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楊帥:讀書從娃娃抓起

作者:楊帥 2016-11-15 17:23 來源:陝西澄合董東公司

古人很早就認識到,讀書要從娃娃抓起。古代將對兒童的初步教育稱為“蒙學”,“蒙以養正,聖功也”。

從殷商時期就專門為貴族子弟開設了小學;春秋時期民間就出現了對兒童進行啟蒙的機構。針對兒童的教材也隨之產生。

西周時期有《史籀篇》,秦代有《倉頡》、《爰曆》、《博學》等類似掃盲讀本一樣的教材。到了漢代的《急就篇》,第一次使用韻文的形式,比如“漢地廣大,無不容盛”等語,擺脫了字與字、句與句之間毫無關聯的狀況,便於兒童記憶。

再往下數,南北朝出《千字文》,宋代出《百家姓》、《三字經》,這三本共同組成了流傳曆史千年的一整套識字教材“三、百、千”體係,基本將前朝所有的童蒙讀物取而代之,其中“三”偏重道德教育,“百”以日常應用為主,“千”傳授則是行為規範和處世準則。

古代開蒙教育方式比較單調,主要是朗讀和背誦。上課的時候,學童站在老師旁邊,老師念一句,講解一句,學生跟讀,讀幾遍以後讓學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讀,直至背誦。背誦無誤後再教新課。而每日新課前,要讓學童把之前的內容輪流背誦。

這種強製記憶的方法,對兒童來說顯得略微枯燥和殘酷,違反兒童好動的天性。

在當代傳統文化複興的大背景下,模仿傳統教育的“私塾”和傳統文化讀本在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這些所謂“私塾”的師資如何,所選用的教材真的是“傳統”童蒙教育的教材嗎?

比如私塾宣傳的兒童要背的《弟子規》,其實根本不是古代傳統童蒙的讀物。究其原因,《弟子規》讀本出現在清代,是山西一位落第的秀才李毓秀所編,因為作者沒有走上仕途,也沒有什麼學術成就,所以同時代的人對他的記錄很少。

最初,《弟子規》是在祠堂、茶館、書館這些公眾場合,給幹完農活不識字的勞動者提供掃盲教育,宣講倫理道德和基本法令的,頂多算是“倫理類”讀物中非常不重要的一小部分,根本不是提供給學齡前的兒童開蒙的。

其實,傳統蒙學的教材非常豐富。據統計,中國曆史上出現的童蒙讀物多達1300多種,有50種是比較主要的。

“一陣烏鴉噪晚風,諸生齊逞好喉嚨。趙錢孫李周吳鄭,天地玄黃宇宙洪。《千字文》完翻《鑒略》,《百家姓》畢理《神童》。就中一個超群者,一日三行讀《大》《中》。”

即便是開蒙教育,也被按照不同的年齡和教育程度分得很細致。“三、百、千”僅能滿足最基礎的集中識字階段,再往後到了兒童十來歲,就要選擇一些韻文知識讀物,作為進一步閱讀“經史子集”的過渡。如《幼學瓊林》、《聲律啟蒙》等。

《聲律啟蒙》由學者車萬育編撰。車萬育,湖南邵陽人,康熙三年進士,曆任庶吉士,戶部、兵部給事中,史書中說他常仗言直諫,以忠君、正直傳名。

在《聲律啟蒙》中,車氏以對子的方式和嚴格的用韻,將天文地理、人物景物、曆史典故、器物蟲魚等等常識編撰在一起,使整本書朗朗上口。全書共有90首對子文,按韻分編,一個韻下有3首。

尤為可貴的是,《聲律啟蒙》的韻文編輯並非簡單的羅列,而是通過這些故事,向兒童進行生活常識和道德規範教育。

比如:“仁對義,讓對恭,禹舜對羲農。雪花對雲葉,芍藥對芙蓉。陳後主,漢中宗,繡虎對雕龍。柳塘風淡淡,花圃月濃濃。”一句,不僅教授了字、詞和對聯的常識,還通過對比讓兒童了解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反映了中華傳統道德中注重謙讓和仁義的文化

平仄工整、聲韻和諧、用詞通俗、節奏明快、富有樂感,既符合兒童的興趣,又容易誦讀和記憶,《聲律啟蒙》應該是現代孩子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好讀本。

下一篇: 礦工礦嫂家書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