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陳景勝:戲比天大——由“世界戲劇日”所想到的

作者:陳景勝 2017-03-28 11:25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陳景勝

戲劇,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戲劇,戲劇不僅是文化的載體,還是文化傳播的途徑。下麵,筆者整理關於戲劇的由來和知識,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世界戲劇日”的設立是為了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關注和傳承戲劇藝術,引起大家對於這門傳統藝術的重視。

3月27日“世界戲劇日”,是國際劇協1957年在巴黎發起並創建的。從1962年開始慶祝。許多的國家及國際戲劇活動都在這天舉行同步慶祝。其中最重要的是透過ITI發的邀請函傳達“世界戲劇節的國際文化訊息”,由一位道德高超的知名人物,針對主題為戲劇與和平的文化,發表個人感言。

世界戲劇日自設立以來受到了很多國家高規格的重視。在世界戲劇日各種紀念活動中,除了政府正規的慶祝活動,在一些國家還會有很多民間慶祝活動。如在西班牙就有很多演員或者劇團自發組織一些慶祝活動,給民眾帶來藝術的欣賞和身心的愉悅。在比利時、菲律賓、塞浦路斯、羅馬尼亞、瑞典、摩納哥、西班牙、紮伊爾,3月27日會舉行一係列的表演,以示慶祝;在希臘、孟加拉國、羅馬尼亞、印度等一些國家還會有專題討論會、座談會和圓桌會議等,討論戲劇在社會各方麵的作用;在埃及、智利、西班牙、希臘、比利時、土耳其等國,還會在這一特殊的日子推出免費表演或者在一些劇院推出免費門票等形式,讓更多的民眾參與其中。

1957年以來,先後在法國、德國、美國、韓國、瑞士、哥倫比亞等國家舉辦,足跡遍及五大洲,成為一個流動的、遍及全球的、具有重要意義的國際戲劇節。

“世界戲劇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對戲劇藝術的重視,日期為每年的3月27日。國際劇協每年都會邀請一個世界著名的戲劇家或國際知名人士來撰寫一篇“世界戲劇日致辭”,通過國際劇協的網絡翻譯並傳播。按照國際劇協的要求,所有成員國都應該在自己的戲劇期刊上刊登世界戲劇日的致辭,並在世界戲劇日當天舉辦相應的慶祝活動,力爭做到每個劇場在演出前都宣讀該致辭,以便廣泛宣傳和普及戲劇藝術,共享戲劇所帶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3月27日“世界戲劇日”,與你和戲劇同呼吸、共命運。

世界上曾經有三大古老戲劇文化:一是古希臘戲劇,二是印度梵劇,三是中國的戲曲。

戲劇是一種修行,戲劇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讓我娓娓道來,其人生經曆,其創作理念及心得,以及戲劇與生活的互動,並向觀眾披露戲劇趣聞。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綜合藝術。

從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戲曲等。從內容、性質及美學範疇分有悲劇、喜劇、正劇等。從題材的時代性來分,有曆史劇和現代劇。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品種。它是以演員的表演為中心,把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融為一體的一種特殊藝術。

中國地大物博,省份眾多,56個名族都留下了各自不同文化的各種戲劇。

中國戲曲最年輕,至公元11世紀才正式登堂入室,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昆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河南越調、河南墜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共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表演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現在評劇仍在華北、東北一帶流行。

豫劇,是發源於中國河南省的一個戲曲劇種,中國五大劇種之一,居中國各地域戲曲之首。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劇是在繼承河南梆子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

越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全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在周恩來的指示下,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被用來招待外賓,獲得了廣泛的讚譽。是影響最廣的地方劇種。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漢族戲曲之一。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聲譽。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秦腔,中國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成熟於秦。秦腔又稱亂彈,流行於我國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保留了較多古老發音。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戲比天大,古時候梨園裏的話,唱戲的就靠戲吃飯,當然就是戲比天大。

常香玉9歲從藝,視豫劇藝術為生命,70多年來一直都在實踐著她那句“戲比天大”的名言,也用自己的行動表達著對祖國的一片丹心。

1923年9月15日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鞏縣,9歲便登上了戲劇舞台。她融豫東、祥符各調於一爐,博采眾長,收各家各派及姊妹劇種之長,大膽創新,開豫劇唱腔改革之先河。新中國成立後,常香玉和她創立的常派豫劇藝術獲得了新生。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劇社巡回西北、中南各地義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獻戰鬥機一架,並於1953年率團赴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慰問演出175天,演出180場,受到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和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等部門嘉獎,被譽為“愛國藝人”。

常香玉視豫劇藝術為生命,她與忠實的藝術夥伴陳憲章先生,為她編寫劇本,研究人物造型,設計表演動作和音樂唱腔,並在眾多朋友的參與和支持下,創造出了獨樹一幟的豫劇常派藝術。其唱腔舒展奔放,變化自如,表演剛健清新,細膩灑脫,達到了很高的美學境界。

從1938年步入舞台開始,常香玉先後演出劇目100多部,代表作《花木蘭》《拷紅》《白蛇傳》《斷橋》《大祭樁》《破洪州》《五世請纓》和現代戲《漳河灣》、《母親》、《人歡馬叫》、《紅燈記》、《杜鵑山》、《柳河灣》等久演不衰,大多已成豫劇精品。有的已經在舞台上演出半個多世紀,至今仍充滿旺盛的生命力,傳唱不息,為豫劇藝術畫廊增添了絢麗的光彩。常香玉多次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演出,並受到親切接見和鼓勵。

1987年12月,她自籌資金22萬元設立香玉杯藝術獎,以獎勵河南地方戲曲的優秀人才,產生了積極而廣泛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常香玉不顧年高體邁,參加了很多大型公益活動,如亞運會的舉辦、支持大興安嶺森林滅火、救助下崗工人、接濟貧困大學生、支援甘肅幹旱地區解決飲水問題、1998年抗洪救災中央電視台演出、香港澳門回歸大型演出、抗擊非典等,或義演捐獻,或解囊相助,幾十年如一日,為國家分憂,為人民辦好事。

由於常香玉為人民做出了重要貢獻,黨和政府曾給予她高度的評價。文化部為了表彰常香玉同誌在藝術上的傑出成就,曾於1952年為她和梅蘭芳、周信芳等七位表演藝術家頒發了榮譽獎。1995年,常香玉同誌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勞動模範,同年被中國文聯命名為優秀文藝工作者。

“德藝雙馨藝術家”、豫劇一代宗師常香玉的一句名言“戲比天大”。他老人家屬於實力派演員,表演收放自如、鬆弛自然、靈動不羈,極具爆發力。戲是那種韻味,那種對生活的達觀態度另人折服。她更在意藝術的社會價值,用生命體驗角色。所以她創造了不朽的角色。看重名利的人,隻能被名利所羈絆,止步不前。

常香玉老師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樹立了標杆。我們要拆除心的圍牆,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守護好、傳承好我們的“文化家園”。 我們要做好傳承發展工作,推動戲曲事業蓬勃發展。

另外,再介紹一位德高望重的表演藝術家藍天野老師。他從上世紀40年代就投身於話劇事業,有著七十多年的舞台表演經驗,2013年獲“中國戲劇”終身成就獎,2015獲第五屆國際戲劇學院獎終身成就獎。

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洋市鎮廟下村,距今有1000多年的曆史。全村保存比較好的明清古民居270多棟,始建於北宋祥符年間。這個千年古村,有一個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的業餘湘劇團。劇團現有28人,年齡最大的82歲,最小的24歲,全部是村裏的雷氏村民。

60多歲的雷本炬是現任劇團團長。他從小就愛唱戲,保留著各個時期的手抄劇30多本,雖然破舊卻發著撲鼻的陳年書香。他每次讀完劇本,都會小心地把它們存放到木箱裏, 留待傳給下一代的村裏戲人。

閑暇時間,劇團會在祠堂戲台演上幾出戲,娛樂鄉鄰。盡管日月更替,但“咿呀咿呀”的唱腔依然在廟下村縈繞不斷,從來不曾因為現代文明的衝擊而消沉。唱戲,在廟下村,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現在,熱愛戲劇的人不多了,我們要從娃娃抓起。

為迎接3月27日“世界戲劇日”,各地學校開展主題活動,讓戲劇走進校園,學生們通過描繪戲曲臉譜、表演戲劇片段等,共同感受中國傳統戲劇文化魅力。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世界戲劇日,用心去演,你就是主角。常香玉的:“戲比天大”感動影響了無數人。我們一定要把常香玉老師“戲比天大”的藝術精神傳承下去。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