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超前謀劃 科學定位 確保海力持續發展

作者:孟衝 2016-12-10 09:23 來源:海力集團

海力集團成立於2004年,集團成立之初,我們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反複論證的基礎上,明晰思路,超前謀劃,大膽製定出“煤炭為基礎,大力發展非煤產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轉型戰略,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發展,由單一的煤炭企業,順利轉型成為“以礦業為基礎、汽配業為主導、新興產業為未來”的多元化產業格局和聯合艦隊運營模式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目前,海力集團涉及煤炭、汽配、航空部件維修、自動化等產業。集團下屬企業同創公司,設有山東省車用散熱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及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

今年以來,海力集團在上級的堅強領導下,突出“穩中求進”的發展總基調,有效化解了煤價不斷走弱和汽車行業持續低迷等諸多不利因素,實現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一、海力集團的轉型升級路徑及做法

近年來,海力集團充分認識到轉型發展的緊迫性,依托煤炭自然資源的基礎保障優勢,堅持推進企業轉型。經過不懈努力,逐漸形成了以礦業為基礎,多元產業競相發展、相互支撐、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一)努力延長礦井服務年限,強化企業轉型基礎

提升核心競爭力、大力實施企業轉型升級,是實現企業做強、做久的關鍵,而煤炭產業的穩定發展是進行產業鏈條延伸和產業創新的基礎,也是保證企業和諧穩定的基礎。因此,海力集團一是投入巨資對現有煤礦實行機械化改造,將現有礦井生產能力提高至35萬噸/年;二是穩步實施“積極走出去整合外部資源”戰略,多渠道多方式整合外部資源,使煤炭產業更好地發揮基礎保障作用。

(二)積極發展多元化產業,推動企業產業轉型

在海力集團看來,有效整合企業現有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和管理優勢,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多元產業,才能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實現規模經濟,提高經濟效益。基於此,集團遵循“內涵發展和外延發展並重,順勢發展與造勢發展並進,產品經營與資本運營結合”的原則,依托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著力在非煤產業尤其是汽配領域進行重點突破,加快形成競爭優勢,形成了多產業競相發展、互為補充的良好格局。

1.汽配業方麵:汽配產業作為海力集團的主導產業,目前從業人員4500餘人,擁有企業14家,產品涵蓋散熱製冷、摩擦製動、塑料件、覆蓋件等眾多門類。其中,山東同創汽車散熱裝置股份有限公司為汽配產業的核心企業,現已形成年產300萬台套的生產能力,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3年4月在齊魯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掛牌,成為泰安市首家在齊魯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的企業。為汽配產業配套的共五個服務平台,研發、孵化、實驗檢測、貿易、物流平台已建成運行。其中,海力汽配科技園作為汽配產業的產品孵化培育平台,計劃總投資20億元,科技園全部建成、培育的產品達到製造規模後,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利潤5億元,稅金3億元。科技園於2012年被認定為泰安市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於2013年2月被成功認定為市級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同年11月成功獲批山東省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成為我縣第一家省級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並作為我縣重點項目之一,迎接了全市重點項目檢查和考核。

2.航空部件維修服務業方麵:我們與美國客商共同出資成立的國美聯航空部件維修有限公司,總投資1.2億元,現已具備維修飛機燃油泵、燃調係統、飛機發動機、APU等部件的能力,年可實現產值6000萬美元,目前已成為國內重要的航空器部件維修基地之一。

3.自動控製業方麵:海力史必馳自動控製技術有限公司由集團與德國ASP自動控製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主要經營自動控製生產線項目的管理設計、編程、安裝、調試及相關元器件及配件的采購、安裝和調試,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利潤7500萬元,稅金2500萬元。

(三)強化技術創新,推動企業技術轉型

技術是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資源,通過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技術創新改變企業的技術供給結構,直接實現對原有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改造升級,是企業轉型的一個重要方麵。海力集團充分發揮大集團專業技術人才多和科研能力強的優勢,依托現有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四大研發平台,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以高新技術改造嫁接傳統產品,帶動傳統產品質量升級。新產品研發形成了“生產一代、研製一代、儲備一代、構思一代”的開發格局,產品質量、生產工藝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以同創為例,目前該公司產品主要涉及汽車散熱器、中冷器、冷凝器、蒸發器、油冷器、車用空調等八大係列800餘個品種,年設計生產能力300萬台套,擁有國家專利10餘項。產品不但實現與國內多家汽車生產企業配套生產,並大批量出口美國、中東、韓國、加拿大、歐洲等國際市場。

(四)強化管理創新,推動企業管理轉型

為了適應企業轉型發展的戰略要求,海力集團在管理中探索,在發展中創新,不斷建立和完善具有時代特征和海力特色的現代企業管理製度。一是堅持製度化與人性化相統一的原則,大力倡樹“雷厲風行、立說立行、有規必行”的執行文化,企業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二是認真組織開展“身邊無浪費,身邊無閑置,身邊無閑人”的“三無”活動,這是全麵提升集團及各子公司積極應對市場經濟下滑壓力,拓寬企業盈利空間,倡導健康、節約、環保、節能理念的一項重要舉措;三是加強對子公司的協調管控,建立科學、係統、規範、有序的管理體製,確保了集團快速、可靠、穩定發展。

(五)加強市場建設,實施“大市場、大營銷”戰略

推行高管級包保市場製度,加強市場建設,不斷提高公司對市場服務、支持和幫助的力度,加大國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老市場寸土不讓,新市場得寸進尺”;不斷調整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著力開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全力開拓高端產品和高端市場,向高端、高質、高效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強化質量管理,向質量要效益,建立以質量管理為中心的管理體製和機製,以行業先進水平為標準,科學設定各種質量指標,以質量贏市場。

二、海力集團轉型發展的經驗總結

企業要真正實現轉型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定不移地繼續做好“轉方式、調結構”和節能減排工作,依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主動、科學轉型。

(一)煤炭企業轉型是一個必然的曆史過程,應主動轉型,提前轉型。對自然資源財富的占有,不可能成為企業的持久競爭優勢。煤炭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資源性企業轉型是一個必然的曆史過程。尤其是資源麵臨枯竭的企業,更應自我加壓,做到未雨綢繆,主動轉型,認真思考並積極探索轉型的途徑。

(二)煤炭企業轉型不是簡單的產業轉移和多元化,應盡可能依托自身競爭優勢穩健轉型。從經濟發展規律和企業發展現狀來看,產業結構由一元轉向多元,由單一轉向複合,是轉型發展的一個基本方向。但就煤炭企業而言,其轉型的要義不僅僅在於煤炭產業向非煤產業的轉移,在一定時期內,保持傳統的資源產業,不斷提高競爭力,與煤炭企業轉型並不矛盾。相反,提高傳統產業競爭力的過程,本身就孕育著非煤產業成長的因子。海力集團在不斷發展煤炭產業的過程中,形成了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和管理優勢,這為非煤企業的快速壯大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成為企業成功轉型的堅強保障。

(三)煤炭產業轉型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製度轉型、技術轉型、組織轉型、管理轉型進行戰略匹配。煤炭企業轉型的目的是實現產業結構、發展方式和發展動力的優化,最終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煤炭企業要實現產業轉型,一方麵要依托企業資源優勢、管理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另一方麵企業需要在管理製度、組織結構、管理模式、人員和技術等方麵實施轉型,使之與企業轉型戰略相匹配。

總之,海力集團科學發展推進轉型升級的經驗和作法,說明了企業隻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轉方式、調結構”和節能減排精神,解放思想,創新思路,樹立“危中尋機,變中謀勝,乘勢發展”的意識,在創新中孕育商機和企業活力,就能以強有力的競爭力謀求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百年基業常青的目標。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