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耕讀傳家
耕讀傳家
“ 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穀,養家糊口,以立性命。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
我的家在八百裏秦川腹地,渭北平原之上。渭北民居,以他獨有的美麗,向世人展示著曾經“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繁榮與悠久。自小生活在黃土地,對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深厚的情誼。渭北民居有一個特點——門楣。無論是明清時期留下的黨家村四合院,還是新農村建設的幢幢小樓,人們都不忘裝飾上門楣字匾。這不僅是為了美觀,更是對於家庭未來的希冀。“耕讀傳家”這個四字門匾,是民居最常見的一塊。毫無例外的,也成為我家的門楣題字。時光匆匆,曾經住過的窯洞小院也變成鋼筋混凝土的單元樓。雖然門楣已無處找尋,可這四字家訓依然鐫刻在我的心裏。
隨著年紀不斷增長,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如何孝順長輩,如何教育兒女,如何與同事朋友相處,隨著曆史的變革,時代的變遷,“耕讀傳家”以新的意蘊,給我答案。
“耕讀傳家”既學做人,又學謀生。民以食為天,“耕”便指的是耕種莊稼。唯有辛勤勞作才能耕耘出美好的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耕”也有了更加豐富的含義,古人以種田為工作和安身立命之方法,而我們雖無田地可耕,卻也可以植根本職工作的沃土,耕耘出小家的富足和大國的昌盛。
工作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在小區物業上班的我,每天麵對的是五十多棟樓、一萬多名業主。許多都是老鄰居老街坊。很多人都是從小看著我長大的大娘大爺。礦區的整體搬遷安置,整合出了這樣一個渭北最大的住宅小區。物業的工作說來也不複雜,可是麵對住宅人員多,人員複雜這樣一個小區我們物業人的工作很瑣碎、很辛苦!不單單是誰家的暖氣水電問題或是小區的安全衛生保潔,鄰裏間的調節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工作。
有一次和母親提起物業冗雜的工作,母親說道:“這個小區是很大,當然瑣事就會很多。周圍都是老鄰居了。以前大家在礦上都一排窯洞住著,現在搬上來了,雖然還在一起,但互相照應卻也沒有以前方便,他們的兒女也大都還在礦上上班,一天三班倒的工作也很辛苦,難免照看不住家裏的事情。你不要把這當成是工作,就當做是給那些大爺大媽幫忙,古代的人靠耕地持家,咱們這的人隻不過把耕地換成了“耕”煤。這是老天爺賜給我們的寶貝,你們物業替他們維護好了小家,他們就能安心工作了呀”。這段對話對我的觸動很深,是啊!礦區的工作不同於別的單位,時間和工作環境決定了其特殊性,我們物業的工作看似隨意,卻也是整個工作鏈不可缺的一環啊。我愈發愛我的崗位,每當業主家對衛生提出這樣那樣的不滿的問題時,我們保潔班組都會在第一時間解決他們的煩惱。給他們盡量創造一個幹淨溫馨的居住麵貌。每當住戶給我們工作給予肯定的時候,更加增添了我對工作的熱情,我要在我工作的小區,努力耕耘出自己的人生!
“耕讀”中的“讀”,當然是讀聖賢書,為的不僅是做官,更重要的是學“禮義廉恥”的做人道理。因為在古人看來,做人第一,道德至上。而這也是我樸實的家庭最看重的。我家兄弟姐妹四個,我母親又是老大,底下還有五個弟弟妹妹。從小家庭並不寬裕。隻靠父親在煤礦上工作和母親打零工獲得收入。可是就是再難,父母也沒放棄過我們兄妹幾人的學習,現在想起,我最先認識的字,還是指著門楣問大哥的“耕讀傳家”。所以這幾個字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征、道德修養、為人處世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麵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
為人母之後,很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兒子的教育上。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長自身行為端正,孩子自會主動跟著學,家長自身行為不端正,再怎麼指示,就是強迫命令,孩子也不會聽從。,要想孩子有禮貌,家長就得首先從自我做起,自尊、自重、自愛,不斷提高自己的品質和素養。我的兒子今年上初三了,從小的時候,他做作業的時候,我絕不會去看電視,玩手機,靜靜的坐在兒子旁邊看看書,在家裏,公共場合也不會亂扔垃圾;家裏來了客人我也會熱情招待,笑臉相迎,也很尊重,孝順我的老爸老媽,久而久之,在這個好的氛圍中兒子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每天兒子能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並閱讀大量的課外書,學習方麵沒讓我操心,成績也不錯。所以說我們家長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才能在家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文明進步關係到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齊家,也可稱為“治家”。“治家”的中心環節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則是培養良好的家風。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好的家風不是空洞的文字。塑造本性的善意純良是打造好家風的基礎。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善心善行的好家風,影響家庭每一個人的成長軌跡。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陽光社區 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