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塵封12年的祭文
一篇塵封12年的祭文
馬關鎖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剛剛過去兩三天,共和國55周歲的生日華誕也僅僅掀去浸透喜慶之氣的那一頁——
誰料,一個普通的種田漢子,一個慈祥的鄉間老人,一個執政黨的忠誠黨員,一個家鄉父老的勤勉“公仆”,卻在這舉國歡慶兩節的氣氛中,在無數家庭杯盤交錯的餘香中,告別了清冷慘淡的晚年生涯,撒手塵寰,踽踽踏上那條令人斷腸的西歸之路!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走”。父親啊,您終於沒有邁過古訓限定的生死大限這頭道坎,隻活了72歲,一個曾經輝煌過、也曾經暗淡過的忠魂就這樣悄然湮沒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中去了!
難怪這座一向清淨的偏僻的農家小院,今天忽然變得如此熱鬧起來,紅火起來——
車進車出,人來人往,鼓樂喧天,人聲鼎沸,鮮花、挽聯、花圈、靈堂……
哀樂如咽,孝服似雪,彙成一曲祭奠亡靈的獨特主旋律。
親朋們從遠方趕來了,鄉鄰們放下地裏的活趕來了,所有親的、疏的、厚的、薄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從四麵八方一起湧來,不約而同地,一下子全聚在了這座小院,含淚來相送他們的老書記、老朋友、老親戚、老鄰居……
當然,人們心裏再明白不過,即使儀式再隆重、再排場,被送者也是不知道的;即使你的哭聲再淒慘、再悲傷,人死也不會再複生,所有這些都是做給活人看的——給被送者家屬,給送行人自己!讓憂傷的平靜,讓歉疚的心安,讓難過的人稍稍好過一點,讓親人的傷口不再滴血,讓好友的眼眶不再濕潤,讓被送者的家屬和親人節哀順變,化悲痛為力量,繼續過那不如意、不好過的日子,繼續念那本家家都在念、家家都難念的“經” ……
我可憐的老父親啊,不孝兒焚香哭拜在您的靈前:
涼月寫淒清,蕭瑟秋聲不堪聞;嚴親歸仙鄉,高堂庭訓何處尋?生前常常登高遠眺的老父親啊,您在哪裏?兒每次回來都看見您倚門苦待的老父親啊,魂歸何方?兒女們泣血流淚,三叩九拜,千遍萬遍,將您呼喚!
老父親啊,自從您去年年底患了腦梗塞以後,您的兒子一直沒有放棄將您治愈的希望,即使有一線生機,兒子也不肯輕言放棄;您的女兒一直在多方奔走,遍訪名醫,廣搜良方,為您尋找重新站起來的機會。您為什麼就不能再等一等,也給兒女們重新再來盡盡孝心的機會?
老父親啊,在您生命燃料即將耗盡的彌留之際,您的身體已經被無情的病魔折磨成皮包骨頭,不成人樣。看著您瘦骨嶙峋、渾身傷痕累累的慘狀,兒子不由得悲從中來,兩眶眼淚模糊了雙眼……
心傷父逝血滴盡,目睹親痛淚灑幹。觸目傷懷,百感交集,思及父親一生,不禁思緒愴然……
父親啊,您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也是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一生;是飽受磨難的一生,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1933年農曆的9月1日,您誕生在晉城市下村鄉王坡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因醫療條件落後,患病得不到及時治療,在您4歲時,祖父便離開人世,留下您和祖母孤兒寡母,相依為命,艱難度日。偏偏又遇上連年災荒,旱、澇、蝗蟲、戰亂,天災人禍使你們再也無法在故土生存下去。祖母痛下決心,牽著您的小手,背井離鄉,出外逃荒。那年您年僅十歲。一路上,你們沿路乞討,受盡白眼,最後祖母終於決定不再漂泊,在古都平陽西北部的大山裏河底鄉馮南莊落腳,並被該村同樣也是從河南逃荒出來的一對好心的馬氏母子收留,生活逐漸安定下來。您憑著在艱苦歲月裏磨練出來的勤勞勇敢的秉性和忠厚正直的品格,很快贏得了當地村民的尊重和信賴,加入了新中國第一代農村基層幹部的行列。從此,您走上了叱吒風雲的政治舞台……
新中國成立了,一切是那樣新鮮,那樣令人感奮。懷著對舊社會的刻骨仇恨和對共產黨的由衷熱愛,您積極向組織靠攏,思想活躍,力求上進,被土改工作組的幹部們看中,15歲便被抽調到鄉裏當通訊員。在鬧土改求翻身的鬥爭中,您迅速成長起來,當年便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便被當選為鄉團委書記。您以一顆樸實的報恩心理和對黨的崇敬之情,熱情似火,全力以赴,全身是勁,不知疲倦,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農村互助合作工作和新中國建設事業之中去,得到了鄉黨委的認可和好評,17歲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了河底鄉最年輕的一名共產黨員。從此,為了踐行當年黨旗下的錚錚誓言,從高級社社長、管理區區長、村委會主任、大隊黨支部書記,一直到鄉畜牧管理站站長,黨指到哪裏,父親您就奔到哪裏,一切服從安排,從來不講價錢。您夜以繼日,艱苦奮鬥,默默奉獻,無怨無悔,您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清清白白,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了四十多個春秋,為黨和人民鞠躬盡瘁奮鬥了一生!在您從政的四十多年裏,從來沒有拿過集體的一草一木、一針一線,從來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利為家庭、為兒女、為親戚謀過半點私利。父親啊,您是愛黨愛民的楷模,您是廉潔奉公的典範。在鄉親們的心目中,您就是活生生的焦裕祿、孔繁森!
您一身正氣,不懼鬼魅;您兩袖清風,俯仰無愧!您是一個大寫的人,純粹的人;您是無暇的玉,足赤的金!您用行動為黨性作出了最貼切的詮釋,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化身!晚年,您退隱鄉裏,躬耕隴畝二十餘年,甘守清貧,甘受孤獨,從不給黨和政府添任何麻煩!即使是在百病纏身的風燭殘年,忍受著巨大的病痛折磨,父親您也從未向黨和政府伸手要過一分錢!您的高風亮節,您的坦蕩襟懷,讓世間百官自愧不如,無顏以對,無地自容!親友有難時,您傾囊相助,有求必應;鄉鄰有事時,您盡力而為,熱心幫扶。您的正直,您的公道,您的清廉,您的真誠,您的慷慨無私,您的急公好義,您的扶危濟困,鄉鄰們有口皆碑!您的惠澤普灑桑梓,您的美名流芳百世,您的精神不死,您的風範永存,您將永遠活在兒女們心中,活在親人們心中,活在鄉鄰們心中,活在河底人民心中!
父親啊,盡管沒有開追悼會,黨也沒有派人來為您作一個公正的蓋棺論定,但您還是應該感到欣慰。看:村、鄉兩級黨委給您送來了花圈,方圓幾十裏的鄉親們都來為您送行了,這說明黨和政府並沒有淡忘您,河底人民沒有淡忘您,家鄉的父老鄉親沒有淡忘您!人常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為民請命的好幹部,老百姓最敬重!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父親啊,比起那些讓人背後唾罵的幹部,您這一生活得值了!有那麼多人傳誦您的美名,有那麼多人念起您的好處,您還有什麼想不開!九泉之下,您就含笑瞑目吧!
父愛無言!父愛無聲!人常說,厚德載物。父親的愛是寬厚的,就象腳下的黃土高原,平平凡凡而又實實在在。兄弟們,姐妹們,請想想父親對咱們的深恩吧!莫忘了,歡樂時,父親跟咱們分享過;痛苦時,父親跟咱們分擔過;迷惘時,父親為咱指過路;咱在外打拚務工,父親在家替咱春種秋收,養雞喂牛!寒冷時,父親為咱們燃起爐火;哭泣時,父親用獨特的方式教會咱勇敢;順境中,父親教導咱們戒驕戒躁;失意時,父親鼓勵咱們堅強地直麵人生!父親啊,隻要有您在,兒子就渾身是膽,信心滿滿,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度不過的難關!父親啊,您就是兒女們智慧的“加油站”,力量的“趵突泉”!小時候,在我們的印象中,父愛是“專製”的,難違的,您對我們不但從大方向上把握,有時還從具體的小細節上操作,好像兒女們對您永遠隻有服從的份,聽話的份!有時候,兒女們也難免產生一些不理解、一些抱怨,其實您是在言傳身教,用您的高貴品德,用您的人格魅力,陶冶著我們,影響著我們,感化著我們,引導著我們,啟迪著我們!您為我們成才創造了最優厚的條件,怎奈我們卻熟視無睹;您默默為我們撐起遮風擋雨的傘,為我們撐起一片父愛的天空,怎奈我們卻毫無察覺!六個孩子,二男四女,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上學讀書到成家立業,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耗費了幾多精力,作兒女的有幾個體會得到?世事的艱辛,世態的炎涼,命運的不公,是父親咬緊牙關一肩擔了起來,這其間,強吞了多少辛酸淚,作兒女的又有幾個知曉?兒女們成長中的每一步,都在您寬厚的手掌扶助下;兒女們生活中的一顰一笑,都在您深情的目光注視中。但沉溺在父愛無怨無悔嗬護中的我們,卻根本體會不到您的良苦用心。歲月荏苒,中年將近,當我們猛然感悟到父母無私的厚愛,想到該向父母盡點孝心,做一些少得可憐的回報時,卻已經太晚了,太遲了……
父親啊,晚年的您,背負沉重的生活負擔和精神負擔,默默耕耘,不輟勞作。您勤勞的雙手始終不肯停留,您高傲的頭顱始終不肯向命運低頭!您不愧是男子漢的驕傲,是兒女們的驕傲!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親的脊梁便是一座山,也有崩塌的時候;父親的生命便是一片海,也有枯涸的時候!父親的軀體便是一座鐵鑄的雕塑,也有鏽蝕的時候!疾病和勞累最終壓垮了您曾經挺直不屈的脊梁和腰杆,您躺下去便再也沒有起來。您被迫鬆開了操勞一生、扶犁一生的雙手!壟上猶遺勞跡,眼前音容宛在。父親啊,您用自己一生的行動,慷慨地為兒女們留下了一筆可觀的精神財富和遺產,讓我們終生受用不盡!
深恩未報慚為子,隱憾難消枉做人。有道是父愛如山,作為兒子,在父親身患重病時,未能全天候侍奉床頭,盡孝堂前,我汗顏,我愧疚!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兒幹的工作非同一般啊,作為煤礦的瓦檢員,安全戰線上的哨兵,身係幾百多名礦工兄弟的生命安危,兒肩上的責任重啊!父親,您是理解我的,盡管身臥病榻,呻吟床第,您忍著疼痛,強吞委屈,從來不曾抱怨兒一句,兒感佩於心!在兒的心目中,您是日月,您是星辰,您是一座巍峨的豐碑!您是兒的精神支柱,沒有您的支撐,兒的打工路將會更坎坷、更漫長、更難以忍受;沒有您的鼓勵,兒的心裏會更孤苦伶仃、更孤立無援、更無以慰藉……
慈愛的老父親啊,您為何走得這樣急?兒去煤礦上班,僅僅加了一個班,怎麼就與您成了隔世的父子?您的雙腿已經拘攣,西行的路途又是那麼曲折而漫長,兒真擔心您的腳力!況且,母親患精神分裂症多年,瘋瘋癡癡,魔魔怔怔,生活難以自理,您怎忍心撇下她撒手而去?
椎心泣血傷永逝,揮毫蘸淚憶深情。父親啊,您飲恨於黃泉,踽踽獨行;兒跪倒在塵埃,含淚相送!笨嘴拙舌的兒,心中有千言萬語,到嘴邊隻留下一句話:父親啊,您一路走好!
眼淚將枯,肝腸欲斷,臨行涕泣,不知所言!老父親啊,恕不遠送!
不孝兒關鎖泣血拜別
注:這篇祭文是12年前為父親出殯歸來伏案揮淚而成。時隔12年後的今日,父親他老人家最鍾愛的小孫女恰於他的忌日在家鄉舉行婚禮。南宋著名詩人陸遊詩雲:“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因近階段公事、家事異常繁忙,騰不出時間撰寫悼念文章,就將此文重新翻檢出來公開發表,遙祭父親的在天之靈吧。願他老人家安息、含笑九泉!(父親的祭日為公元2004年10月2日、農曆8月19日)。
馬德祥同誌簡介
馬德祥(1933.9.1-2004.8.25),男,漢族,中共黨員,晉城市下村鄉王坡村人,十歲時跟隨寡母逃荒要飯來到臨汾市堯都區河底鄉馮南莊。48年被鄉裏抽調當通訊員。在鬧土改求翻身的鬥爭中,迅速成長起來,4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50年任鄉團委書記。他以一顆樸實的報恩心理和對黨的崇敬之情,熱情似火,全力以赴,全身是勁,不知疲倦,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農村互助合作工作和新中國建設事業之中去,得到了鄉黨委的認可和好評,51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了河底鄉最年輕的一名共產黨員。1952年,帶頭成立河底鄉第一個互助組(也叫變工隊)——馮南莊互助組。1956年馮南莊互助組與西凹互助組、張馬莊互助組合並轉為河底高級互助合作社,任高級社主管政治的副社長(口子河村王三牛任社長,主管生產)。1958年9月,河底高級社改為河底管理區,任管理區區長。1961年5月,河底成立河底人民公社,管轄10個生產大隊,他先後擔任河底生產大隊大隊長、黨支部書記,1976年調鄉畜牧管理站任站長。在他從政的四十多年裏,從來沒有拿過集體的一草一木、一針一線,從來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利為家庭、為兒女、為親戚謀過半點私利。黨指到哪裏,他就奔到哪裏,一切服從安排,從來不講價錢。他夜以繼日,艱苦奮鬥,默默奉獻,無怨無悔,您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清清白白,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了四十多個春秋,為黨和人民鞠躬盡瘁奮鬥了一生!1983-1985年,他積極響應鄧小平同誌“黨員幹部要帶頭勞動致富”的號召,與段同虎、牛誌英等人承包村辦煤礦——小水泉煤礦,使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扭虧為盈,為河底鄉鎮經濟的複蘇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該煤礦承包到期後,他二十餘年退隱鄉裏,躬耕自資,將承包煤礦賺取的利潤全部用在了引水、鋪路、集資辦學等社會公益事業上,臨終時竟沒有為自己留下安度餘生的錢。即使是在百病纏身的風燭殘年,他忍受著巨大的病痛折磨,甘守清貧,甘受孤獨,從不給黨和政府添任何麻煩,從未向黨和政府伸手要過一分錢!親友有難時,他傾囊相助,有求必應;鄉鄰有事時,他總是盡力而為,熱心幫扶。他是愛黨愛民的楷模,他是廉潔奉公的典範。在鄉親們的心目中,他就是活生生的焦裕祿、孔繁森!(晉能集團四通煤業 馬關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