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那一個個或平淡或喧囂的“陽曆年”
記憶中那一個個或平淡或喧囂的“陽曆年”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窗外,迎春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地響著,回蕩在晉南這個普通小山村的上空;屋內,電視熒屏上播放著全國各地歡慶元旦的報道,主持人的喜悅心情溢於言表。隨著一聲聲新年的問候,我揭開自己精心設計製作的特色台曆,翻開了新一年的扉頁,揭開了又一段人生的帷幕,開始書寫屬於自己的一段精彩的新故事。
時光就像一條永不停息的小河,悄悄地從人們身邊流過。不知不覺中,忙碌而充實的2016年就匆匆地走了,留給我們一個華麗的背影。新年的鍾聲敲響了,2017年的元旦來臨了,人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歲月,即將開始又一段新的旅程。往事如煙。坐在書桌前,回想起自己半生過元旦的難忘經曆,有過喧鬧,也有過平淡;有過期盼,也有過失落;有過付出,也有過收獲;有過快樂,也有過苦澀。一樁樁,一件件,像過電影一樣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個缺吃少喝的歲月裏度過的。那時候,村裏人將元旦叫“陽曆年”,把春節叫“陰曆年”。與熱鬧好玩的春節相比,在兒時的記憶中,“陽曆年”的印象是那般模糊、蒼白,仿佛就是簡單地改善一次夥食,條件好的吃頓肉餡餃子而已。有關元旦的來曆和習俗,我是後來通過書本和網絡逐漸了解和充實的。在當代,元旦指的是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曆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曆年則稱春節。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曆歲首第一天的,即農曆正月初一,也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春節”。在中國漢語裏,“元旦”的“元”,指開始,是“初”、“始”、“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之為“元”;“旦”為象形字,上麵的“日”代表太陽,下麵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我國關於元旦的記載是很古老的。傳說在遠古的堯舜盛世,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中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殷代在農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曆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曆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布和命名。到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曆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在民國以後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隻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舉行慶典活動,老百姓並不認可。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在我國浩如星海的璀璨文化中,古今無數文人騷客留下了有關元旦的詩篇。南北朝人蕭子雲《介雅》寫道:“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三國時曹植《元會》詩:“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晉代詩人辛蘭《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五首》:“眾老憂添歲,餘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唐代另一詩人成文斡寫有《元旦》詩:“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裏堪驚兩鬢霜。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嚐。”孟浩然寫了一首《回家元日》詩,雲:“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猶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南宋詩人陸遊的《已酉元旦》詩:“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嗬筆寫,椒酒過花斜。”宋伯仁《歲旦》詩:“居間無賀客,早起隻如常,桃板隨人換,梅花隔歲香。”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明代陳獻章的《元旦試筆》中寫道:“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這些詩章中所說的“元旦”,均指的是今天人們所說的“春節”。清代愛國詩人張維屏的《新雷》,雖未用“元旦”、“元日”等詞彙,卻以元旦為題,寫出人們賀歲、迎春的喜悅:“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隻待新雷第一聲。”一代偉人毛澤東,1930年1月寫了一首《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全詞淋漓酣暢,清新自然,充滿了樂觀、昂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1942年在重慶寫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嚐勝利茶。隻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陪都歌舞迎佳節,遙祝延安景物華。”中國古人元旦的食譜也是豐富多彩的。人們這一天要飲椒柏酒、屠蘇酒、桃湯、膠牙餳,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吃元旦湯餅、餃子和年糕。至於王安石詩中提到的“屠蘇酒”,我也在網絡上對其成分、功效舉行了搜尋。唐人韓鄂《歲華紀麗·進屠蘇》記載:“俗說屠蘇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歲除夜遺閭裏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於酒樽,合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蘇而已。”韓鄂還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四時纂要》中披露了這一預防瘟疫的屠蘇酒方:“大黃、花椒、桔梗、桂心、防風各半兩,白術、虎杖各一兩,烏頭半分。”他說將以上八味切細,裝入深紅色口袋裏,年三十傍晚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來連口袋浸在酒裏,全家從小到大依次稍許各喝一些,可保一年沒有病。
既然元旦是公元紀年的第一天,那麼,公曆的元旦又是怎麼來的呢?據說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泛濫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伺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便是元旦的由來。公元前46年,為了祝福雙麵神(羅馬神話中的門神),羅馬大帝凱撒把這一天定為西曆新年的開始。如今,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都過“元旦”。如美國、英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日本、韓國等。介紹完元旦的由來和相關習俗,回過頭來再梳理一下筆者本人半生當中過元旦的一些特殊經曆,與讀者共享。小時候的元旦對我來說是模糊而蒼白的,就不去說它了。那麼,有些性急的朋友可能就要問了,到底哪些、什麼樣的元旦才是特殊的、難忘的、值得回味的呢?小孩兒沒娘,提起來話長。筆者今年年過半百,元旦也過了50多次。究竟該從哪一次開始說起呢?對了!就從新千年的千禧之夜說起吧!
那是2000年的12月31日,我正巧在省城太原。其時,為迎接千載難逢的“新千年”的到來,世界各國紛紛舉辦各種盛大的慶典活動。對炎黃子孫來說,2000年是中國十二生肖的龍年。中國郵政以及香港、澳門和台灣等地區的郵政部門紛紛抓住這千載難逢的"千禧龍年"盛事,發行各具特色的郵票。當日晚,在邁進千禧年之際,太原市郵政局和市集郵協會在車站郵政營業大廳聯合舉辦了千禧賀歲零點行動,還特意請五台山高僧妙生和尚在首日封上簽名。於是,省城太原出現了匪夷所思的戲劇性一幕,聞訊而來的近萬名集郵愛好者在各大郵局門口排成長龍購買世紀之交紀念郵票和首日封,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對新千年的祝福以及對祖國未來的希望。一個人能有幾次遇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呢?我和在省城開診所的姐姐也興致勃勃地加入了女子郵局前長長的郵迷隊伍。人越來越多,隊伍越排越長,足足等了四五個小時,凍得瑟瑟發抖的我們才如願買到了幾枚期待已久的世紀之交龍年紀念郵票和首日封。這正是:
郵局門前萬人盼,
世紀郵票金不換,
吾雖集郵門外漢,
也買幾套作紀念。
在回診所途經二妹小飯館時,我們走進小飯館,與二妹夫妻倆敘話親情共度元旦。二妹的小飯館人氣挺旺,來吃飯的人絡繹不絕。人們紛紛議論這個千載難逢、非同凡響的元旦,我忽然靈機一動,在這個千年一遇的特殊節日,我馬家竟有五人在省城相聚(當時在場的有大姐、二妹、小妹、侄女小霞、我和二妹夫),應該給將來留點念想。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姊妹們,大家不約而同地一致通過了我的提議。但是,留點什麼念想呢?思來想去,我想到一個好主意,就是兄妹聯詩。每人寫一句跟自己有關的詩句,聯成一首七絕詩。周圍吃飯的人對我們的新奇想法非常感興趣,紛紛放下碗筷,圍攏在我們周圍觀看。二妹夫為難地說:“你這不是打著鴨子上樹嗎?讓我炒兩個小菜還湊合,吟詩作對的風雅事我可做不來!”兄妹們紛紛附和。最後,隻好由我想好詩句,兄妹們再分別題寫在紙上了事。記得我絞盡腦汁想出來的這首七絕是這樣的:“堯都五馬聚並州,紅溝信為潛龍池,靈蛇應隨晨鍾舞,喜逢世紀更替時。”因我們家在場的有六人,而七絕隻有四句,為了讓每個人都能題寫跟自己有聯係的字句,我在這首詩中盡最大可能將我們兄妹四人和侄女小霞都考慮到了。姐姐是在場六人中最大的,又是東道主,久居並州,第一句詩就由她題寫。侄女大名為紅霞,第二句中的“紅”字就留給了她。我的年齡在在場眾兄妹中僅次於大姐,同時又屬龍,第二句除“紅”、“池”二字外的其它字眼由我題寫。二妹夫姓池,屬蛇,第二句的末字“池”和第三句非他和二妹莫屬。剩下第四句便毫無爭議地留給了小妹。我的構思受到在場食客們的狂熱追捧,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學教師朝著我直豎大拇指,誇我才思敏捷,是李太白再世,曹子建重生。我自然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不會狂妄到認為自己真能與李太白、曹植相提並論,但對於大家的過譽之詞,內心裏還是有點沾沾自喜的感覺。盡管這場兄妹聯句的遊戲有點刻意為之的感覺,過程不是那麼浪漫風雅,但至今回想起來還是蠻有情趣的。幸福地仰望著滿天綻放的節日禮花,吃著二妹特意為我們煮的餃子,意猶未盡的我才思噴湧,揮毫寫下一首題為《水調歌頭•喜跨世紀》的詩詞:
六元巧合一,
敲響世紀鍾,
郵局人頭攢動,
萬眾求簽名。
留住珍貴瞬間,
跨越曆史時空,
累煞妙生僧。
無數集郵迷,
排成一長龍。
並州城,
狂歡夜,
不眠人。
守歲餃子
吃得滿屋香噴噴。
人民安居樂業,
生活異彩紛呈,
日子別樣紅。
龍裔共期盼,
華夏歸大同。
在村裏的那些年,每年的元旦基本上都是平平淡淡,吃一頓好吃的了事,除了新千年的這一次外,其餘的自然泛善可陳。真正值得一記的元旦,則是我來到古城煤礦(今天四通煤業的前身)以後的事了。作為當時堯都區乃至臨汾市的明星企業,古城煤礦在企業文化建設一直走在同行業的前列。每年的元旦都要召開總結表彰大會,而且都要提前精心排練一台文藝節目助興,搞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2005年元月1日是我在該礦工作後的第一個元旦,參加大會回到宿舍,興之所至,我揮毫寫下了四首詩詞。其中,兩首為《浣溪沙》,另外兩首各為一首四言詩和六言詩。現筆錄於下:
慶元旦·浣溪沙(二首)
一
長夜難明苦苦捱,
孤影青燈拈杏齋,
滿腔鬱悶何計排?
雄雞一唱天下白,
金猴掃盡萬裏埃,
夜幕隱去天地開!
二
鑼鼓敲得礦山顫,
腰肢扭得春色爛,
鮮花映紅勞模麵。
多虧古礦好領導,
方能“八方”共聯歡,
“四海”同堂慶元旦。
駢句(二首)
一
新春馳撞,舊歲避讓,
光陰似箭,勢不可擋。
一元複始,萬千氣象,
金猴歸山,雄雞歡唱。
喚醒寒儒,脫離夢鄉,
一覺醒來,曙日臨窗。
否極泰至,苦盡甘嚐,
佳節良辰,神清氣爽。
臨風把盞,寵辱頓忘,
精神抖擻,心情開朗。
二
一時百感交集,幾多遐思蕩漾。
化用領袖舊句,醞釀礦工新章。
洗去渾身疲倦,煥發詩興奮亢。
紙上龍蛇飛舞,室內翰墨飄香。
欲效劍南羈客,漫卷書頁顛狂,
橫掃愁雲滿麵,揮毫風雷耳旁。
難得才思勃發,久未淋漓酣暢,
電閃雷鳴過後,隻餘駢句數行!
詩中的“八方”,指古城煤礦的員工籍貫很複雜,來自河南、山東、湖北、陝西、河北、山西、黑龍江、四川等八個省份。“四海”,指古城煤礦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祖國的四麵八方。剛到礦上時,我自忖自己有點文化,筆頭也還湊合,在企業應該能混點名堂出來吧。然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年年元旦搞活動,年年歲末都表彰,可就是一次都輪不上自己。起初,還以為是自己資曆淺,能力差,表現一般,後來才發現並不是這麼回事,其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潛規則”。看到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自己有時候難免有怨言,垂頭喪氣,很自然便會在詩文的字裏行間表現出來。2006年的元旦表彰大會後,我曾作過一首《生命的“過客”》,其中這樣寫道:
“一個個寒暑匆匆過,
也不知你忙忙碌碌圖什麼?
一片片黃葉紛紛落,
明鏡裏你驀然發現白發多!
又是一個元旦節,
你把三百多個朝夕空蹉跎;
又是一個歉收年,
你不慎把青春汗水全揮霍!
你庸庸碌碌,一事無成,渾渾噩噩,
隻是一個普通的默默無聞的人生過客!
你苦修過,卻永遠成不了“正果”,
你播種過,卻始終看不見收獲;
你是劃破夜空的流星一顆,
你是風雨過後的殘花一朵……
你無私的奉獻,得到的卻是遺忘與失落;
你忘我的工作,卻年年評不上勞模……
你的善良輸給了惡魔,
你的熱血滲入了荒漠……”
難道說,你就甘當綠葉把紅花襯托?難道說,你就甘做小人上爬的墊腳?遺憾的是,那幾年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不但得不到認可和看到,甚至連羨慕別人登台領獎的機會也基本被剝奪了,那幾年大部分的元旦節我都是在井下值班度過的。盡管一再提醒自己淡定、看破,但畢竟人生苦短啊,四十不惑的我又怎能真的保持淡定呢?我在2007年元旦所作的《議“評優”》中這樣寫道:
……盼了一年又一年,
年年發獎沒有咱,
不是咱的工作差,
而是咱的道行淺!
……
當了先進又能咋?
不得獎金也過年,
咱不為這背包袱,
活該咋幹還咋幹。
……
背過眾人咬牙根:
老天簡直瞎了眼!
某某也能得先進,
混世魔王竟成仙!
如此榜樣怎服眾?
怎麼向他學經驗?
這般評優寒人心,
悖離初衷千裏遠!
試問如果這樣幹,
風氣如何能好轉?
今後工作咋促進?
未來事業咋發展?
……
歲月匆匆流逝,轉眼到了2010年元旦。這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山西境內掀起了煤炭資源兼並重組的風暴,我所在的四通煤礦被山西煤銷集團臨汾公司整合了,成為該公司下屬的一個煤礦企業。一下子由一個民營企業轉為國有企業,就像區小隊的“土八路”忽然被正規軍整編,大家忽然間有點難以適應。對企業的前景和明天,我和同事們、工友們既有滿滿的期待和憧憬,更有一絲隱隱的迷茫和擔憂。這一年的元旦,我懷著憂鬱的心情,寫下這樣兩首五言詩:
整合風雲
風雲起歲末,才子意如何?
鴻運幾時到?此生坎坷多!
文章憎命達,機遇擦肩過,
騏驥空悲鳴,無處覓伯樂!
煤鄉早春
煤鄉迎新春,礦山辭舊年,
世事有更迭,企業換老板。
顏衰流光逝,才枯落花殘,
襟抱尚未開,蕭疏鬢已斑。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人生旅程在這時出現了轉機——遇上了貴人。當時的工會主席郭增科老師對我十分賞識,千方百計將我從井下調到綜合辦公室擔任文秘工作,我的人生從此掀開了新的一頁,每年的元旦節在我的眼裏開始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就是在整合之初的那幾年,我的創作靈感一下子被激活了,《礦山新貌》、《整合之路》等一批優秀原創作品在我的筆下源源不斷湧出,得到煤礦、市公司甚至集團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和肯定。回想起一路走來的心路曆程,我付出過心血,也收獲過快樂;體味過辛酸,也品嚐過甘苦。細細梳理我人生旅途中的50餘個元旦,平淡過,也輝煌過;失落過,也歡笑過;迷失過,也豐收過。更重要的是我一路平安走過。
伴隨著劈裏啪啦的爆竹聲,2017年新年的鍾聲敲響了。這幾年,企業領導依法治企的意識強了,國家的法定節假日一般不會再強令員工加班,不再籌備會議,不再排練節目,我們的元旦便相應清閑下來。充滿激情的元旦是一幅青綠山水畫,讓人為之亢奮、著迷,回味無窮;平淡散漫的元旦則是一幅寫意水墨畫,乍看不起眼,卻能於黑白間淡化塵世雜念。而我內心所向往的元旦卻應是一幅淺絳山水畫,如同水墨畫般的清新雅致,以常洗禮我的心靈;也有幾筆淺淺的著色,雖不濃豔,卻令人回味無窮。朋友,在這個凝聚著華夏兒女無數情感寄托的元旦節,你大可以肆意狂歡,為自己的生活添幾筆異彩;亦可平靜度過,與家人共享溫馨幸福的一天。不過,洗淨鉛華,我更喜歡這平淡的舉家團圓的元旦節。(晉能集團四通煤業馬關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