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戰線“癡心人”
2016年,成莊礦四五盤區全部實現無軌膠輪化運輸,自此,人員和材料設備從井口直接到達采掘工作麵僅需半個多小時,開啟了礦井輔助運輸無軌化的新時代。從礦井小絞車運輸到齒軌車運輸,到無極繩絞車運輸,再到今天的無軌膠輪車運輸,該礦生產科員工許勤貴從始至終參與了係統改造,並主持開展各類創新、小改小革幾十項,20餘項獲獎。
許勤貴,是一名現年34歲的“80後”小夥,他的原始學曆是會計,與現任工作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但他認為自己專業不對口,所以每天主動比別人多學一些,多幹一些,用一種近乎“癡迷”的工作狀態,完成“跨界”發展,並成為了解決運輸係統“疑難雜症”的行家裏手,被任命為運輸管理員,負責全礦輔助運輸係統的規劃、實施和日常業務管理和技術研究。
對輔助係統改造十幾年如一日的執著,源於許勤貴對井下工人師傅深厚的感情。早在2011年,該礦采用的是無極繩絞車運輸物料方式。在日常檢查中,他發現工人們總用木板將鋼絲繩壓低,讓車輛通過道岔曲連接軌。了解後得知,工人們也是不得以才這麼幹。因為有的地點無極繩道岔曲連接軌處鋼絲繩高於曲連接軌軌腰,車輛通過時,車輪經常碰撞無極繩鋼絲繩,導致車輛掉道。
問題麵前,當務之急就是要幫助工人師傅解決現場難題。那段時間,許勤貴每天上班、下井、吃飯、休息,都在思考如何實施改造。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思路一點點清晰、明朗起來,當所有的辛苦努力化為一套成熟的無極繩道岔壓繩裝置改造方案,受到領導認可時,許勤貴沒有片刻喘息,而是當即找到運輸工區的工人師傅開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地麵試驗、井下現場試驗。短短的一個月時間,無極繩道岔壓繩裝置改造方案試驗成功,並全礦推廣。同年,礦上用他的名字為“無極繩道岔壓繩裝置”進行了命名。運輸工區老工友馬師傅說:“無極繩道岔壓繩裝置推廣使用後,運輸車輛彎道掉道的隱患徹底杜絕了,我們操作起來也更安全、更放心了”!
在許勤貴的辦公室裏,大大小小的工作日誌有20多本,上麵密密麻麻地記錄各種需要解決的現場問題。為了打破輔助運輸瓶頸,許勤貴每天如上緊了發條一樣,忙於下井測量計算、收集現場數據、設計工程圖紙、03manbetx
整改隱患、核實工程量、修改改造方案……正是因為輔運係統改造的團隊裏,有了他和更多像他一樣忘我工作、癡心技改的人,成莊礦第一套卡軌車道岔控製係統改造僅用三個多月完成了。
隨著礦井先進產能建設的不斷推進,該礦將著力建立集運行、維護、檢修於一體的膠輪車動態管控模式,讓井下四通八達的輔運係統進一步升級提檔。許勤貴說:“我作為輔運係統工作人員,會以更加飽滿的工作激情,為礦井,更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全部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