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專家”的工匠心 ——記重慶巨能集團川九寺河礦項目部機電經理黃昌禮
“機電專家”的工匠心——記重慶巨能集團川九寺河礦項目部機電經理黃昌禮
彭光淑 王彥峰
在重慶巨能集團,說到“機電專家”,就會想到晉煤集團寺河礦東五盤區基建工程的川九公司一項目部黃昌禮。
黃昌禮19歲參加工作,從重慶到山西長治,再從貴州青龍到山西晉城,三十多年輾轉四城,走過七個項目或工區;從普通的機電工到機電副隊長,再從機電隊長到機電經理,他也從風華正茂的毛頭小夥變成了經驗豐富的“老法師”。
如今,年近花甲的黃昌禮,依舊奮戰在機電第一線。
匠心:一毫米也不能差
“小劉,你們這根起吊錨杆螺帽我測量了一下,外露有點兒短,還要再往裏擰一下,至少要保證5公分。” “黃經理,你看巷道這個高,剛才我們幾個費了好大勁才弄好的,估計也就差一兩公分,先將就著用吧,不會有問題的!”
看著幾個人嬉皮笑臉的樣子,黃經理一下子就冒火了,厲聲斥喝他們:“將就?這是將就的事兒嗎?出了問題誰負得起責?別說一兩公分,一毫米也不得行!規定就是規定,必須重新擰過!”
2017年3月20日,在川九寺河礦東五盤區基建工地膠帶巷起吊以風機移變作業現場,機電隊小劉和黃昌禮的一場“爭辯”引來了眾人的圍觀。原來,小劉幾個人準備用錨杆作為吊點起吊風機移變,在井下帶班的黃昌禮檢查時發現小劉所施工的錨杆螺帽外露長度不達標,小劉幾個人借口操作不便百般推諉,於是發生了上麵的“爭辯”。 小劉幾個受到黃經理的批評和教育,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迅速地搭設扶梯上去把螺帽擰到位。
“不精準,有時候差那麼一毫米螺絲就可能擰不進去。不細心,有時候那麼一丁點兒焊渣就可能劃破手指;不全局思考,有時候你加工的部件和別人製作的部件就合不到一起。這些都是有過血的教訓的,大家必須牢記!”這幾句話是黃昌禮每天開班前會時必須念叨的“緊箍咒”。機電隊把他這三句話總結成“三不教訓”,製作成牌板懸掛在車間和會議室,時刻警醒大家。
發展: 創新定位未來事
憑著多年的一線實踐工作,黃昌禮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和管理心得。他常說:“機電就是為生產服務的,生產搞得好不好,機電是關鍵。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製作、安裝這些最基本技能,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優化和創新,最大限度地發揮機電係統的功能與作用。”
據川九寺河礦項目經理秦和平介紹,黃昌禮一直都是項目部技術改革和創新的排頭兵,他參與項目部的《立井安全門設計與應用》《翻矸係統設計與應用》獲得了2項國家級應用型技術專利;完成了《綜掘機快速施工技術方法》《立井懸吊鋼絲繩過負荷斷繩保護裝置》等2項巨能集團科技攻關項目,獲得了集團第三屆科技大會表彰和交流;還主研或參與了《暗立井提升係統的改進與優化》《立交式運輸係統改進與優化》等10餘項小改小革及多個QC活動課題,並都獲得過獎勵和表彰。這些創新活動促進了項目部的安全、快速施工,節約了近千萬元的生產成本。
傳承:川九鉗工出黃門
黃昌禮在鉗工生涯中專業技術過硬,掌握了不少“絕技”,尤其在井筒設計與安裝、改絞、設備的配套與應用等方麵技術獨到,這些“看家本領”黃昌禮從不保留傳授給徒弟。
機電隊的小羅是黃昌禮的第20個徒弟,他說,黃師傅帶徒弟別具一格,他從不靠單純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示範代言。他自己先操作,讓徒弟們集體圍觀,然後讓他們逐個談心得、談想法、談問題,接著讓他們按照各自看的、說的和想的去操作,操作完了最後再集中點評講解。
黃昌禮自豪地說,經過看、思、悟、學、練這幾個環節之後,徒弟們成長都特別快,有些悟性高、勤學善思的徒弟一年半載就能獨當一麵了。
項目部經理秦和平告訴我們,這些年來,黃昌禮帶出過徒弟不下百個,有的當了班長,有的當了隊長、有的去隊組當了專職鉗工,還有的當了專業經理,大部分已經成為公司管理和技術方麵的骨幹,在項目部乃至川九公司流傳這樣一個口號“川九鉗工出黃門!”
說起自己的徒弟們,黃昌禮很是得意:“項目部機電人員爭相拜我為師,這麼多年我帶出了不少徒弟,逢年過節,他們都會抽空來看我或者給我發個祝福短信,看到他們有了好的發展,我打心眼兒裏感到高興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