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布達拉宮的路上
國慶去了洛陽,回來後總想寫點文字,卻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寫,趁著今晚失眠,把記憶中的畫麵整理一下。
本來就和幾個老鄉約定了國慶去玩,最後就綜合考慮了一下,選一個離學校稍微近一點的地方。10月1號晚上就跟著兩位老鄉一起出發了,大約晚上9點半到鄭州,我們在鄭州住了一晚,並沒有在鄭州逗留,第二天中午我們就包車去了嵩山少林,路上非常堵,離少林市10公裏的地方就開始堵了,到離7、8公裏的時候,堵的更厲害了,看得到的一個路口,車開了很久還是沒到,司機有點著急了,距少林寺還有7、8公裏的時候,司機就一直說,“這麼堵,比走的都慢”。我們都聽得懂他的意思,但就是不想下車,誰願意在大熱天走這麼遠的路。過了不久,後麵車上竟有幾個年輕人下車走路了,到距離還有2、3公裏的時候,實在也不想在車上浪費時間了,也是車速慢到我們也坐的累了,我們便下來走了。
堵車堵得太久,我們到那已經下午四五點了,少林寺和嵩山都玩就肯定來不及了,於是我們便隻在少林寺逛了一下。裏麵的建築倒是沒多大的印象,但還是有道教的氣息在裏麵的。遊玩的人多了,便喧鬧了起來,總覺得缺少了一些本應有的清靜。寺內的風景大同小異,而纜車處卻擠滿了遊客,在一人的提議下,我們就坐了纜車。本來我是恐高的,好在纜車總是沿著山體上升,山上樹木繁密,便減去恐高之感。纜車到了山上,隻有一個正在翻修的寺廟,不一會兒就下車了,權當體會了一次坐纜車罷了。
之後我們便出了少林寺,前往洛陽,同其中一個老鄉的高中同學會合。我們定了一個龍門石窟附近的青旅,剛進青旅,我就覺得這家青旅不一樣。之前住的青旅給我的感覺就是能住的地方,上次住成都一家青旅的時候連行李箱都翻不開,然後浴室也比較隨便,而這個青旅給我一個家的感覺,寬敞幹淨,二樓是房間和浴室,一樓隻有幾小間倉庫,擺了幾張桌子,幾個沙發,我們去的時候,正好有一桌子的旅客在聊天。老板是幾個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年輕人,那晚值班的是一個帥帥的男生。本來和老板談好了,我們三個住一間四人房,我們吃個宵夜回來後,卻因為美團後台忘記關,多收了一位女旅客,老板一直向我們道歉。我們問了一下那位女遊客,她不大願意接受混住,我們也能理解,於是就住到了八人間。
房間弄完我們就到一樓聊天了,老板拿了啤酒過來請我們喝,老板一直說不好意思,還說如果明天晚上住這就算半價。我們拒絕了老板的美意,但老板這種方式讓我們覺得很舒服。喝著酒,我們就聊了起來,老板他對各地的青旅頗有探究,他說我們所住的青旅正在申請國際青旅。他是個驢友,和我有同樣的愛好——喜歡旅遊,不過,他都是騎車去。去過布達拉宮,去過大理古城,正好都是我向往的地方,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曆卻顯得謙虛穩重。那一夜,我們聊到了甘孜,聊到了川藏,聊到了蝴蝶泉,聊到了玉龍雪山,聊到了香格裏拉……..
一早醒來,我們便出發去龍門石窟,老鄉的同學由於比我們早一天來洛陽,便沒有與我們同行,昨天晚上老板再三叮囑我們要喝羊肉湯,我們三個一進去,結果其中一個老鄉受不了羊肉的味道,差點吐了,我們便沒有吃。短短的幾公裏路,我們硬是在橋上堵了好一會兒,然後還是下車走路過去。石窟就雕刻在山石上,山旁有一條大河,景色還是挺美的。然而石窟內摩肩接踵,人流擁擠,“堵人”十分嚴重,站稍高處便可看到滿地的人頭。熙熙攘攘的人群幾乎就是看到洞穴就停下來拍雕像,前麵一些雕像大同小異,看了實在有些乏味,知道看到那個最大的主雕像,就覺得一切都值了。巨大的雕像,卻雕刻得十分精致,我都詫異古人是怎樣建造的。擁擠的人潮也不允許我們久留,我們讓旁邊一位旅客幫我們拍張照片就走了。
到了晚上,我們便連同老鄉的高中同學一起在麗景門吃了洛陽水席。老鄉的高中同學是我隔壁縣的,十分活潑健談。其中一個人買來了變態辣雞翅,好幾個吃到呱呱叫,我們就暢談各種趣事,很快就熟絡起來。普通話混雜著閩南語,瞬間有了家人的感覺。晚飯過後我們便在麗景門附近逛了,在一家店裏看火燒畫的時候,竟然遇到了中午幫我們拍照的男生,他從西安過來的,已經在上班了,特別喜歡爬山,放假過來旅遊。沒有過多的交流,互相留了一下微信就走了。
第四天我們就一起玩了白馬寺和古墓博物館,然後就都回去了。老鄉的同學回了鄭州、大連、秦皇島,我們回了徐州。我們是最先走的,在古墓博物館的時候,老鄉的幾個同學送走了我們,我們互相留了qq、微信,互相笑著揮手,說春節有空來我家玩,然後就各奔東西了。每次離別的時候總有一種莫名的感覺,高中去隔壁縣讀書的時候每次最不願意坐上去學校的大巴,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許慢慢好了一點,大學時這種感覺就少很多了。高中的時候總是很矯情的對自己說,“我們總要離開,我們總會離開”。現在想想這話也沒錯,高一的時候,初中學校隻有我一個人去了隔壁縣讀書,每次總是逼自己要堅強,久而久之也習慣了,但離別的時候自己還是做不到淡定。像這次到洛陽旅遊,有些人我估計這輩子都沒有機會見到,青旅的老板是,拍照的男生也是,老鄉的同學也是。但是我相信有一種情誼叫做天涯若比鄰,聖誕節的時候,給青旅的老板發了祝福,他還記得我,也許,這就夠了。就像在通往布達拉宮的路上,我們領略了各種景色,遇見了很多人,雖隻是偶遇,但偶爾回憶起時有份眷念,再次相遇時有個微笑,也許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