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頭譜華章
勇立潮頭譜華章
——記晉煤集團2016年度科技標兵封雲傑
“我和煤礦有緣,和晉煤有緣。”說起21年來的煤礦生涯,封雲傑常掛在嘴邊的就是這句話。
1996年,畢業於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地質礦物勘查專業的封雲傑曆經幾番就業選擇後,輾轉奔波從家鄉運城市芮城縣來到晉煤,成為了鳳凰山礦的一名地測工作人員。2004年,趙莊礦投產在即,他又隨著第一批拓荒者來到了趙莊。
“當時礦井是‘五害’俱全,尤其是煤層構造多、變化多、湧水量大,簡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地測百科全書’。在這種情況下地測工作更要做準做優,要為礦井生產提供最堅實的技術保障。”正是這份勇於擔當的責任心,指引著初來乍到的封雲傑住工棚、吃攤飯,抗戰礦井水患。
2006年9月,趙莊煤業第一個綜采工作麵1301正式初采,興奮和緊張的氛圍在礦區蔓延。當時封雲傑在工作麵掘進時通過三維地質勘探技術,發現首采麵竟然包含一個43米的逆斷層!他深知煤層錯斷導致的後果極有可能是找不到煤,緊急將情況上報,公司黨政隨即做出調整工作麵坡度、改變工作麵走向的決定,保證了首采麵順利初采。這次事件是封雲傑專業水平上的“初露鋒芒”,也促使他更加堅定了要提高礦井整體地測技術水平的決心。
“剛建礦時,地測的手段很單一,僅僅局限於現場勘探,物探都了解知道地很少。咱們礦井地質如此複雜,各種國內先進的地測技術和手段都應該拿來試試。”正是秉承著這樣的理念,時任地質測量部部長助理的封雲傑帶領大家,在趙莊煤業先後引進了高密度三維地質勘探技術、井下超波地質技術等先進地測技術手段,並建立了鑽探、物探、超波相結合的井上下立體式地測係統,還與西安煤科總院、中國礦業大學、山西煤田地質預測隊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為礦井地測工作的長期發展打下穩固的科技根基。
隨著礦井產量大幅增長,趙莊煤業的井田範圍開始向二、四、五盤區大量延展。封雲傑和他的工友們也開始了艱苦的盤區野外三維地質勘探工作。他們每天都要驅車至長子縣王晃村進行勘探的前期施工,當地為低山丘陵地貌,山上植被繁多,接線布設備工作極度困難。因工期緊張,封雲傑帶領工友們三班倒,日夜不歇地守候在勘探施工前線。最長的一次,封雲傑整整一個月都沒有回家。
這一次野外三維地質勘探經驗進一步豐富了封雲傑的專業理論知識。之後,封雲傑提出並參與實施了《5302高密度三維地質勘探》研究,作為該公司第一次三維地質勘探試驗,此項勘探成果為五盤區的順利開采提供了詳實的地質依據,為礦井生產銜接奠定了紮實基礎。
“2010年以後,我們基本上把國內先進的地測技術、手段都用了個遍。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在我公司有的地質構造依然是驗證不準。”帶著這樣的困惑,封雲傑開始了長達數年的一項科技研究。如何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地質信息進一步圈定挖掘?現場采集和二次解釋哪一項更影響地質預報的準確率?三維地質資料怎樣才能做得更精細?這些問題久久地縈繞在封雲傑的腦海。經過一次次走訪調研,一次次數據驗證,一次次對比03manbetx
,一次次現場實驗,同時結合該公司二、四盤區複雜地質勘探情況,最終,封雲傑成功提出並參與實施了《趙莊礦井二、四盤區<三維地震資料精細化解釋研究與應用>》項目研究。該研究重點對落差在3-5米之間的的斷層和直徑在10-25米之間的陷落柱進行了二次精細化處理解釋,有效提高了地測預報的準確率,為趙莊礦井地質構造的解釋開辟了一條新思路,同時由該項目申報的《晉城礦區煤層氣(瓦斯)資源及災害隱患地震探測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報告更是先後獲得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鑒定獎、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以及第六屆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成績和榮譽進一步激發著封雲傑在地質測量上求索的腳步。多年來,他始終保持著每天讀書看報的習慣,用不同的筆寫寫畫畫,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他身上有著老一輩讀書人的傳統風尚。封雲傑總是教導年輕的地測工作者:“地測工作就是在刀尖上起舞,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影響到礦井整個采掘生產,就是地測工作的極大不作為。”正是這份嚴謹細致伴隨著他走過21年的地測生涯。
2016年年底,因考慮到磁帶保存的原始地質數據隨著時間推移容易破損的實際,封雲傑提出並參與實施了三維地質勘探和二次精細化解釋同步進行的地測研究技術,力求最大限度保存原始地質數據的完整性、提高地質預測的透明度。2017年,他又提出利用無人機航測技術對趙莊礦井田範圍進行測繪。兩項技術均在集團公司尚屬首例。幾近天命之年的封雲傑仍然躬耕不綴,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人生的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