古城煤礦:源頭豎起職業危害防治屏障
古城煤礦:源頭豎起職業危害防治屏障
古城煤礦把保護職工的健康和安全作為企業重要的社會責任和一把手的“效益工程、良心工程”來抓,從作業場所無汙染、無毒害、無危害的源頭上防控職業危害。
一是源頭防塵立體化。嚴把采掘生產防塵關,在綜采麵實施了煤層短壁煤體注水,各類噴霧覆蓋工作麵、轉載點、兩順槽等每個流程環節,通過傳感器和智能降塵係統,實現粉塵濃度實時監測;在掘進工作麵通過采取短壁快速注水、爆破前後20m範圍高壓遠程震動噴霧、耙裝卸載自動噴霧等措施,使工作麵粉塵濃度低於國家規定標準。嚴把巷道粉塵治理關,在井下所有運輸巷、主回風巷等地點均安裝了全封閉自動噴霧裝置、隔爆水槽和淨化水幕,並實行巷道定期衝刷製度,建立了井下有害氣體監測監控工作日誌,由專職測塵員定期測定粉塵,有效防止了作業場所粉塵擴散。嚴把井上空氣淨化關,洗煤廠主洗和浮選車間實行全封閉洗煤、無塵化運煤。在煤場設立了3處自動化車輛衝洗站,各落煤點和草坪等地安裝了100多台小型自動噴水槍, 購置了高壓灑水車在礦區不間斷巡回降塵,形成了交叉固定噴灑係統。利用空閑地栽種各類蔬菜、花草,礦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7%,實現“井下無塵工廠、井上清新花園”的建設願景。
二是高溫治理多元化。隨著礦井采深不斷加大,采掘巷道局部高溫高熱,是近年來所麵臨的新問題。為減少高溫對職工身體健康的影響,先後投資1200萬元,對深部長距離掘進工作麵分別安置了局部製冷設備,使工作地點溫度降低了5-6℃,並推廣使用大功率風機保證了供風量。對綜采工作麵每推進10m,在進回風端采取“垛袋子牆、外掛金屬網噴艾格勞尼、關門柱掛臨時擋風簾”等方法,隔離采空區熱量。並安設了風力擴展器,連續對回風隅角供風,降低了回風隅角溫度。同時,嚴格控製設備開機時間,杜絕空載運行,盡可能減少高溫熱源。目前,礦井綜采工作麵溫度均低於26℃,機電設備硐室低於30℃,有效改善了職工工作條件。
三是噪聲防控精細化。對凡是有噪聲的地點崗位都采取了噪聲控製措施,投資對主副井絞車機房分別設計安裝了吸聲和隔聲屏。在主扇風機和壓風機的擴散器和出風口均加設了高效隔音降噪設施。井下作業地點均設置了噪聲監測點,為作業人員配備了防噪護具,地麵主要運輸皮帶等所有噪聲工作場所均設置了隔聲操作室,采取班中巡檢製。對老化的機電設備全部淘汰升級,推廣使用了性能先進的設備,使各崗位噪聲全部降至85分貝以下,保障了職工的身心健康。
四是“一通三防”規範化。投資630萬元對2台主扇風機及電氣控製係統進行了改造升級,使礦井總進風量由5400m3提高到8300m3,滿足了礦井通風需要。堅持每年對礦井進行瓦斯等級和二氧化碳湧出量鑒定,裝備了瓦斯巡檢智能化管理係統,所有采掘頭麵均實現瓦斯在線監測和風電、瓦斯電閉鎖。嚴格執行瓦斯巡檢和“一炮三檢”製度,由28名專職瓦檢員對各采掘地點進行不間斷巡檢。對通風係統實行動態管理,根據每天測風情況及時調整通風係統,保證了各地點風量滿足瓦斯及時排出。
五是輻射源管理製度化。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我們製定了《放射源場所職業衛生管理製度》,定期對放射性有害物理因素進行監測,現場每台核子秤周圍都加設了防護網,設有明顯的放射源警示標誌。配有2名專職放射源管理人員,定期佩帶由當地環保部門統一指定的劑量筆對核子秤進行校正、檢查,定期參加上級組織的防護知識培訓和職業健康查體,做到了持證上崗。(陳宜勇 丁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