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力集團降本增效工作成果總結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海力集團堅持從發展戰略上著眼,把降本增效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中心環節,牢固樹立“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循環經濟理念,以節約使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煤、節油、節水、節電、節汽、節材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以科技進步和結構調整為動力,以強化資源節約意識和係統優化為基礎,推動體製創新、機製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建立節約型生產模式、消費模式和資源利用模式,創建節約型企業取得顯著成效。
一、開展降本增效工作的背景
近年以來,受宏觀經濟下行、行業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加劇、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響,海力集團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除了受市場大環境影響外,集團內部因技改擴能造成短暫的經營困難。去年石橋煤礦機械化改造通過上級部門驗收,礦井生產能力雖然提升為35萬噸,但改造係統4個月,安裝設備2個月,投入資金近5000萬元,巨大的資金投入、半年的煤炭低產及過低的煤價造成企業嚴重虧損,加上非煤產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集團正常運營遭受巨大壓力。為早日走出困境,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們先後推出一係列扭虧脫困的改革舉措,積極尋求發展轉機。
二、降本增效工作的內涵
降本增效,簡單地理解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與開源節流相近。《荀子·富國》雲:“百姓時和、事業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後以“開源節流”指開辟財源,節約開支。但科學的降本增效不是簡單地削減成本和控製一切投入,本質上,可以認為降本增效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麵。降本的目的是增效,但降本絕不是企業增效的唯一途徑。企業要保證競爭優勢的持久性,取決於競爭優勢的來源和數量。企業的規模、專有技術、業界相互關係、學習能力等,比其他降低成本的措施更具有持久性。因此,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不能因為“降本”而一刀切。相反,從企業長遠發展來說,隻有增加技術創新上的投入,突出專有技術,實現特色化,學習借鑒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才能使得我們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開展降本增效工作的具體做法
(一)領導高度重視,納入重要日程
節約資源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降本增效是公司幹部職工的共同責任。建設低成本、高效益、低碳型企業是海力集團的一個奮鬥目標,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企業結構,加快企業進步,同時在轉變我們的思想觀念,提升我們企業的社會價值,實現資源和社會能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這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公司領導班子在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的同時,采取各種方式開展降本增效形勢任務教育,使全體幹部員工認識到,加強降本增效是關係到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頭等大事,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使全體員工主動查找差距、研究製定目標、抓重點攻難點、狠抓工作落實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降本增效工作納入重要日程並得到有效貫徹落實。
(二)創新機製,降耗提效
1、完善管理機製,落實管理責任。集團成立了以董事長為組長、總經理為副組長的降本增效領導小組和辦公室,並在集團公司經營管理會議上提出降本增效工作總體思路和目標。集團公司確立的降本增效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節約使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煤、節油、節水、節電、節汽、節材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以科技進步和結構調整為動力,以強化資源節約意識和係統優化為基礎,推動體製創新、機製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建立節約型生產模式、消費模式和資源利用模式,促進集團公司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具體目標是:在控製人工、資金和投資成本的基礎上,推進降本增效工作,集團煤、油、水、電、汽的消耗量在上年基礎上下降10%,各單位行政物料消耗在上年基礎上下降5%。
製定降本增效指標考核辦法,將能耗指標納入各部門的年度考核之中,層層分解落實目標,將降本增效工作引入長效機製,避免了隻追求任務目標的短期行為,保證了工作的持續性和有效性,使降本增效工作能著眼於企業的長遠目標和利益。
2、積極推行資源綜合利用,實施清潔生產。一是對廢舊材料實行以舊換新管理,每年節約材料費用50多萬元;二是洗煤用水經過沉澱後重複利用,2015年公司重複用水率達69%,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三是對煤矸石進行綜合利用,一部分井下回填,其餘修複道路和製作矸石磚,年創造經濟效益100多萬元。集團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對煤炭的開采、加工、到製成品及廢棄物產生實行全過程源頭控製管理,既減少了汙染,又節約了成本。
3、強化管理,降耗提效。一是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管理製度。從資源消耗和循環利用的計量、台帳、統計、測試等基礎工作入手,製定完善各類資源管理的定額、規範、標準和體係。二是突出抓好“六節”工作。以節煤、節油、節水、節電、節汽、節材為重點,加大措施,減少投入,降低成本,挖潛提效,投資20萬元購進了一座2噸鍋爐,用於淘汰已經使用十幾年的老舊鍋爐,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節約煤炭80噸以上。三是強化成本控製,堵塞管理漏洞,下發《關於降本增效工作的考核通報》,對沒有完成節能任務的單位嚴格考核。
4、加快結構調整,提高資源節約的整體水平。按照資源消耗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大力發展汽車配件、飛機發動機維修等非煤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降低產品單位能耗。
5、領導幹部帶頭,建設節約型機關。集團建立機關能耗統計體係,明確機關能耗、水耗定額,抓好公共建築物和采暖、空調、照明係統節能改造及車輛節能。推行機關節能采購,優先采購節能、節水產品和節約辦公用品,降低費用支出。實行精細化管理,把資源節約指標細化到每一個崗位,分解到每一個人頭,貫穿於每一道工序,落實到每一個行為;引入市場競爭機製,建立完善內部價格體係,加強考核,嚴格獎罰,運用經濟杠杆促進資源節約工作健康開展。石橋煤礦、石屯煤礦水電消耗同比分別下降12%、11.3%、公司辦用油支出比去年同期減少11.7%,通過使用信息化技術實現無紙化辦公,辦公消耗同比下降19%。
6、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充分發揮海力集團廣播站和《當代海力》的宣傳作用,營造節約資源濃厚氛圍。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資源節約活動,組織舉行海力集團第一屆降本增效演講比賽等活動,提高了廣大幹部職工資源憂患和節約意識,使節約資源真正成為每一名職工的自覺行動。集團公司培訓辦公室將建設節約型企業內容納入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體係。廣泛組織開展創建節約型單位、節約型區隊、節約型班組、節約型家庭活動,引導廣大幹部職工從點滴細節做起,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風尚
(三) 加強技術改造,推動節能創新
煤礦產業方麵。一是在礦井110kv主供電係統上,公司研發應用了無功補償新技術和新產品,將高壓靜止型動態無功補償裝置成功地應用在110kv變電站,使係統功率因數由原來的0.65提高到0.95以上,平均每月節約電量153000 kwh,節約電費近10萬元。
二是充分利用電價政策,合理調整用電負荷,搞好避峰填穀。具體措施一:井下中央泵房開泵排水時間盡量安排在用電低穀時段;具體措施二:地麵選煤廠年生產任務較少,安排夜班生產。在保證礦井安全和生產需要的基礎上,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最大限度地節約了電費支出,平均月節約電量18200 kwh,節約電費1.2萬元。
三是大力推廣使用變頻技術,利用高新技術實現降本增效。海力集團與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省工業測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研究礦井電機係統節能改造技術,通過對空壓機變頻調速微機監控、礦井主扇風機變頻調速及微機監控、礦井提升機變頻調速PLC數控、皮帶變頻調速、乳化液泵站變頻調速、礦井中央泵房水泵遠程自動監控及鍋爐變頻調速自控運行係統的節能技術研究,降低設備能耗,優化電機係統的運行方式,在提升設備各項性能的同時,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實現節能減排。僅此一項,海力集團年節約用電約418.1萬KWH,折合人民幣200多萬元。
四是強化管理措施,降低大型設備電耗。具體措施一:嚴格落實副井集中上下人製度,提高副井提升機運行效率;具體措施二:安裝使用了井下防塵水池水位監測係統,自動控製向井下輸送水量,避免因輸水量過大延長開泵時間,造成電能的浪費。
五是發揮水資源優勢,取之於井下用之於井下。海力集團礦井水主要為采空區水、含水層水,水質較好。為減少礦井的排水量,對井下部分采空區,含水層水進行了綜合利用,用來作為礦井生產和防塵用水,不用機械設備供水,節省了設備投入、人工費用、電耗及維修費用,這既降低了礦井生產成本,又達到了節能減排的目的。該礦利用井下水源點,形成兩個供水係統,第一個係統利用水源自身地壓產生的壓力向采掘頭麵供水,為礦井生產及防塵的主要供水水源。第二個供水係統利用水平落差產生的壓力向下水平工作麵供水,另外該礦還充分工作麵上部采空區老空水作為礦井的輔助用水水源。另外,還在-133水平建立了靜壓水池,將下山水引入蓄水池,此水一部分用於-280修複巷道掘進防塵用水,另一部分用多級泵將水排至地麵洗煤廠,作為洗煤用水,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對礦井水進行綜合利用,年節約費用達110.9萬元。
非煤產業方麵。一是汽車配件企業從國外進口先進、節能、科技含量較高的設備。引進了日本生產的自動溫控連續式釺焊爐、德國SCHOLER(肖拉)公司生產的高頻製管機,購置國內先進的專業生產設備,采用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方法先進、成熟、可靠,降本增效效果好,生產成本低,供貨周期短,特別適應多品種、小批量非標產品的市場需求特點,原材料市場供應充足;產品質量穩定,技術水平和使用性能、使用壽命均優於國內外同類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和發展潛力。
二是增大汽配產業的投入,引進人才,加強技術創新攻關。目前開發了比較先進、節能環保的新型汽車中冷器及散熱器,在中冷器的結構上,研製開發具有全新結構的板翅式翅片開窗的全鋁空中冷器。全鋁空中冷器具有重量輕、熱效率高、綠色、節能、環保等優點。開發更節能環保的中冷器符合中國的資源狀況和產業政策,是市場的需要,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是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全麵開展“三無”活動和“三項資產雙百大會戰”活動。公司麵對經營現狀,積極轉變經營思路,堅持價值思維和效益導向,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繼續實行領導班子包幹製度,深入開展“三無活動”、“三項資產雙百大會戰活動”,狠抓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為杜絕各類“跑、冒、滴、漏”,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優化人員結構配置,在公司範圍內全麵開展“身邊無浪費、身邊無閑置、身邊無閑人”的“三無“活動,向管理要效益,走集約經營、內涵發展的輕型化發展道路。
四是全麵推動、推行電子商務工作建設。采購方麵,為全麵推進公司采購網絡化,降低物資采購價格,減少成本支出,實現公司利益最大化,通過積極調研,製定並下發了《關於網絡化采購的有關規定》,明確了公司網絡化采購的範圍、采購流程及價格審核機製,在非生產經營類的標件、標品、普件、普品,主要包括工具類、設備配件、辦公用品及其他常規性物品上全麵推行網絡化采購,大大節約了采購成本。銷售方麵,利用現有網絡銷售平台,首先在淘寶平台上建立了公司直營店鋪,目前已搭建完成,正常運營。第二,在省中小企業局建立的中小企業網絡銷售平台“易商”網絡平台上建立起網絡店鋪。第三、在微商、微購方麵,通過注冊公司公眾微信號,實現了微信銷售和微信發布采購信息。
四、開展降本增效工作的效果
大力開展降本增效後,集團使廢料和餘能多次回收複用,各種可控費用得到合理的壓縮,生產成本明顯下降,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確保了公司效益的最大化,實現了企業與員工、企業與社會、企業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集團先後獲得“中國最具成長性企業”、“第二屆中國改革十大先進集體”、“中國誠信企業”、 “全國煤炭企業標準化礦井”、“山東省管理創新優秀企業”、“山東省自主創新型企業”、“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十佳幸福企業”、“山東省現場管理樣板企業”、“低碳山東風雲榜貢獻單位”、“山東省明星企業”、“泰安市管理創新十佳企業”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