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世軍:兒時的新年
兒時的新年
轉眼間,2017年春節又到了,大街小巷都掛起彩燈,各個超市也擺滿了年貨,新年的氣氛漸漸濃厚起來。已過不惑之年的我早已失去了對年的興趣,倒是這新年的氣氛一次次勾起我對兒時過年的美好回憶。
小時候,最喜歡的事莫過於過年了。過年期間,不用上學,又能開開心心的玩耍,還能吃好的喝好的,不但小孩,其實大人們也一樣的喜歡過年的。
在農村,隻要進了臘月,過年前的許多準備工作就緊鑼密鼓的開始了。過年畢竟是一年中最大的事體,有許多事情要做,是一個係統工程,包羅萬象,紛繁複雜,涵蓋了吃、穿、住、用,涉及到柴米油鹽醬醋茶,馬虎不得的。
置辦年貨。臘月二十三以後,趕集置辦年貨的人就越來越多了。由於父親在礦上上班,大年二十八九才能回家,母親揣上一年到頭節衣縮食省下的過年費,來到集市上,打上一桶煤油,那時我們村還沒有安裝點燈,買上幾掛鞭,一捆二踢腳,再買一瓶黑墨,一根毛筆和幾張紅紙,用來寫對聯,再就是廚房調料比如食鹽、生薑、醬油、陳醋之類,還要添置一些碗、筷、酒杯、盆、缽之類。割上幾斤肉,招待客人,還要給我們兄妹扯上幾塊布料,做新衣服。拗不過我們兄妹的吵鬧,母親還少不得買上幾隻燈籠和幾支蠟燭,因為三十晚上,我要打燈籠到處玩。
祭祖。大年三十的下午,帶上供品,約上同墳的其他家,先去上墳祭祖。一路上,歲數大的給講著先輩的輝煌,什麼時候出過進士,什麼時候出過武舉。反正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這樣一輩輩口頭傳了下來。到了墳上,大夥先將供品放在立墳人的墳前,點香祭拜。這人叫什麼我們不知道,更沒有見過,但他是我們的祖宗。大夥一起下跪,一起作揖。然後各家到各家前輩的墳前,進行祭拜。祭拜完是放炮,各家都把自己帶的炮拿出來,一起放,很是熱鬧。回來後,就可以貼春聯和年畫了。接下來就是吃年夜飯。吃年夜飯之前,要放接灶鞭,接灶神爺過年。放過鞭後,母親把煮好的熱餃端到飯桌上。母親和父親首先給我們每個人發放一個紅包,裏麵裝著壓歲錢。早年,每人隻發一張嶄新的二角錢的毛票,後來漲到了五角錢。
年夜飯之後,便是守歲。母親還在廚房忙碌著,提前把招待客人的一些菜肴弄好。我們兄妹則打著燈籠,在村莊裏四處遊蕩。那時還沒有電視,那時的除夕夜,沒有電視,孩子們最大的樂趣就是打燈籠玩,玩累了,我們就回家睡覺,但人在床上,心還在外麵,興奮勁還沒有消退。這時,大多是半夜時分了。母親還在忙碌著,她在準備著大年初一的豐盛的飯菜呢。
拜年。大年初一一大早,父親就把我和哥哥喊起來,讓我們跟著他去拜年,我們洗過臉先給父母拜年,然後跟著父親去村裏拜年,我們村分兩個部分,有五六十戶人家,拜年不是每家都去的,主要是撿村裏輩分和年齡較大的,另外就是家族長輩,我老爺爺的兄弟住在我家東牆,我們首先來到我老爺爺的兄弟家,那時我老爺爺的兄弟才七十出頭,身體很好,進門先問好,接著作揖,吃點糖果,喝點紅糖水,吸支煙,嘮會家常事,像我這樣的孩子在每家還可以得到壓歲錢,少的一角兩角,多的也不過三角五角,一個年拜下來,會收獲許多“戰利品”,非常享受。拜年時,還有一些額外的收獲,比如,順便撿拾一些人家門口沒有炸開的鞭炮。那時的鞭炮質量不高,一掛500響的鞭炮,總有幾十響炸不開,我正好撿回來,炸著玩。
到了初一的半上午,拜年漸漸接近尾聲。大人們就三五成群的相約打撲克,喝喝茶,聊聊天,吃吃糕點。也有一些喜歡熱鬧的少婦少女們,嗑著瓜子,聊著天,嘻嘻哈哈,一路歡笑著,步行到雙鋪街上,看看街上的景致。
從正月初二開始,人們陸續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在相互之間拜年中,就來到正月十五,年也就結束了。我又要到村裏的小學校繼續上我的學,父母就又去礦上上班了,年味也瞬間即逝。不過,我又在盼著來年的年……
薑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