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慰問要用好“望、聞、問、切”
年終慰問要用好“望、聞、問、切”
隆冬時節送溫暖,溫暖伴隨萬家行。新春將近, 天氣逐漸變冷,各地政府部門都在積極開展走訪慰問、訪貧問苦的送溫暖活動。這既是我們黨的一項優良傳統,也是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實際舉措。開展這些活動的初衷,是要讓廣大困難群眾能過一個安穩年,並從細微處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然而,在一些地方,“走秀式慰問”“應景式慰問”現象依然存在。
回顧個別地方“送溫暖”的做法,有些地方基層政府的“暖心”工作並不到位,隻管送出去,卻不管好不好,群眾被動接受關心,多少會感覺也些不自在。原本是一件滋潤民心的大好事,卻因“溫度下降”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恐怕還是政府重視不夠,慵懶之風尚存。那麼,如何才能讓“節日慰問”發揮最大作用?給群眾送溫暖,需要換位思考,遵從群眾的客觀願望,這樣的節日慰問才更有溫度,服務工作也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走訪慰問,念好“望”字經。隻有敲開群眾之門,走進群眾家裏,摸一摸群眾的衣被,揭一揭群眾的鍋蓋,嚐一嚐群眾的飯菜,才能掌握真實情況,了解真實困難,摸清群眾冷暖實情。如果不能真正地深入基層,去看“望”群眾的真實條件,僅靠逐級上報的材料、過去的經驗甚至個人推斷來做決策,必然會遠離實際,也得不到群眾的支持。
走訪慰問,念好“聞”字經。當然,走訪慰問不是扶貧工作的全部。要“聞”群眾所想、所盼,並根據實際情況想辦法恢複困難群眾的造血功能,才能走出“節日慰問暫時脫貧,節後冷清繼續貧困”的循環。為此,各地要在平時把困難群眾的醫療保障解決好,把鰥寡孤獨老人的生活保障好,把留守兒童的上學問題安排好,把下崗工人的再就業措施籌劃好,把精準扶貧的攻堅計劃擬製好。
走訪慰問,念好“問”字經。“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隻要真正把幹部職工的冷暖掛在心上,群眾是不會忘記的。在訪貧問苦的過程中,既要讓慰問對象得到物質層麵的慰藉,還要通過麵對麵、心貼心的“問”,打開困難群眾的心扉,真誠聆聽群眾訴求,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帶著問題下基層,才能讓走訪慰問活動真正成為黨和政府聯係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走訪慰問,念好“切”字經。但願蒼生俱飽暖,細微之處見真情。訪貧問苦的工作,不僅要“實”,更要“切”出脈象。地方領導幹部對與生活困難群眾的關懷慰問,不能隻停留在送油、送米、送慰問金的“老三樣”上。要根據不同群體的不同情況、不同訴求,對困難群眾進行“精準扶貧”,施之以策,授之以漁,改變“輸血式”扶貧慰問的舊模式。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裏如聞饑凍聲。”各地在開展送溫暖活動要重實效,切莫講規格,講程序,講熱鬧,把送溫暖當成“例行公事”,真正讓群眾“暖身暖心”。
作者:劉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