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爺爺的“老花鏡”
勤儉誠實、樂觀豁達、樸實善良,這是我對爺爺的評價。
爺爺今年已經86歲,頭發花白,眼睛花的厲害,耳朵也不好使了。跟他說話時,要很大的分貝、很近的距離才可以。有時候跟他“喊聊”上幾分鍾,嗓子感覺要著火似的,可他卻還沒有完全聽明白你說的話,經常會斷章取義。
爺爺這輩子,算是一個命好的人。在他們那個年代,讀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為很多人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更別提讀書了。可爺爺不但吃穿不用愁,還能上得起學,讀得起書。高小畢業(六年級)的爺爺,在他們那個年代,已經算是高學曆的人了。
飯後讀書,是爺爺從小養成的習慣。他喜歡看曆史、懸疑、反腐等方麵的書籍,年輕時賺來的錢他都用來買書了,連衣櫥都被他用來“藏” 了書,當年還造了奶奶不少埋怨,嫌他“敗家”。可是最近幾次回家發現,爺爺不看書了,所有的書都被他搬到了倉庫。每天飯後,隻是到外麵溜達一圈兒,然後就到床上躺著,閉著眼睛,不知是睡了還是累了。
要離家上班的那天,我忍不住問他,“爺爺,您最近沒有想看的書嗎?怎麼多年養成的讀書習慣消失了?”。爺爺欲言又止的樣子,讓我覺得這其中肯定有隱情。於是我又嬉笑著說:“爺爺,您說說吧,看看孫女兒能不能幫您解決。”爺爺笑著說:“我這眼睛花的厲害,看不了書了,帶著老花鏡看吧,看不了幾分鍾就覺得頭昏腦脹,哎。”
看到爺爺因為不能看書而歎氣的樣子,我忽發奇想地說:“爺爺,那就讓我做您的老花鏡吧。”他有點丈二摸不著頭腦地問:“你怎麼當我的‘老花鏡’,你又不會放大字體。”我賣了個關子,沒有跟爺爺解釋就去外地上班了。
回頭單位,我趕忙從網上買了一個U盤插卡式錄音機。考慮爺爺喜歡看反腐劇,想把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推薦給他。於是,利用休班時間,我從書店把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周梅森編寫的小說版《人民的名義》收入囊中。每天下班後,簡單吃點飯,回到宿舍,把房門一閉,把窗戶一關,便開始了我的“老花鏡工程”。
小說《人民的名義》一共54個章節,為了讓爺爺盡快飽享到這本書,我用了七個晚上便將小說的全部內容朗讀錄製了下來。在錄製過程中,我的情感和語氣也隨著故事情節不斷變化,這樣讓爺爺聽起來更有感染力。
錄製結束後,我迫不及待地打包好給爺爺郵寄了過去,裏麵還附上了錄音機的操作流程,便於家人教他操作。不出所料,爺爺非常喜歡這部小說,電話裏高興地直誇我這“老花鏡”當的太稱職了。說“一個個貪官被繩之以法,一連串的利益集團被一網打盡,那感覺太暢快了。”
自此,爺爺把真的老花鏡淘汰了,我成了爺爺名副其實的“老花鏡”。每逢休班,我都會先到書店“淘寶”,隻要發現有好看的書,都會第一時間買下它,然後為爺爺朗讀錄製下來,郵寄過去。父親電話裏曾偷偷跟我說,“女兒,現在你爺爺可有的忙了,每天抱著你給買的錄音機到處溜達,還見人就炫耀。”
原來為家人做一件你認為的小事都會讓他們這麼開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吝嗇自己的愛,用心去了解老一輩需要什麼,帶著感恩的心去回報他們付出的愛,堅持做到“老人之所愛亦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