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勝:菜煎餅綿延醫患情
菜煎餅綿延醫患情
陳景勝
近日,患者送給邳州第三人民醫院姬傳秀醫生的一個菜煎餅表示深深謝意,牽出一段濃濃的醫患情。
事情是這樣的:
一天,三院針灸室的門已被李主任打開。姬傳秀推開她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抽桌上放著用塑料袋包著的菜煎餅。她咽了一口口水,肚裏的饞蟲翻著身。沒吃早飯的她麵對著菜煎餅垂涎三尺。她好想拿起煎餅咬一口,但她不能,隔著塑料袋用手觸摸一下,仿佛還有一絲溫度。輕輕地吸了一口氣,一股薺菜的芳香撲鼻而來。
“這是誰的菜煎餅”?我自言自語。
“菜煎餅”仿佛一個溫馨的聲音在我耳畔響起。
她生長在農村,菜煎餅是農村人的家常便飯。
記得有一年冬天,田野裏一片荒寂。路兩旁參差不齊的柳樹如“煤氣罐”大小迎著呼呼的西北風,落下被年輪遺忘的幹棒。她撿起這些幹棒,抱在懷裏,回到家中。傳秀的母親探著身子在院裏拽一把麥秸,然後把幹棒架在麥秸上,輕輕地擦根火柴,火苗冉冉升起。隨著“劈啪”、“劈啪”地響聲,火焰伸向屋梁。母親說:“傳秀,你在屋裏暖和著,我去做飯去”。於是,她母親立馬起身,拿著她撿來的幹棒,向院內走去。
不一會,她的母親拿著菜煎餅走進來,對她說:“趁熱吃了吧”。
她的母親把她攔在懷裏,在這黑乎乎地小屋裏,透著光亮和溫暖。母親又說:“與人為善,尊老愛幼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你要記住。把今天老師教的課文背給我聽聽”?
她一下子睜大了雙眼,在母親麵前像個小大人似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這時,門輕輕地推開了,打斷了她兒時的記憶,一張陌生、熟悉的麵孔呈現在傳秀眼前。
“孩子,快吃吧,甭涼了,這是我自己烙的煎餅”。大娘的聲音嘶啞,彎著腰,一隻手抖個不停,她仰視著雙眼,充滿了溫暖的目光。
她緊握著她粗糙的雙手,一股暖流模糊了她的視線。
這是一位患有“帕金森”症的老年婦女。她花白的短發淩亂著,歲月在她的臉上掛滿了滄桑。雙眼灰暗且充滿微笑。年輪把她的幸福、慈祥、歡樂、善良、勤勞、平凡都給了兒女;而今,大娘的腰彎了,右手顫抖著。雙膝長著骨刺。大娘蹣跚著讓人擔心。她的老伴陪著她。她雖然身體健康,但力不從心。她一生有三個兒女,各自成家,都在異地。
大娘昨天上午來到針灸室的。她不僅患有“帕金森”症,而且還有“尿頻”症,行走極不方便,好不容易堅持了35分鍾的針灸治療。姬傳秀給她拔了針。她急著要上衛生間,剛走兩步又停下來,她彎著腰,低下頭,一手抓住肚子急切切地說:“不行啦,不行啦”。 姬傳秀說:“跟我來吧”。
姬傳秀把她攙扶到她的辦公室,便把臉盆當便盆……
事後,大娘緊緊地握著我的手,激動地臉上掛著淚珠……。
“盡心盡力治療、護理患者,這是我們的應盡職責”, 姬傳秀說,針灸科大多是長期病患,在治療期間,醫患互相理解,很多跟醫護人員處成了“親人”關係。為了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長期以來,針灸科都是作為一個團隊,同患者一道,與病魔作鬥爭。
對待病患,她始終堅持“三心”,耐心、細心和盡心。“針灸科大多是較為重的患者,病人一個細微的變化,都需要細心、耐心。盡心則是要竭盡所能救治患者。”
正是憑著這樣的“三心”,多年來,針灸科共收到患者及家屬的感謝信上百封,為濃濃的醫患情作了最好的注解。
她咬了一口菜煎餅,咽下的是綿延的醫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