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大支教隨筆:追夢赤子心,讓青春不留遺憾
“我想在那裏最高的山峰矗立,不在乎它是不是懸崖峭壁”
——《追夢赤子心》
夜深了,窗外下著綿綿細雨,沒有供暖的南方讓人感到些許寒意,也特別惹人遐想。驀然發現,在重慶支教的日子已過去一百天,自己竟也習慣了這“巴山夜雨”,習慣了這雨一下便半月有餘的陰雨天,不禁感慨歲月之匆匆。
赴三彙之前,在我的印象裏與重慶的聯係是特別簡單的,隻有兩個字“火辣”:火辣的天,火辣的地,火辣的火鍋……
然而,夢想與現實終究是有差距的。初次來時,從重慶市區驅車近三個小時才抵達支教地。一路上,映入眼簾的隻有連綿不絕的大山,一麵是懸崖絕壁,另一麵是矗立陡峭,大巴車也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不停地上下顛簸、左右擺動。腦海中不禁想起那句詩: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作為一個從小在繁華都市成長的孩子,目睹眼前的一切,想到即將要過與之前二十年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有些膽怯,有些茫然,甚至有了心理落差。那時候,基本上每夜都會夢到青島的繁華,抑或是大學的快樂。茫然的我該何去何從?放棄?退縮?不!一個男人麵對困難,堅決不能當懦夫,更不能當逃兵!我要學會適應,學會融入,學會向困難“亮劍”!
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漸漸地,我發現之前的情緒這終不過是思鄉懷舊之情在作怪罷了。漸漸地,我也發現,雖然這兒的生活的確實不能與城市相比,但卻別有一番滋味。漸漸地,我竟愛上了這裏。
記得以前就看過一些支教者的隨筆文章,那時總覺得或多或少有些無病呻吟。因為我認為,我們是來做事的,不是來做秀的!而當真正體會著這種感慨與震撼,方才切實體味到了他們的心情,身臨其境的體驗了這種生活才知道那所有一切的並非“空穴來風”,來得都是那麼的自然和純樸。
一百天裏,我親眼目睹山裏的孩子們的生活。雖然我知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雖然我重點孩子們大多都很懂事,學習也很刻苦,雖然我知道山裏的條件無論是在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上都是遠不如城裏的。但麵對留守兒童得不到關愛,基礎知識過於薄弱,家庭條件貧困等等,這些不容回避的、血淋淋的現實,無時無刻都纏繞在孩子們身邊,讓我為之心痛難受。小小的年紀,便承受著生活的艱辛。相比之下,生活在優越之中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因此,即便每天醒來便開始一天忙碌的生活,即便每天都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等,即便每天會很累,但是心中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喜悅,心中的那一份堅定的信念與理想,卻讓我感到“累並快樂著”。
生活雖不易,但是孩子們的依舊秉持那份淳樸樂觀。我能深切體會的到,他們的每一個羞澀的微笑,都是來自心靈的最深處的快樂。他們有自己的夢想,他們渴求知識,渴望大山外麵的生活,幻想、遐思和憧憬著外麵的繁華而精彩世界。每當看到孩子眼中流露出的那股強烈求知欲望,我便覺得,即便自己再苦再累,也真的值了。
記得畢業前夕,輔導員韓福順老師贈我詩一首:支教盈年歲月艱,壯心一片刻青山;風塵未得空閑洗,碩果輝煌帶笑還。
我對這首詩記憶猶新。支教生活雖苦,卻讓我有了責任與擔當。每當有些孩子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會讓我倍感欣慰。另外,我不僅是一位學校中的老師,更是一名生活中的學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小被父母視為“毫無生活技能”的我,在這裏學會了教課,學會了做飯,學會了修電器,學會了許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這些親身經曆讓我在二十幾歲的年紀體會到了不一樣的人生,讓我更深的感觸到,何謂艱辛,何謂感動,何謂幸福!
杜子美曾用“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來描述巴蜀的冬季的寒冷。沒錯,巴蜀的冬天很冷,但回憶起一百天中的點滴感動,即便在這寒夜之中,心中也頓生暖意。現在,我可以自豪的說,三彙是我支教夢想開始的地方!
“但我願不停探尋,付出所有的青春不留遺憾。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追夢赤子心》的旋律在腦海響起。支教時光即將過去三分之一,在剩下的日子裏,我會守住赤子之心,秉持理想信念,繼續為這裏的孩子們,為西部的教育事業盡一份力。
不為別的,隻因為這些孩子們,叫我老師。
於昊辰
2016年1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