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工作麵設計
目錄
3.3.2巷道圍岩應力分布與變形規律模擬03manbetx
13
9.5.2發生水災02manbetx.com
時的應急措施143
附件:
1、2015年瓦斯等級鑒定
2、陝西華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蔣家河煤礦煤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
3、陝西華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蔣家河煤礦煤塵爆炸性鑒定報告
4、蔣家河煤礦二采區開采設計批複
5、蔣家河煤礦二采區4#煤煤岩衝擊傾向性鑒定報告
6、蔣家河煤礦二采區大巷衝擊危險性評價
附圖1:4煤層綜合柱狀圖
附圖2:ZF205巷道布置示意圖
附圖3:ZF205工作麵正規循環圖表
附圖4:采煤機進刀方式
附圖5:ZF205工作麵運輸係統圖
附圖6:蔣家河煤礦通風係統圖
附圖7:ZF205排水管路圖
附圖8:ZF205工作麵供電係統圖
附圖9:蔣家河煤礦監測監控係統布置圖
附圖10:蔣家河煤礦通信係統布置圖
附圖11:蔣家河煤礦人員定位係統布置圖
附圖12:ZF205工作麵初采強製放頂炮眼布置圖
附圖13:ZF205工作麵超前支護圖
附圖14:ZF205工作麵安裝絞車布置示意圖
附圖15:ZF205工作麵端頭支護圖
附圖16:蔣家河煤礦避災路線圖
附圖17:ZF205工作麵回撤通道示意圖
附圖18:ZF205工作麵支架回撤示意圖
附圖19:ZF205工作麵回撤絞車布置示意圖
附圖20:蔣家河煤礦黃泥灌漿係統圖
附圖21:蔣家河煤礦注氮係統圖
附圖22:蔣家河煤礦防滅火係統圖
附圖23:蔣家河煤礦消防灑水係統圖
附圖24:蔣家河煤礦防塵係統圖
附圖25:蔣家河煤礦瓦斯抽放係統圖
附圖26:ZF205工作麵布置層麵圖
附圖27:ZF205工作麵采煤方法圖
附圖28:ZF205工作麵設備布置圖
附圖29:蔣家河煤礦205綜采放頂煤工作麵設計圖
附圖30:蔣家河煤礦采掘工程平麵圖
附圖31:蔣家河煤礦井上下對照圖
目錄
3.3.2巷道圍岩應力分布與變形規律模擬03manbetx
13
9.5.2發生水災02manbetx.com
時的應急措施143
附件:
1、2015年瓦斯等級鑒定
2、陝西華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蔣家河煤礦煤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
3、陝西華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蔣家河煤礦煤塵爆炸性鑒定報告
4、蔣家河煤礦二采區開采設計批複
5、蔣家河煤礦二采區4#煤煤岩衝擊傾向性鑒定報告
6、蔣家河煤礦二采區大巷衝擊危險性評價
附圖1:4煤層綜合柱狀圖
附圖2:ZF205巷道布置示意圖
附圖3:ZF205工作麵正規循環圖表
附圖4:采煤機進刀方式
附圖5:ZF205工作麵運輸係統圖
附圖6:蔣家河煤礦通風係統圖
附圖7:ZF205排水管路圖
附圖8:ZF205工作麵供電係統圖
附圖9:蔣家河煤礦監測監控係統布置圖
附圖10:蔣家河煤礦通信係統布置圖
附圖11:蔣家河煤礦人員定位係統布置圖
附圖12:ZF205工作麵初采強製放頂炮眼布置圖
附圖13:ZF205工作麵超前支護圖
附圖14:ZF205工作麵安裝絞車布置示意圖
附圖15:ZF205工作麵端頭支護圖
附圖16:蔣家河煤礦避災路線圖
附圖17:ZF205工作麵回撤通道示意圖
附圖18:ZF205工作麵支架回撤示意圖
附圖19:ZF205工作麵回撤絞車布置示意圖
附圖20:蔣家河煤礦黃泥灌漿係統圖
附圖21:蔣家河煤礦注氮係統圖
附圖22:蔣家河煤礦防滅火係統圖
附圖23:蔣家河煤礦消防灑水係統圖
附圖24:蔣家河煤礦防塵係統圖
附圖25:蔣家河煤礦瓦斯抽放係統圖
附圖26:ZF205工作麵布置層麵圖
附圖27:ZF205工作麵采煤方法圖
附圖28:ZF205工作麵設備布置圖
附圖29:蔣家河煤礦205綜采放頂煤工作麵設計圖
附圖30:蔣家河煤礦采掘工程平麵圖
附圖31:蔣家河煤礦井上下對照圖
1總論
1.1概況
蔣家河井田位於陝西彬長礦區南部,地處陝西省彬縣車家莊鄉,該煤礦隸屬彬縣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管轄。
彬縣煤炭有限責任公司屬地方國有煤礦,股份合作製企業,企業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煤炭開采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經營管理邁上新台階,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領軍作用。
1.2編製依據
1、《陝西黃隴侏羅紀煤田彬長礦區蔣家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6隊
2、《彬縣煤炭有限責任公司蔣家河煤礦初步設計》
——中煤西安設計院
3、《煤礦瓦斯抽采工程設計規範》(GB 50471-2008)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聯合發布
4、礦井瓦斯湧出量預測方法(AQ1018-2006)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5、瓦斯抽采基本指標 (AQ1026-2006)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6、煤礦瓦斯抽采規範 (AQ1027-2006)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7、《煤礦瓦斯抽采達標暫行規定》
8、2015年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
9、2016新版《煤礦安全01manbetx
》——煤炭工業出版社
10、《蔣家河煤礦二采區4#煤煤岩衝擊傾向性鑒定報告》
——中國礦業大學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
11、《陝西華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蔣家河煤礦煤塵爆炸性鑒定報告》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
12、《陝西華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蔣家河煤礦煤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
13、《采礦工程設計手冊》——煤炭工業出版社
14、《蔣家河煤礦ZF201泄水巷錨杆支護初始設計》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陝西華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蔣家河煤礦ZF1410工作麵“兩帶”高度實測與03manbetx
報告》——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煤炭工業礦井監測監控係統裝備配置標準》(GB 50581--2010)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聯合發布
17、《煤礦安全監控係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範》(AQ 1029-2007)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1.3設計指導思想
遵循科學發展觀,實現數量增長與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改善效益相統一;堅持可持續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做到生產建設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安全生產,促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在本區實現。因此,本設計的指導思想為,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依靠科技進步,本著高起點、新機製、投資少、效率高的原則,采用先進設備、先進工藝、先進技術,將該工作麵建設成高產高效的現代化工作麵。
1.4設計概況
ZF205工作麵位於二采區三條大巷的北側,南端為二采區三條大巷護巷煤柱,西側為二采區未采實煤體,東側為ZF203工作麵采空區,北鄰礦井邊界保護煤柱。該工作麵上部對應地表為棗林村、棗林公路。
工作麵標高在+535.4~+601.7m之間,地麵標高在+1212.2~+1179.8m之間,工作麵埋深約610.6~644.4m,根據中國礦業大學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鑒定結果,蔣家河煤礦二采區4#煤層及煤層頂板具有弱衝擊傾向性。
ZF205工作麵布置兩條巷道,分別為運輸順槽、回風順槽;兩順槽方位角均為345°,兩條巷道均布置在4#煤層中。工作麵走向長1524m,傾斜長151m,留設大巷保護煤柱100m,可采走向長1420m,回采麵積為1420*151=214420m²。根據ZF203兩順槽掘進期間的煤層揭露及鑽孔煤層厚度探測,開采區域煤層平均厚度約為6.2m,最大厚度為8.4m,最小厚度為4.0m。工作麵地質儲量為196.9萬噸,可采儲量為148.8萬噸,回采率85.0%,計劃平均月產6.28萬噸,平均月推進度73.6m,可采期為20個月。、
2工作麵地質條件
工作麵地質條件如下表2-1所述。
表2-1 工作麵地質條件彙總表
工作麵名稱
|
205綜采放頂煤工作麵
|
||||||||
覆蓋層厚度
及岩性
|
覆蓋層厚度為610.6~644.4m,以灰白色粉砂岩為主。
|
||||||||
工作麵四周
及護巷煤柱
|
工作麵西為二采區未采實體煤,南為二采區三條大巷,東為ZF203工作麵,北為礦井邊界。
|
||||||||
工作麵回采率
|
85.0%
|
||||||||
工作麵要素
|
|
最大(m)
|
最小(m)
|
平均值(m)
|
工作麵儲量(萬噸)
|
||||
走向長度
|
1524
|
1524
|
1524
|
地質儲量
|
可采儲量
|
||||
傾斜長度
|
151
|
151
|
151
|
196.9
|
148.8
|
||||
煤層厚度
|
8.4
|
4.0
|
6.2
|
/
|
/
|
||||
矸石厚度
|
0.25
|
0.1
|
0.4
|
/
|
|||||
煤質情況
|
水份%
|
含硫%
|
揮發分%
|
灰份%
|
發熱量MJ/Kg
|
||||
3.16
|
0.44
|
32.31
|
15.95
|
26.37
|
|||||
水
文
情
況
|
本區地層平緩,未發現較大斷層,地質構造簡單。主采煤層(4煤)底板標高540.0m~640.6m,埋深655~343.4m,位於當地侵蝕基準麵以下。煤層下賦岩層含水微弱,可視為相對隔水層。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為侏羅係中統直羅組砂岩裂隙含水層(IX)以及侏羅係中統延安組煤層及其頂板砂岩含水層(X),充水方式為頂板進水。各直接充水含水層埋藏深,裂隙不甚發育,導水性差,以裂隙充水為主。井田內主要含水層為河穀區潛水含水層和宜君、洛河組砂岩含水層。因煤層埋藏深,井田內無小窯開采後的導水裂隙帶直接滲入井下的可能。
|
||||||||
煤層埋藏要素及煤層厚度變化情況
|
工作麵位於4#煤層,4#煤層位於延安組底部,煤層大致埋藏深度為610.6~644.4m,該麵中部有一走向SN的向斜構造,西翼傾向NW,傾角2~6°,東翼傾向SE,傾角2~10°,煤層傾角變化較大。4煤層厚度變化較大,局部含一層夾矸。4煤層為條帶狀、均一狀、線理狀結構,煤層以暗淡、半暗型煤為主,夾半亮型煤,其上部為暗淡型煤夾半暗、半亮型煤,下部為半暗型煤夾半亮型煤。
|
||||||||
瓦斯等級
鑒定結果
|
根據《2015年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絕對瓦斯湧出量為37.75m3/min,相對瓦斯湧出量14.19m3/t,屬於高瓦斯礦井。(見附件1)
|
||||||||
煤自燃等級
鑒定結果
|
煤層自然發火期為3-5個月,根據2012年10月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提交的《蔣家河煤礦煤自燃傾向性等級鑒定報告》,礦區4#煤層屬Ⅱ類自燃煤層。(見附件2)
|
||||||||
煤塵爆炸性
鑒定結果
|
根據2012年11月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提交的《蔣家河煤礦煤塵爆炸性鑒定報告》,礦區4#煤層的煤塵有爆炸性。(見附件3)
|
||||||||
煤岩層衝擊傾向性鑒定結果
|
根據2015年9月中國礦業大學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鑒定結果,蔣家河煤礦二采區4#煤層具有弱衝擊傾向性;4#煤層頂板具有弱衝擊傾向性;(見附件5)
根據2016年8月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事業部衝擊危險性評估結果,蔣家河煤礦二采區三條大巷有若衝擊危險性。(見附件6)
|
||||||||
頂底板特征
|
偽頂
|
泥岩,厚約1.5 m。
|
|||||||
直接頂
|
砂質泥岩、泥岩,厚約13m。
|
||||||||
老頂
|
灰色粉砂岩,厚約14 m。
|
||||||||
底板
|
炭質泥岩、鋁質泥岩,厚約,4~10 m。
|
||||||||
備注
|
煤層特征見附圖一:4#煤層綜合柱狀圖。
|
2.1含水層情況
根據《蔣家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及S1號水文鑽孔柱狀圖03manbetx
,本區內有三個主要含水層。
1、白堊係下統洛河組砂礫岩含水層:含水層深度在207.15m-426.97m,含水層厚度219.82m;ZF205工作麵埋深約610.6~644.4m,低於含水層水位。該含水層岩性以紫紅色~暗紫色中、粗粒砂岩為主,礫岩、砂礫岩次之。含水層主要由中、粗粒砂岩組成;據S1鑽孔抽水試驗結果:白堊係含水層平均單位湧水量0.0483L/s·m,富水性不均一,屬中等富水含水層。
根據《陝西華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蔣家河煤礦ZF1410工作麵“兩帶”高度實測與分析報告》可知,二采區預計的導水裂縫帶最大高度為31.00~345.46m,平均為145.58m。二采區參與計算的16個鑽孔中,導高波及洛河組有8個,占比50%。波及深度35.75~142.80m,平均為72.29m。從4-1和S1鑽孔的情況來看,均波及到洛河組含水層,ZF205工作麵到4-1和S1鑽孔位置較近,該工作麵導高依據4-1和S1鑽孔預測數據為參考依據。因此ZF205工作麵在開采過程中導高會波及到洛河組含水層,工作麵開采期間要做好防治水工作。
2、侏羅係中統直羅組砂岩含水層:從4-1鑽孔柱狀圖看,該含水層水位在408.24—435.66m範圍內,厚約27.42m。岩性為淺灰綠色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岩,夾灰綠色泥岩、砂質泥岩。
3、侏羅係中統延安組煤層及其頂板砂岩含水層:該含水層位於直羅組之下,4#煤層位於該含水層之內,含水層水位在435.66—535.27m範圍內,岩性以中粗粒砂岩為主,是主要的含水層。
2.2 ZF205工作麵地質及水文地質開采條件評價
1、ZF205工作麵位於趙坡向斜東翼,未見較大斷裂帶及其他構造地質體,地質構造簡單。
2、工作麵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為侏羅係中統直羅組砂岩裂隙含水層,以及侏羅係中統延安組煤層及其頂板砂岩含水層,充水方式為頂板進水。
3、井田水文地質勘探類型屬以裂隙充水為主,水文地質條件類型劃分為“中等”。
2.3 ZF205工作麵湧水量預計
ZF205工作麵湧水量主要采用解析法中的“大井”法和“集水廊道法”預計。
2.3.1參數的選取
二采區ZF205工作麵4號煤層底板標高為+535.4~+601.7m。結合最新進行的地質鑽探及抽水試驗工作,合理選取各含水層的水文參數選取,見表2-3-1。
表2-3-1 ZF205工作麵範圍各含水層參數選取
參數
含水層
|
滲透係數K(m/d)
|
含水層厚度(m)
|
水位標高(m)
|
|||
依據
|
取值
|
依據
|
取值
|
依據
|
取值
|
|
洛河組
|
S1抽水試驗
|
0.0152
|
S1
4-1
|
211.41
|
S1抽水
試驗
|
+933.34
|
直羅組
|
水165、S1
|
0.0059
|
S1
4-1
|
30.97
|
S1抽水
試驗
|
+1040.32
|
延安組
|
5-2、水D20、
水D30、S1
|
0.0025
|
S1
4-1
|
77.79
|
S1抽水
試驗
|
+1040.32
|
2.3.2 “大井”法
1、洛河組
洛河組部分被波及,但水量不會被疏幹,按洛河組地下水水位下降50m預計其進入礦井的水量。采用承壓水公式,如下:
公式(2-3-1)
公式(2-3-2)
其中:R:影響半徑(m);
r0:引用半徑(m);
F:計算區域麵積(m2);
K:滲透係數(m/d);
M:含水層厚度(m);
S:水位降深(m);
Q:湧水量(m3/h)。
二采區ZF205工作麵形狀為矩形,因此:
公式(2-3-3)
其中工作麵寬度為151m,長度為1420m,而b/a的值約為0.11,介於0~ 0.20之間,因此取值1.066,計算可得384.84m。
洛河組含水層參數選取及湧水量計算結果見表2-3-2。
表2-3-2 ZF205工作麵洛河組湧水量計算參數表
參數
|
參數值
|
備注
|
K
|
0.0152m/d
|
|
r0
|
384.84m
|
|
M
|
211.41m
|
|
S
|
50.00m
|
|
R
|
61.64m
|
|
R0
|
446.47m
|
|
Q
|
283.23m3/h
|
6797.57m3/d,
|
2、直羅組
直羅組和延安組被礦井回采擾動後,其含水層水直接進入礦井並被疏幹。采用承壓轉無壓計算公式,如下:
公式(2-3-4)
公式(2-3-5)
公式(2-3-6)
其中:K:滲透係數,m/d;
M:含水層厚度,m;
H:疏降水頭高度,m;
R0:引用半徑,m;
:預測區折算半徑(同前)m;
R:影響半徑,m;
F:預測區麵積,Km2;
H:潛水含水層水位,h=0m。
直羅組含水層參數選取及湧水量計算結果見表2-3-3。
表2-3-3 ZF205工作麵直羅組湧水量計算參數表
參數
|
參數值
|
備注
|
K
|
0.0059m/d
|
據以往資料
|
r0
|
384.83m
|
|
M
|
30.97m
|
|
H
|
500.32m
|
延安組含水層的靜止水位標高為+1040.32m,ZF205工作麵4煤底板標高最低為+535.4m。
|
R
|
384.30m
|
|
R0
|
769.13m
|
|
Q
|
10.08 m3/h
|
242.03 m3/d
|
3、延安組
延安組含水層湧水量計算與直羅組含水層類似,結果見表2-3-4。
表2-3-4 ZF205工作麵延安組湧水量計算參數表
參數
|
參數值
|
備注
|
K
|
0.0025m/d
|
據以往資料
|
r0
|
384.83m
|
|
M
|
77.79m
|
|
H
|
500.32m
|
直羅組含水層的靜止水位標高為+1060.32m,ZF205工作麵4煤底板標高最低為+535.4m。
|
R
|
250.16m
|
|
R0
|
634.99m
|
|
Q
|
10.21 m3/h
|
245.16 m3/d
|
4、小結
二采區ZF205工作麵湧水量“大井”法計算結果見表2-3-5。
表2-3-5 ZF205工作麵湧水量“大井法”預計結果
含水層名稱
|
湧水量(m3/h)
|
白堊係洛河組
|
283.23
|
侏羅係直羅組
|
10.08
|
侏羅係延安組
|
10.21
|
合計
|
303.52
|
綜上:“大井”法預計ZF205工作麵湧水量為303.52 m3/h。
2.3.3集水廊道法
當井下水平巷道排水時,沿巷道的兩側含水層中的水位下降,這與地下水流向水平集水建築物的情況類似,因而可以利用地下水動力學的公式,計算水平巷道的湧水量。
選取承壓——潛水型計算公式,如下:
(公式2-3-7)
式中:Q:水平巷道湧水量(m3/d);
K:滲透係數(m/d);
M:承壓含水層的厚度(m);
S:水平巷道的水位降低值(m);
R:影響半徑(m);
L:集水廊道的總長(m);
各含水層參數選取同前。其中,集水廊道法計算時洛河組水位應下降至廊道底部,即煤層底板標高。洛河組水位標高為+933.34m,4煤底板標高最低為+535.4m,洛河組水位降低380.34m。相應的,計算的影響半徑數值也不同。預測結果見表5-6。
表2-3-6各含水層參數取值及集水廊道法湧水量計算結果
含水層
|
厚度
(m)
|
滲透係數
Km/d
|
水位降低值(m)
|
集水廊道總長(m)
|
湧水量
(m3/h)
|
洛河組
|
211.41
|
0.0152
|
380.34
|
2888
|
229.35
|
直羅組
|
30.97
|
0.0059
|
500.32
|
2888
|
27.74
|
延安組
|
77.79
|
0.0025
|
500.32
|
2888
|
43.17
|
合計
|
300.26
|
綜上:采用“集水廊道法”預測ZF205工作麵湧水量為300.26 m3/h。
2.3.4預計結果評價
“大井”法和儲水廊道法預計的ZF205工作麵湧水量見下表2-3-7。
表2-3-7 “大井”法和集水廊道法湧水量計算結果
預計方法
|
含水層
|
湧水量
|
|
“大井”法
|
洛河組
|
283.23
|
|
直羅組
|
10.08
|
|
|
延安組
|
10.21
|
|
|
合計
|
303.52
|
|
|
集水廊道法
|
洛河組
|
229.35
|
|
直羅組
|
27.74
|
|
|
延安組
|
43.17
|
|
|
合計
|
300.26
|
|
通過計算,“大井”法得出工作麵湧水量為303.52 m3/h;“集水廊道法”得出工作麵湧水量為300.26 m3/h,預計結果較為一致,為安全起見,湧水量數值大者作為ZF205工作麵的正常湧水量,即303.52 m3/h。
根據實際經驗,建議ZF205工作麵最大湧水量取正常湧水量的1.3倍,即394.58 m3/h。
3工作麵概況、巷道布置及支護參數
3.1工作麵概況
ZF205工作麵位於二采區三條大巷北部,西側為二采區未采實體煤,東側為ZF203工作麵,南為三條大巷保護煤柱,北為礦井邊界。工作麵標高在535.4~601.7m之間,地麵標高在+1179.8~+1212.2m之間,埋深610.6~644.4m。
3.2工作麵巷道布置
ZF205工作麵巷道布置為“一進一回”U型布置,如下圖3-2-1所示。
圖3-2-1 205工作麵巷道布置示意圖
3.3巷道支護設計
3.3.1設計原則
針對蔣家河煤礦具體地質生產條件,為了充分發揮錨杆支護的作用,提出以下設計原則:(1)一次支護原則。錨杆支護應盡量一次支護就能有效控製圍岩變形,避免二次或多次支護。(2)高預應力和預應力擴散原則。預應力是錨杆支護中的關鍵因素,是區別錨杆支護是被動支護還是主動支護的參數,隻有高預應力的錨杆支護才是真正的主動支護,才能充分發揮錨杆支護的作用。(3) “三高一低”原則。即高強度、高剛度、高可靠性與低支護密度原則。(4)臨界支護強度與剛度原則。錨杆支護係統存在臨界支護強度與剛度,如果支護強度與剛度低於臨界值,巷道將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圍岩變形與破壞得不到有效控製。因此,設計錨杆支護係統的強度與剛度應大於臨界值。(5)相互匹配原則。錨杆各構件,包括托板、螺母、鋼帶等的參數與力學性能應相互匹配,錨杆與錨索的參數與力學性能應相互匹配,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錨杆支護的整體支護作用。(6)可操作性原則。提供的錨杆支護設計應具有可操作性,有利於井下施工管理和掘進速度的提高。(7)在保證巷道支護效果和安全程度,技術上可行、施工上可操作的條件下,做到經濟合理,有利於降低巷道支護綜合成本。
3.3.2巷道圍岩應力分布與變形規律模擬分析
預應力是錨杆支護係統的決定性參數。預應力過低,導致錨杆支護產生的附加應力值小,形成的壓應力區範圍小,有效壓應力區孤立分布,不能連成整體。在高預應力下,錨杆支護產生的附加應力場應力值大,形成的壓應力區範圍廣,有效壓應力區幾乎覆蓋了整個頂板,形成有機的整體,錨杆的主動支護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如圖3-3-1)。
預應力選擇原則是:使錨固區不產生明顯離層和拉應力區。比較合理的錨杆預應力取值範圍應達到杆體屈服強度的30-50%。錨杆直徑越大,強度越高,則錨杆預應力越大。
a-預應力20kN b-預應力100kN
圖3-3-1不同錨杆預應力形成的附加應力場分布
隨著錨杆長度增加,壓應力區範圍與厚度增加,錨杆作用範圍擴大。但錨杆長度中上部分的壓應力減小;兩錨杆之間中部圍岩的壓應力減小。在預應力一定的條件下,錨杆越長,預應力的作用越不明顯,主動支護性越差。錨杆越長,施加的預應力應越大。反過來,通過提高預應力,可適當減小錨杆長度。因此,合理的錨杆長度應與錨杆預應力、強度相匹配,形成有效的支護係統,實現良好的支護效果。(如圖3-3-2)。
(a) (b) (c)
圖3-3-2不同錨杆長度的附加應力場分布
(a)-錨杆長度1.8m;(b)-錨杆長度2.4m;(c)-錨杆長度2.8m
錨索的作用主要有兩方麵:一是將錨杆支護形成的次生承載結構與深部圍岩相連,提高次生承載結構的穩定性,同時調動深部圍岩的承載能力,使更大範圍內的岩體共同承載;二是錨索施加較大預緊力,提供有效壓應力,與錨杆形成的壓應力區形成骨架網絡結構,保持圍岩完整性,減小圍岩強度降低。(如圖3-3-3)
a-錨索支護b-錨杆與錨索支護
圖3-3-3錨索、錨杆與錨索預應力形成的附加應力場分布
在一定預應力下,單根錨杆周圍形成了類似錐形的壓應力分布區域,壓應力在錨杆尾部附近最大,錨固起始處附近次之,錨杆自由段中部較小,錨杆端部處於近零應力和較小的拉應力狀態。錨杆間距過大,單根錨杆形成的錐形壓應力區域彼此是獨立的,不能形成整體支護結構。隨著錨杆間距縮小,單根錨杆形成的錐形壓應力區逐漸靠近、相互疊加,連成一體,形成整體支護結構,當錨杆增加到一定程度,再增加支護密度,對有效壓應力區擴大、錨杆預應力的擴散作用變得不明顯。
為了確定錨杆支護的間排距,主要對ZF205回順掘進期間進行以下7個方案進行模擬對比:
①無支護;
②頂錨杆間排距:800×8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800×8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四排三根錨索(“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兩根;
③頂錨杆間排距:800×9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800×9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四排三根錨索(“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兩根;
④頂錨杆間排距:800×10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800×10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四排三根錨索(“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兩根;
⑤頂錨杆間排距:700×9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700×9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四排三根錨索(“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兩根;
⑥頂錨杆間排距:1100×9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1100×9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四排三根錨索(“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兩根;
⑦頂錨杆間排距:800×9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800×9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兩根錨索,幫錨索布置方式:一排兩根;
⑧頂錨杆間排距:800×9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800×900mm,無頂錨索和幫錨索。以上8模擬方案,如下表所示。
表3-3-1八種不同的模擬方案對比
|
頂錨杆間×排距
|
幫錨杆間×排距
|
頂錨索
|
幫錨索
|
方案1
|
/
|
/
|
/
|
/
|
方案2
|
800×800
|
800×800
|
四排三根
|
兩排兩根
|
方案3
|
800×900
|
800×900
|
四排三根
|
兩排兩根
|
方案4
|
800×1000
|
800×1000
|
四排三根
|
兩排兩根
|
方案5
|
700×900
|
700×900
|
四排三根
|
兩排兩根
|
方案6
|
1100×900
|
1100×900
|
四排三根
|
兩排兩根
|
方案7
|
800×900
|
800×900
|
兩排兩根
|
一排兩根
|
方案8
|
800×900
|
800×900
|
/
|
/
|
(1)錨杆排距的模擬結果
通過方案1、方案2、方案3和方案4的模擬結果,確定蔣家河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錨杆距。確定支護排距的方法為,其他影響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改變錨杆支護的排距,分析巷道的變形和應力分布情況。四種不同方案的巷道變形量,如表3-3-2和圖3-3-4—圖3-3-7所示。
表3-3-2四種不同方案巷道變形量
|
頂板下沉量(mm)
|
底鼓量(mm)
|
左幫移近量(mm)
|
右幫移近量(m)
|
方案1
|
827
|
353
|
708
|
709
|
方案2
|
129
|
94
|
139
|
138
|
方案3
|
136
|
96
|
131
|
134
|
方案4
|
155
|
103
|
141
|
143
|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4方案1的巷道變形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5方案2的巷道變形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6方案3的巷道變形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7方案4的巷道變形
由表3-3-2和圖3-3-4—圖3-3-7可知:
①打設錨杆對巷道的支護作用十分明顯,方案1支護形式為無支護,相比於方案2錨網索支護,巷道頂底板移近量增加了429%,兩幫移近量增加了412%。因此,錨網索的支護形式能有效控製圍岩變形。
②方案3與方案4相比巷道頂底板移近量減少了10.1%,兩幫移近量減少了6.7%;方案2與方案4相比巷道頂底板移近量減少了13.5%,兩幫移近量減少了2.5%。
由此可知,在正常地質條件下,當排距由1000mm減小到900mm時,巷道頂底板移近量和兩幫移近量都有明顯的改善;當排距由900mm減小到800mm時,巷道頂底板移近量變化很小,並且兩幫移近量還有所增加,即排距小於900mm時,減小排距對支護效果的改善意義不大。
因此,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最優支護排距為900mm。巷道無支護和采用錨網索支護形式時,圍岩的垂直應力分布如圖3-3-8所示。
a-無支護b-錨網索支護
圖3-3-8巷道圍岩垂直應力分布
(2)錨杆間距的模擬結果
通過方案3、方案5和方案6的模擬結果,確定蔣家河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錨杆間距。錨杆的間距由巷道的斷麵尺寸和錨杆的根數決定,因此,在巷道斷麵不變的情況下,隻有通過改變錨杆的根數來模擬不同支護間距的效果。方案2(間距800mm)頂錨杆為5根,幫錨杆為8根(兩幫各4根);方案5(間距700mm)頂錨杆6根,幫錨杆10根(兩幫各5根);方案6(間距1100mm)頂錨杆4根,幫錨杆6根(兩幫各3根)。
確定支護間距的方法為,其他影響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改變錨杆的支護間距,分析巷道的變形和應力分布情況。兩種不同方案的巷道變形量,如表3-3-3、圖3-3-9和圖3-3-10所示。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9方案5的巷道變形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10方案6的巷道變形
表3-3-3三種不同方案巷道變形量
|
頂板下沉量(mm)
|
底鼓量(mm)
|
左幫移近量(mm)
|
右幫移近量(m)
|
方案3
|
136
|
96
|
131
|
134
|
方案5
|
130
|
97
|
126
|
126
|
方案6
|
153
|
100
|
159
|
163
|
由表3-3-3、圖3-3-9和圖3-3-10可知:
方案3與方案6相比(間距800mm與間距1100mm相比),巷道頂底板移近量減少了8.3%,巷道兩幫移近量減少了17.7%。方案5與方案3相比(間距700mm與間距800mm相比),巷道頂底板移近量減少了2.1%,巷道兩幫移近量減少了4.9%。
由此可知,當頂錨杆為5根,幫錨杆為8根時巷道的支護效果比頂錨杆為4根,幫錨杆為6根時巷道的支護效果有明顯的改善;當頂錨杆為5根,幫錨杆為4根時巷道的支護效果與頂錨杆為6根,幫錨杆為10根時巷道的支護效果相差不大,即錨杆支護間距小於800mm時,錨杆密度進一步增加對改善巷道的支護效果意義不大。
因此,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最優支護間距為800mm。
(3)錨索間、排距的模擬結果
通過方案3、方案7和方案8的模擬結果,確定蔣家河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錨杆索的間排距。方案3的頂錨索布置方式為:四排三根(“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為:兩排兩根。方案7的頂錨索布置方式為:兩排兩根;幫錨索布置方式為:一排兩根。方案8不布置頂錨索和幫錨索。三種不同方案的巷道變形量如表3-3-4、圖3-3-11和圖3-3-12所示。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11方案7的巷道變形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12方案8的巷道變形
表3-3-4三種不同方案巷道變形量
|
頂板下沉量(mm)
|
底鼓量(mm)
|
左幫移近量(mm)
|
右幫移近量(m)
|
方案3
|
136
|
96
|
131
|
134
|
方案7
|
125
|
87
|
123
|
125
|
方案8
|
176
|
109
|
146
|
147
|
由表3-3-4、圖3-3-11和圖3-3-12可知:
方案3與方案8相比,巷道頂底板移近量減小了18.6%(“一二一”布置方式和無錨索相比),巷道兩幫移近量減小了10%(兩排兩根和無錨索相比);方案7與方案3相比,巷道頂底板移近量減小了8.6%(兩排兩根布置方式與“一二一”布置方式相比),巷道兩幫移近量減小了6.4%(一排兩根布置方式與兩排兩根布置方式相比)。
由此可知,巷道頂錨索布置方式為“一二一“布置時,巷道頂板頂底板變形量與兩排兩根布置放式頂底板變形量相差不大,再增加頂錨索密度對支護效果意義不大;巷道幫錨索采用兩排兩根的支護效果不是很明顯,並且根據井下實際條件可知,工作麵順槽的兩幫移近量達到2.0m左右,嚴重影響工作麵通風及運輸的要求。並且,順槽的變形特征為巷幫從上部到下部變形明顯增加,即越靠近底板位置變形量越大,靠近頂板位置變形較小。因此,應有針對性的對順槽的幫部進行補強支護,即重點加強巷幫中下部的支護強度。結合數值模擬和現場變形情況可知,應通過增加補強錨索的數量和改變錨索打設的位置,加強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兩幫的支護強度,巷道幫部錨索采用每兩排四根的布置方式。
最終確定,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錨索布置方式定為,頂錨索:四排三根(“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兩排四根布置。
通過對各個支護參數的數值模擬結果分析可知,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最優支護方案為:頂錨杆間排距:900×9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900×8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四排三根錨索(“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四根。
3.3.3回風順槽支護設計
回風順槽設計斷麵為矩形,寬4.5 m,高3.1 m,方位角345°,長1612m,用於回風、運料、行人。回風順槽支護采用錨網支護,頂板采用錨杆配合托梁支護,托梁間距0.9m,錨杆間排距0.9×0.9m,每根托梁布置5根錨杆,頂錨索“三排五花”布置,排距1.5m,間距1.8m,巷中一排,兩邊錨索距巷幫各0.75m,錨索規格為Φ22×7300mm;幫錨杆四排布置,間排距0.9×0.9m,錨杆規格為Φ22×2400mm;幫錨索兩排布置,間排距0.9×1.05m,下排錨索距離底板0.5m,上排錨索距離底板1.55m,錨索規格為Φ22×4300mm;具體如下圖所示。
回風順槽支護斷麵示意圖
3.3.4運輸順槽支護設計
運輸順槽設計斷麵為矩形,寬5.0 m,高3.1 m,方位角345°,長1671m,用於進風、運煤、運料、行人。該巷從二采區皮帶大巷開口。運輸順槽支護用錨網支護,頂板采用錨杆配合托梁支護,托梁間距0.9 m,錨杆間排距0.9×0.9m,每根托梁布置6根錨杆,幫錨杆三排布置,間排距0.9×1.1m,錨杆規格為Φ22×2400mm;頂錨索“三排五花”布置,排距1.5m,間距1.8m,巷中一排,兩邊錨索距巷幫各1.0m,錨索規格為Φ22×7300mm。具體如下圖所示:
運輸順槽斷麵示意圖
3.3.5切眼支護設計
切眼斷麵設計為矩形,寬8.0 m,方位角為255°,長151m(中對中);支護采用錨網支護、錨索補強,頂板采用錨杆配合托梁支護,托梁間距0.9 m,錨杆間排距0.9×0.8m,每排托梁布置10根錨杆,錨杆規格為Φ22×2400mm;幫錨杆三排布置,間排距0.9×1.1 m,上排錨杆距頂板0.4m,下排錨杆距底板0.5m,錨杆規格為Φ16×1800mm。頂板錨索共布置7排布置,排距1.2m,間距1.8m,兩幫錨索距巷幫各0.4m,錨索規格為Φ22×7300mm。具體如下圖所示。
1總論
1.1概況
蔣家河井田位於陝西彬長礦區南部,地處陝西省彬縣車家莊鄉,該煤礦隸屬彬縣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管轄。
彬縣煤炭有限責任公司屬地方國有煤礦,股份合作製企業,企業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煤炭開采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經營管理邁上新台階,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領軍作用。
1.2編製依據
1、《陝西黃隴侏羅紀煤田彬長礦區蔣家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6隊
2、《彬縣煤炭有限責任公司蔣家河煤礦初步設計》
——中煤西安設計院
3、《煤礦瓦斯抽采工程設計規範》(GB 50471-2008)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聯合發布
4、礦井瓦斯湧出量預測方法(AQ1018-2006)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5、瓦斯抽采基本指標 (AQ1026-2006)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6、煤礦瓦斯抽采規範 (AQ1027-2006)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7、《煤礦瓦斯抽采達標暫行規定》
8、2015年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
9、2016新版《煤礦安全01manbetx
》——煤炭工業出版社
10、《蔣家河煤礦二采區4#煤煤岩衝擊傾向性鑒定報告》
——中國礦業大學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
11、《陝西華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蔣家河煤礦煤塵爆炸性鑒定報告》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
12、《陝西華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蔣家河煤礦煤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
13、《采礦工程設計手冊》——煤炭工業出版社
14、《蔣家河煤礦ZF201泄水巷錨杆支護初始設計》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陝西華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蔣家河煤礦ZF1410工作麵“兩帶”高度實測與分析報告》——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煤炭工業礦井監測監控係統裝備配置標準》(GB 50581--2010)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聯合發布
17、《煤礦安全監控係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範》(AQ 1029-2007)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1.3設計指導思想
遵循科學發展觀,實現數量增長與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改善效益相統一;堅持可持續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做到生產建設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安全生產,促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在本區實現。因此,本設計的指導思想為,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依靠科技進步,本著高起點、新機製、投資少、效率高的原則,采用先進設備、先進工藝、先進技術,將該工作麵建設成高產高效的現代化工作麵。
1.4設計概況
ZF205工作麵位於二采區三條大巷的北側,南端為二采區三條大巷護巷煤柱,西側為二采區未采實煤體,東側為ZF203工作麵采空區,北鄰礦井邊界保護煤柱。該工作麵上部對應地表為棗林村、棗林公路。
工作麵標高在+535.4~+601.7m之間,地麵標高在+1212.2~+1179.8m之間,工作麵埋深約610.6~644.4m,根據中國礦業大學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鑒定結果,蔣家河煤礦二采區4#煤層及煤層頂板具有弱衝擊傾向性。
ZF205工作麵布置兩條巷道,分別為運輸順槽、回風順槽;兩順槽方位角均為345°,兩條巷道均布置在4#煤層中。工作麵走向長1524m,傾斜長151m,留設大巷保護煤柱100m,可采走向長1420m,回采麵積為1420*151=214420m²。根據ZF203兩順槽掘進期間的煤層揭露及鑽孔煤層厚度探測,開采區域煤層平均厚度約為6.2m,最大厚度為8.4m,最小厚度為4.0m。工作麵地質儲量為196.9萬噸,可采儲量為148.8萬噸,回采率85.0%,計劃平均月產6.28萬噸,平均月推進度73.6m,可采期為20個月。、
2工作麵地質條件
工作麵地質條件如下表2-1所述。
表2-1 工作麵地質條件彙總表
工作麵名稱
|
205綜采放頂煤工作麵
|
||||||||
覆蓋層厚度
及岩性
|
覆蓋層厚度為610.6~644.4m,以灰白色粉砂岩為主。
|
||||||||
工作麵四周
及護巷煤柱
|
工作麵西為二采區未采實體煤,南為二采區三條大巷,東為ZF203工作麵,北為礦井邊界。
|
||||||||
工作麵回采率
|
85.0%
|
||||||||
工作麵要素
|
最大(m)
|
最小(m)
|
平均值(m)
|
工作麵儲量(萬噸)
|
|||||
走向長度
|
1524
|
1524
|
1524
|
地質儲量
|
可采儲量
|
||||
傾斜長度
|
151
|
151
|
151
|
196.9
|
148.8
|
||||
煤層厚度
|
8.4
|
4.0
|
6.2
|
/
|
/
|
||||
矸石厚度
|
0.25
|
0.1
|
0.4
|
/
|
|||||
煤質情況
|
水份%
|
含硫%
|
揮發分%
|
灰份%
|
發熱量MJ/Kg
|
||||
3.16
|
0.44
|
32.31
|
15.95
|
26.37
|
|||||
水
文
情
況
|
本區地層平緩,未發現較大斷層,地質構造簡單。主采煤層(4煤)底板標高540.0m~640.6m,埋深655~343.4m,位於當地侵蝕基準麵以下。煤層下賦岩層含水微弱,可視為相對隔水層。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為侏羅係中統直羅組砂岩裂隙含水層(IX)以及侏羅係中統延安組煤層及其頂板砂岩含水層(X),充水方式為頂板進水。各直接充水含水層埋藏深,裂隙不甚發育,導水性差,以裂隙充水為主。井田內主要含水層為河穀區潛水含水層和宜君、洛河組砂岩含水層。因煤層埋藏深,井田內無小窯開采後的導水裂隙帶直接滲入井下的可能。
|
||||||||
煤層埋藏要素及煤層厚度變化情況
|
工作麵位於4#煤層,4#煤層位於延安組底部,煤層大致埋藏深度為610.6~644.4m,該麵中部有一走向SN的向斜構造,西翼傾向NW,傾角2~6°,東翼傾向SE,傾角2~10°,煤層傾角變化較大。4煤層厚度變化較大,局部含一層夾矸。4煤層為條帶狀、均一狀、線理狀結構,煤層以暗淡、半暗型煤為主,夾半亮型煤,其上部為暗淡型煤夾半暗、半亮型煤,下部為半暗型煤夾半亮型煤。
|
||||||||
瓦斯等級
鑒定結果
|
根據《2015年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絕對瓦斯湧出量為37.75m3/min,相對瓦斯湧出量14.19m3/t,屬於高瓦斯礦井。(見附件1)
|
||||||||
煤自燃等級
鑒定結果
|
煤層自然發火期為3-5個月,根據2012年10月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提交的《蔣家河煤礦煤自燃傾向性等級鑒定報告》,礦區4#煤層屬Ⅱ類自燃煤層。(見附件2)
|
||||||||
煤塵爆炸性
鑒定結果
|
根據2012年11月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提交的《蔣家河煤礦煤塵爆炸性鑒定報告》,礦區4#煤層的煤塵有爆炸性。(見附件3)
|
||||||||
煤岩層衝擊傾向性鑒定結果
|
根據2015年9月中國礦業大學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鑒定結果,蔣家河煤礦二采區4#煤層具有弱衝擊傾向性;4#煤層頂板具有弱衝擊傾向性;(見附件5)
根據2016年8月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事業部衝擊危險性評估結果,蔣家河煤礦二采區三條大巷有若衝擊危險性。(見附件6)
|
||||||||
頂底板特征
|
偽頂
|
泥岩,厚約1.5 m。
|
|||||||
直接頂
|
砂質泥岩、泥岩,厚約13m。
|
||||||||
老頂
|
灰色粉砂岩,厚約14 m。
|
||||||||
底板
|
炭質泥岩、鋁質泥岩,厚約,4~10 m。
|
||||||||
備注
|
煤層特征見附圖一:4#煤層綜合柱狀圖。
|
2.1含水層情況
根據《蔣家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及S1號水文鑽孔柱狀圖分析,本區內有三個主要含水層。
1、白堊係下統洛河組砂礫岩含水層:含水層深度在207.15m-426.97m,含水層厚度219.82m;ZF205工作麵埋深約610.6~644.4m,低於含水層水位。該含水層岩性以紫紅色~暗紫色中、粗粒砂岩為主,礫岩、砂礫岩次之。含水層主要由中、粗粒砂岩組成;據S1鑽孔抽水試驗結果:白堊係含水層平均單位湧水量0.0483L/s·m,富水性不均一,屬中等富水含水層。
根據《陝西華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蔣家河煤礦ZF1410工作麵“兩帶”高度實測與分析報告》可知,二采區預計的導水裂縫帶最大高度為31.00~345.46m,平均為145.58m。二采區參與計算的16個鑽孔中,導高波及洛河組有8個,占比50%。波及深度35.75~142.80m,平均為72.29m。從4-1和S1鑽孔的情況來看,均波及到洛河組含水層,ZF205工作麵到4-1和S1鑽孔位置較近,該工作麵導高依據4-1和S1鑽孔預測數據為參考依據。因此ZF205工作麵在開采過程中導高會波及到洛河組含水層,工作麵開采期間要做好防治水工作。
2、侏羅係中統直羅組砂岩含水層:從4-1鑽孔柱狀圖看,該含水層水位在408.24—435.66m範圍內,厚約27.42m。岩性為淺灰綠色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岩,夾灰綠色泥岩、砂質泥岩。
3、侏羅係中統延安組煤層及其頂板砂岩含水層:該含水層位於直羅組之下,4#煤層位於該含水層之內,含水層水位在435.66—535.27m範圍內,岩性以中粗粒砂岩為主,是主要的含水層。
2.2 ZF205工作麵地質及水文地質開采條件評價
1、ZF205工作麵位於趙坡向斜東翼,未見較大斷裂帶及其他構造地質體,地質構造簡單。
2、工作麵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為侏羅係中統直羅組砂岩裂隙含水層,以及侏羅係中統延安組煤層及其頂板砂岩含水層,充水方式為頂板進水。
3、井田水文地質勘探類型屬以裂隙充水為主,水文地質條件類型劃分為“中等”。
2.3 ZF205工作麵湧水量預計
ZF205工作麵湧水量主要采用解析法中的“大井”法和“集水廊道法”預計。
2.3.1參數的選取
二采區ZF205工作麵4號煤層底板標高為+535.4~+601.7m。結合最新進行的地質鑽探及抽水試驗工作,合理選取各含水層的水文參數選取,見表2-3-1。
表2-3-1 ZF205工作麵範圍各含水層參數選取
參數
含水層
|
滲透係數K(m/d)
|
含水層厚度(m)
|
水位標高(m)
|
|||
依據
|
取值
|
依據
|
取值
|
依據
|
取值
|
|
洛河組
|
S1抽水試驗
|
0.0152
|
S1
4-1
|
211.41
|
S1抽水
試驗
|
+933.34
|
直羅組
|
水165、S1
|
0.0059
|
S1
4-1
|
30.97
|
S1抽水
試驗
|
+1040.32
|
延安組
|
5-2、水D20、
水D30、S1
|
0.0025
|
S1
4-1
|
77.79
|
S1抽水
試驗
|
+1040.32
|
”
1、洛河組
洛河組部分被波及,但水量不會被疏幹,按洛河組地下水水位下降50m預計其進入礦井的水量。采用承壓水公式,如下:
公式(2-3-1)
公式(2-3-2)
其中:R:影響半徑(m);
r0:引用半徑(m);
F:計算區域麵積(m2);
K:滲透係數(m/d);
M:含水層厚度(m);
S:水位降深(m);
Q:湧水量(m3/h)。
二采區ZF205工作麵形狀為矩形,因此:
公式(2-3-3)
其中工作麵寬度為151m,長度為1420m,而b/a的值約為0.11,介於0~ 0.20之間,因此取值1.066,計算可得384.84m。
洛河組含水層參數選取及湧水量計算結果見表2-3-2。
表2-3-2 ZF205工作麵洛河組湧水量計算參數表
參數
|
參數值
|
備注
|
K
|
0.0152m/d
|
|
r0
|
384.84m
|
|
M
|
211.41m
|
|
S
|
50.00m
|
|
R
|
61.64m
|
|
R0
|
446.47m
|
|
Q
|
283.23m3/h
|
6797.57m3/d,
|
2、直羅組
直羅組和延安組被礦井回采擾動後,其含水層水直接進入礦井並被疏幹。采用承壓轉無壓計算公式,如下:
公式(2-3-4)
公式(2-3-5)
公式(2-3-6)
其中:K:滲透係數,m/d;
M:含水層厚度,m;
H:疏降水頭高度,m;
R0:引用半徑,m;
:預測區折算半徑(同前)m;
R:影響半徑,m;
F:預測區麵積,Km2;
H:潛水含水層水位,h=0m。
直羅組含水層參數選取及湧水量計算結果見表2-3-3。
表2-3-3 ZF205工作麵直羅組湧水量計算參數表
參數
|
參數值
|
備注
|
K
|
0.0059m/d
|
據以往資料
|
r0
|
384.83m
|
|
M
|
30.97m
|
|
H
|
500.32m
|
延安組含水層的靜止水位標高為+1040.32m,ZF205工作麵4煤底板標高最低為+535.4m。
|
R
|
384.30m
|
|
R0
|
769.13m
|
|
Q
|
10.08 m3/h
|
242.03 m3/d
|
3、延安組
延安組含水層湧水量計算與直羅組含水層類似,結果見表2-3-4。
表2-3-4 ZF205工作麵延安組湧水量計算參數表
參數
|
參數值
|
備注
|
K
|
0.0025m/d
|
據以往資料
|
r0
|
384.83m
|
|
M
|
77.79m
|
|
H
|
500.32m
|
直羅組含水層的靜止水位標高為+1060.32m,ZF205工作麵4煤底板標高最低為+535.4m。
|
R
|
250.16m
|
|
R0
|
634.99m
|
|
Q
|
10.21 m3/h
|
245.16 m3/d
|
4、小結
二采區ZF205工作麵湧水量“大井”法計算結果見表2-3-5。
表2-3-5 ZF205工作麵湧水量“大井法”預計結果
含水層名稱
|
湧水量(m3/h)
|
白堊係洛河組
|
283.23
|
侏羅係直羅組
|
10.08
|
侏羅係延安組
|
10.21
|
合計
|
303.52
|
綜上:“大井”法預計ZF205工作麵湧水量為303.52 m3/h。
2.3.3集水廊道法
當井下水平巷道排水時,沿巷道的兩側含水層中的水位下降,這與地下水流向水平集水建築物的情況類似,因而可以利用地下水動力學的公式,計算水平巷道的湧水量。
選取承壓——潛水型計算公式,如下:
(公式2-3-7)
式中:Q:水平巷道湧水量(m3/d);
K:滲透係數(m/d);
M:承壓含水層的厚度(m);
S:水平巷道的水位降低值(m);
R:影響半徑(m);
L:集水廊道的總長(m);
各含水層參數選取同前。其中,集水廊道法計算時洛河組水位應下降至廊道底部,即煤層底板標高。洛河組水位標高為+933.34m,4煤底板標高最低為+535.4m,洛河組水位降低380.34m。相應的,計算的影響半徑數值也不同。預測結果見表5-6。
表2-3-6各含水層參數取值及集水廊道法湧水量計算結果
含水層
|
厚度
(m)
|
滲透係數
Km/d
|
水位降低值(m)
|
集水廊道總長(m)
|
湧水量
(m3/h)
|
洛河組
|
211.41
|
0.0152
|
380.34
|
2888
|
229.35
|
直羅組
|
30.97
|
0.0059
|
500.32
|
2888
|
27.74
|
延安組
|
77.79
|
0.0025
|
500.32
|
2888
|
43.17
|
合計
|
300.26
|
綜上:采用“集水廊道法”預測ZF205工作麵湧水量為300.26 m3/h。
2.3.4預計結果評價
“大井”法和儲水廊道法預計的ZF205工作麵湧水量見下表2-3-7。
表2-3-7 “大井”法和集水廊道法湧水量計算結果
預計方法
|
含水層
|
湧水量
|
|
“大井”法
|
洛河組
|
283.23
|
|
直羅組
|
10.08
|
||
延安組
|
10.21
|
||
合計
|
303.52
|
||
集水廊道法
|
洛河組
|
229.35
|
|
直羅組
|
27.74
|
||
延安組
|
43.17
|
||
合計
|
300.26
|
通過計算,“大井”法得出工作麵湧水量為303.52 m3/h;“集水廊道法”得出工作麵湧水量為300.26 m3/h,預計結果較為一致,為安全起見,湧水量數值大者作為ZF205工作麵的正常湧水量,即303.52 m3/h。
根據實際經驗,建議ZF205工作麵最大湧水量取正常湧水量的1.3倍,即394.58 m3/h。
3工作麵概況、巷道布置及支護參數
3.1工作麵概況
ZF205工作麵位於二采區三條大巷北部,西側為二采區未采實體煤,東側為ZF203工作麵,南為三條大巷保護煤柱,北為礦井邊界。工作麵標高在535.4~601.7m之間,地麵標高在+1179.8~+1212.2m之間,埋深610.6~644.4m。
3.2工作麵巷道布置
ZF205工作麵巷道布置為“一進一回”U型布置,如下圖3-2-1所示。
圖3-2-1 205工作麵巷道布置示意圖
3.3巷道支護設計
3.3.1設計原則
針對蔣家河煤礦具體地質生產條件,為了充分發揮錨杆支護的作用,提出以下設計原則:(1)一次支護原則。錨杆支護應盡量一次支護就能有效控製圍岩變形,避免二次或多次支護。(2)高預應力和預應力擴散原則。預應力是錨杆支護中的關鍵因素,是區別錨杆支護是被動支護還是主動支護的參數,隻有高預應力的錨杆支護才是真正的主動支護,才能充分發揮錨杆支護的作用。(3) “三高一低”原則。即高強度、高剛度、高可靠性與低支護密度原則。(4)臨界支護強度與剛度原則。錨杆支護係統存在臨界支護強度與剛度,如果支護強度與剛度低於臨界值,巷道將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圍岩變形與破壞得不到有效控製。因此,設計錨杆支護係統的強度與剛度應大於臨界值。(5)相互匹配原則。錨杆各構件,包括托板、螺母、鋼帶等的參數與力學性能應相互匹配,錨杆與錨索的參數與力學性能應相互匹配,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錨杆支護的整體支護作用。(6)可操作性原則。提供的錨杆支護設計應具有可操作性,有利於井下施工管理和掘進速度的提高。(7)在保證巷道支護效果和安全程度,技術上可行、施工上可操作的條件下,做到經濟合理,有利於降低巷道支護綜合成本。
3.3.2巷道圍岩應力分布與變形規律模擬分析
預應力是錨杆支護係統的決定性參數。預應力過低,導致錨杆支護產生的附加應力值小,形成的壓應力區範圍小,有效壓應力區孤立分布,不能連成整體。在高預應力下,錨杆支護產生的附加應力場應力值大,形成的壓應力區範圍廣,有效壓應力區幾乎覆蓋了整個頂板,形成有機的整體,錨杆的主動支護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如圖3-3-1)。
預應力選擇原則是:使錨固區不產生明顯離層和拉應力區。比較合理的錨杆預應力取值範圍應達到杆體屈服強度的30-50%。錨杆直徑越大,強度越高,則錨杆預應力越大。
a-預應力20kN b-預應力100kN
圖3-3-1不同錨杆預應力形成的附加應力場分布
隨著錨杆長度增加,壓應力區範圍與厚度增加,錨杆作用範圍擴大。但錨杆長度中上部分的壓應力減小;兩錨杆之間中部圍岩的壓應力減小。在預應力一定的條件下,錨杆越長,預應力的作用越不明顯,主動支護性越差。錨杆越長,施加的預應力應越大。反過來,通過提高預應力,可適當減小錨杆長度。因此,合理的錨杆長度應與錨杆預應力、強度相匹配,形成有效的支護係統,實現良好的支護效果。(如圖3-3-2)。
(a) (b) (c)
圖3-3-2不同錨杆長度的附加應力場分布
(a)-錨杆長度1.8m;(b)-錨杆長度2.4m;(c)-錨杆長度2.8m
錨索的作用主要有兩方麵:一是將錨杆支護形成的次生承載結構與深部圍岩相連,提高次生承載結構的穩定性,同時調動深部圍岩的承載能力,使更大範圍內的岩體共同承載;二是錨索施加較大預緊力,提供有效壓應力,與錨杆形成的壓應力區形成骨架網絡結構,保持圍岩完整性,減小圍岩強度降低。(如圖3-3-3)
a-錨索支護b-錨杆與錨索支護
圖3-3-3錨索、錨杆與錨索預應力形成的附加應力場分布
在一定預應力下,單根錨杆周圍形成了類似錐形的壓應力分布區域,壓應力在錨杆尾部附近最大,錨固起始處附近次之,錨杆自由段中部較小,錨杆端部處於近零應力和較小的拉應力狀態。錨杆間距過大,單根錨杆形成的錐形壓應力區域彼此是獨立的,不能形成整體支護結構。隨著錨杆間距縮小,單根錨杆形成的錐形壓應力區逐漸靠近、相互疊加,連成一體,形成整體支護結構,當錨杆增加到一定程度,再增加支護密度,對有效壓應力區擴大、錨杆預應力的擴散作用變得不明顯。
為了確定錨杆支護的間排距,主要對ZF205回順掘進期間進行以下7個方案進行模擬對比:
①無支護;
②頂錨杆間排距:800×8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800×8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四排三根錨索(“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兩根;
③頂錨杆間排距:800×9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800×9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四排三根錨索(“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兩根;
④頂錨杆間排距:800×10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800×10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四排三根錨索(“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兩根;
⑤頂錨杆間排距:700×9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700×9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四排三根錨索(“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兩根;
⑥頂錨杆間排距:1100×9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1100×9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四排三根錨索(“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兩根;
⑦頂錨杆間排距:800×9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800×9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兩根錨索,幫錨索布置方式:一排兩根;
⑧頂錨杆間排距:800×9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800×900mm,無頂錨索和幫錨索。以上8模擬方案,如下表所示。
表3-3-1八種不同的模擬方案對比
頂錨杆間×排距
|
幫錨杆間×排距
|
頂錨索
|
幫錨索
|
|
方案1
|
/
|
/
|
/
|
/
|
方案2
|
800×800
|
800×800
|
四排三根
|
兩排兩根
|
方案3
|
800×900
|
800×900
|
四排三根
|
兩排兩根
|
方案4
|
800×1000
|
800×1000
|
四排三根
|
兩排兩根
|
方案5
|
700×900
|
700×900
|
四排三根
|
兩排兩根
|
方案6
|
1100×900
|
1100×900
|
四排三根
|
兩排兩根
|
方案7
|
800×900
|
800×900
|
兩排兩根
|
一排兩根
|
方案8
|
800×900
|
800×900
|
/
|
/
|
(1)錨杆排距的模擬結果
通過方案1、方案2、方案3和方案4的模擬結果,確定蔣家河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錨杆距。確定支護排距的方法為,其他影響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改變錨杆支護的排距,分析巷道的變形和應力分布情況。四種不同方案的巷道變形量,如表3-3-2和圖3-3-4—圖3-3-7所示。
表3-3-2四種不同方案巷道變形量
頂板下沉量(mm)
|
底鼓量(mm)
|
左幫移近量(mm)
|
右幫移近量(m)
|
|
方案1
|
827
|
353
|
708
|
709
|
方案2
|
129
|
94
|
139
|
138
|
方案3
|
136
|
96
|
131
|
134
|
方案4
|
155
|
103
|
141
|
143
|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4方案1的巷道變形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5方案2的巷道變形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6方案3的巷道變形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7方案4的巷道變形
由表3-3-2和圖3-3-4—圖3-3-7可知:
①打設錨杆對巷道的支護作用十分明顯,方案1支護形式為無支護,相比於方案2錨網索支護,巷道頂底板移近量增加了429%,兩幫移近量增加了412%。因此,錨網索的支護形式能有效控製圍岩變形。
②方案3與方案4相比巷道頂底板移近量減少了10.1%,兩幫移近量減少了6.7%;方案2與方案4相比巷道頂底板移近量減少了13.5%,兩幫移近量減少了2.5%。
由此可知,在正常地質條件下,當排距由1000mm減小到900mm時,巷道頂底板移近量和兩幫移近量都有明顯的改善;當排距由900mm減小到800mm時,巷道頂底板移近量變化很小,並且兩幫移近量還有所增加,即排距小於900mm時,減小排距對支護效果的改善意義不大。
因此,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最優支護排距為900mm。巷道無支護和采用錨網索支護形式時,圍岩的垂直應力分布如圖3-3-8所示。
a-無支護b-錨網索支護
圖3-3-8巷道圍岩垂直應力分布
(2)錨杆間距的模擬結果
通過方案3、方案5和方案6的模擬結果,確定蔣家河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錨杆間距。錨杆的間距由巷道的斷麵尺寸和錨杆的根數決定,因此,在巷道斷麵不變的情況下,隻有通過改變錨杆的根數來模擬不同支護間距的效果。方案2(間距800mm)頂錨杆為5根,幫錨杆為8根(兩幫各4根);方案5(間距700mm)頂錨杆6根,幫錨杆10根(兩幫各5根);方案6(間距1100mm)頂錨杆4根,幫錨杆6根(兩幫各3根)。
確定支護間距的方法為,其他影響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改變錨杆的支護間距,分析巷道的變形和應力分布情況。兩種不同方案的巷道變形量,如表3-3-3、圖3-3-9和圖3-3-10所示。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9方案5的巷道變形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10方案6的巷道變形
表3-3-3三種不同方案巷道變形量
頂板下沉量(mm)
|
底鼓量(mm)
|
左幫移近量(mm)
|
右幫移近量(m)
|
|
方案3
|
136
|
96
|
131
|
134
|
方案5
|
130
|
97
|
126
|
126
|
方案6
|
153
|
100
|
159
|
163
|
由表3-3-3、圖3-3-9和圖3-3-10可知:
方案3與方案6相比(間距800mm與間距1100mm相比),巷道頂底板移近量減少了8.3%,巷道兩幫移近量減少了17.7%。方案5與方案3相比(間距700mm與間距800mm相比),巷道頂底板移近量減少了2.1%,巷道兩幫移近量減少了4.9%。
由此可知,當頂錨杆為5根,幫錨杆為8根時巷道的支護效果比頂錨杆為4根,幫錨杆為6根時巷道的支護效果有明顯的改善;當頂錨杆為5根,幫錨杆為4根時巷道的支護效果與頂錨杆為6根,幫錨杆為10根時巷道的支護效果相差不大,即錨杆支護間距小於800mm時,錨杆密度進一步增加對改善巷道的支護效果意義不大。
因此,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最優支護間距為800mm。
(3)錨索間、排距的模擬結果
通過方案3、方案7和方案8的模擬結果,確定蔣家河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錨杆索的間排距。方案3的頂錨索布置方式為:四排三根(“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為:兩排兩根。方案7的頂錨索布置方式為:兩排兩根;幫錨索布置方式為:一排兩根。方案8不布置頂錨索和幫錨索。三種不同方案的巷道變形量如表3-3-4、圖3-3-11和圖3-3-12所示。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11方案7的巷道變形
a-垂直位移b-水平位移
圖3-3-12方案8的巷道變形
表3-3-4三種不同方案巷道變形量
頂板下沉量(mm)
|
底鼓量(mm)
|
左幫移近量(mm)
|
右幫移近量(m)
|
|
方案3
|
136
|
96
|
131
|
134
|
方案7
|
125
|
87
|
123
|
125
|
方案8
|
176
|
109
|
146
|
147
|
由表3-3-4、圖3-3-11和圖3-3-12可知:
方案3與方案8相比,巷道頂底板移近量減小了18.6%(“一二一”布置方式和無錨索相比),巷道兩幫移近量減小了10%(兩排兩根和無錨索相比);方案7與方案3相比,巷道頂底板移近量減小了8.6%(兩排兩根布置方式與“一二一”布置方式相比),巷道兩幫移近量減小了6.4%(一排兩根布置方式與兩排兩根布置方式相比)。
由此可知,巷道頂錨索布置方式為“一二一“布置時,巷道頂板頂底板變形量與兩排兩根布置放式頂底板變形量相差不大,再增加頂錨索密度對支護效果意義不大;巷道幫錨索采用兩排兩根的支護效果不是很明顯,並且根據井下實際條件可知,工作麵順槽的兩幫移近量達到2.0m左右,嚴重影響工作麵通風及運輸的要求。並且,順槽的變形特征為巷幫從上部到下部變形明顯增加,即越靠近底板位置變形量越大,靠近頂板位置變形較小。因此,應有針對性的對順槽的幫部進行補強支護,即重點加強巷幫中下部的支護強度。結合數值模擬和現場變形情況可知,應通過增加補強錨索的數量和改變錨索打設的位置,加強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兩幫的支護強度,巷道幫部錨索采用每兩排四根的布置方式。
最終確定,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錨索布置方式定為,頂錨索:四排三根(“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兩排四根布置。
通過對各個支護參數的數值模擬結果分析可知,ZF205工作麵回風順槽的最優支護方案為:頂錨杆間排距:900×900mm,幫部錨杆間排距:900×800mm,頂錨索布置方式:四排三根錨索(“一二一”布置),幫錨索布置方式:兩排四根。
3.3.3回風順槽支護設計
回風順槽設計斷麵為矩形,寬4.5 m,高3.1 m,方位角345°,長1612m,用於回風、運料、行人。回風順槽支護采用錨網支護,頂板采用錨杆配合托梁支護,托梁間距0.9m,錨杆間排距0.9×0.9m,每根托梁布置5根錨杆,頂錨索“三排五花”布置,排距1.5m,間距1.8m,巷中一排,兩邊錨索距巷幫各0.75m,錨索規格為Φ22×7300mm;幫錨杆四排布置,間排距0.9×0.9m,錨杆規格為Φ22×2400mm;幫錨索兩排布置,間排距0.9×1.05m,下排錨索距離底板0.5m,上排錨索距離底板1.55m,錨索規格為Φ22×4300mm;具體如下圖所示。
回風順槽支護斷麵示意圖
3.3.4運輸順槽支護設計
運輸順槽設計斷麵為矩形,寬5.0 m,高3.1 m,方位角345°,長1671m,用於進風、運煤、運料、行人。該巷從二采區皮帶大巷開口。運輸順槽支護用錨網支護,頂板采用錨杆配合托梁支護,托梁間距0.9 m,錨杆間排距0.9×0.9m,每根托梁布置6根錨杆,幫錨杆三排布置,間排距0.9×1.1m,錨杆規格為Φ22×2400mm;頂錨索“三排五花”布置,排距1.5m,間距1.8m,巷中一排,兩邊錨索距巷幫各1.0m,錨索規格為Φ22×7300mm。具體如下圖所示:
運輸順槽斷麵示意圖
3.3.5切眼支護設計
切眼斷麵設計為矩形,寬8.0 m,方位角為255°,長151m(中對中);支護采用錨網支護、錨索補強,頂板采用錨杆配合托梁支護,托梁間距0.9 m,錨杆間排距0.9×0.8m,每排托梁布置10根錨杆,錨杆規格為Φ22×2400mm;幫錨杆三排布置,間排距0.9×1.1 m,上排錨杆距頂板0.4m,下排錨杆距底板0.5m,錨杆規格為Φ16×1800mm。頂板錨索共布置7排布置,排距1.2m,間距1.8m,兩幫錨索距巷幫各0.4m,錨索規格為Φ22×7300mm。具體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