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環節都是生產競賽現場”
“每個環節都是生產競賽現場”
——檢修中心“三比”生產競賽活動紀實
□首席記者 陶 金
一段時間以來,檢修中心以努力為集團公司經濟發展“添磚加瓦”及優化檢修工藝為主線,大力開展以“比質量、比效率、比工期”為主題的“三比”生產競賽。如今,在中心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生產競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抓思想 一通百通
“觀念不轉、積重難返;思想不通、死路一條。要想破解企業發展難題,解放思想是前提,更新觀念是關鍵。”為了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中心相關負責人有著明確認識,“思想通則一通百通,我們把勞動競賽與形勢任務教育結合起來,就是要打破思維定勢,引導幹部員工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為增收創效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問題找準了,中心黨政班子成員便迅速開展了一場以“企業要生存,我們怎麼辦”為主題的形勢任務教育活動,重點圍繞企業經營形勢、員工隊伍穩定、如何落實崗位職責以及對崗位工作的自我評價,分工種、進班組、到崗位地進行形勢任務教育宣傳。
“以前,我們光知道有檢修任務就幹,了解了當前經濟形勢不好,卻沒想到這麼困難。今後,我們一定要努力工作,把每個環節都當作生產競賽的現場,認真工作,努力為企業分憂。”在聽完形勢任務教育宣講後,廣大幹部員工這樣表示。
鑽技術 誰與爭鋒
近幾年,檢修中心無論從安全、進度、質量,還是優化生產工藝等方麵,都得到了質的飛躍。值得一提的是,檢修分廠電鏟隊曾為完成中心全年產值目標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正式成立更是成為了集團公司的又一“王牌勁旅”,這對於服務“兩礦一部”的生產接續來說如虎添翼。
在領頭人馮偉的帶領下,工作室成員們以解決生產過程中的難題為先導,不斷更新和改造設備所存在的短板:煤2#電鏟勺杆斷裂後,成員胡廣瑞、李謇巍仔細測繪,通過對斷裂勺杆兩側進行開菱形口來釋放應力,在勺杆內部焊接補強板來恢複菱形蓋板,僅用了2天時間就將煤2#電鏟勺杆修複完畢,既保證了電鏟的工期,又增強了勺杆的使用壽命,創造價值5萬多元;10立方米電鏟的勺鬥提梁斷裂後沒有配件更換,勞模工作室在仔細測量後,通過在提梁應力集中處焊接護板的方式來釋放應力,一舉解決了生產關鍵,節約資金17萬餘元……
“幾乎每天都會有類似的技改項目在坑下檢修現場和電鏟隊廠房裏立項、完成,這也是我們自開展勞動競賽以來最出彩的環節之一。”電鏟隊黨支部書記姚慶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練內功 提升素質
在完成好檢修任務的基礎上,中心以抓培訓、練技能、提素質為重點,不斷加大員工們“應知必會”知識的培訓力度,按不同崗位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將培訓對象按照技術工種、特殊工種、普通工種等進行層次劃分,並從中選出技術骨幹進行“傳、幫、帶”,提高員工整體業務素質和操作技能。
就像坑下檢修員工們說的那樣:“以前,我們是靠著經驗幹,現在是有標準、有要求、有流程,隻要我們按章辦事、按標準作業,準沒有錯,工作起來隻會更加順心,工作效率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同時,結合自然減員的實際,中心實行兼職培訓及考核,並要求員工必須在取得兼職作業許可證後方可上崗操作。在電鏟隊廠房內,原是坑下軌道吊車司機的張克偉正坐在天車駕駛室內,有條不紊地與配件組員工共同吊運電鏟變速箱。為了彌補人員不足,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張克偉已經能夠按要求配合配件組的員工們進行電鏟的大件吊運作業。對此,張克偉謙虛地表示,自己的水平距離“精一會二懂三”的標準還差一大截。
比質量 樹立形象
檢修中心把勞動競賽與質量管理體係相結合,明確要求各分廠要確保一次性交驗合格率達到100%,顧客滿意率達到100%。針對周期短、節奏快的施工項目,中心還大力開展專項勞動競賽。在針對東露天礦112台自翻車編組、304#和411#電鏟電子調節改造等項目開展的專項勞動競賽中,嚴格按照項目檢修節點實施進度考核,獎懲兌現,激發了廣大員工“戰關鍵、保生產”的工作積極性,提前2天完成了任務,創造了檢修史上的新紀錄。
競賽中,他們還要求各分廠要充分展示現代企業文明形象和施工標準,做到檢修現場“工完料淨場地清”,營造良好的施工競賽氛圍。同時,為了樹立企業新形象,凡是在大型設備檢修時,中心黨委、工會都會通過懸掛標語、設置展板等形式,彰顯中心作為集團公司“設備醫院”的服務能力。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對於在11月底前完成60台自翻車的大修任務,中心下一步將組織車輛分廠開展生產競賽。同時進一步強化員工的質量意識教育,樹立“質量也是效益”觀念,強力推進“幹標準活、出合格品”的思想意識,並建立自檢互檢機製,由作業組長擔任兼職質檢工作,以此來確保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