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 看姑姑
在知了聒噪、綠樹成蔭的盛夏扉頁上,一個民間的傳統節日——“六月六”赫然在目。
“六月六”這個節日看起來沒有其它節日來得厚重,但它也有著悠久的曆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據清乾隆年間李節昌纂的《南龍誌·地理誌》記載:“ 六月六栽秧已畢,其宰分食如三月然,呼為六月六。漢語曰過六月六也。其用意無非禳災祈禱,預祝五穀豐盈……”。過去,每逢農曆六月初六,家鄉河底的風俗都要將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喚回娘家,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叫做“六月六,請姑姑”,也叫“看夏”。這個習俗的由來,與春秋時期晉國宰相狐偃有關。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家鄉一個叫狐偃的人,因保護和跟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有功,在重耳當政後被封為晉國宰相。封相後,狐偃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幹,晉國上下對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過生日的時候,總有無數的人給他拜壽送禮。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在這人人諂媚逢迎的氛圍下,狐偃慢慢地驕傲起來。時間一長,人們對他不滿了。但狐偃權高勢重,人們都對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兒親家是當時的功臣趙衰。他對狐偃的作為很反感,就直言相勸。但狐偃聽不進苦口良言,當眾責罵親家。趙衰年老體弱,不久因氣而死。他的兒子恨嶽父不講仁義,決心為父報仇。第二年,晉國夏糧遭災,狐偃出京放糧。臨走時他說,六月初六一定趕回來過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這個消息,決定六月初六大鬧壽筵,殺狐偃,報父仇。狐偃的女婿見到妻子。問她:“像我嶽父那樣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兒對父親的作為也很生氣,順口答道:“連你我都恨他,還用說別人?”他丈夫就把說出來。他妻子聽了,臉一紅一白,說:“我是你家的人,顧不得娘家了,你看著辦吧!”
從此以後,狐偃的女兒整天心驚肉跳,她恨父親狂妄自大,對親家絕情。但轉念想起父親的好,親生女兒不能見死不救。她最後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訴母親丈夫的計劃。母親大驚,急忙連夜給狐偃送信。狐偃的女婿見妻子逃跑了,知道機密敗露,悶在家裏等狐偃來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親自來到親家府上,狐偃見了女婿就像沒事一樣,翁婿二人並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壽筵上,狐偃說:“老夫今年放糧,親見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來做事有錯。今天賢婿設計害我,雖然過於狠毒,但事沒辦成,他是為民除害,為父報仇,老夫決不怪罪。女兒救父萬分危急,盡了大孝,理當受我一拜。並望賢婿看在我麵上,不計仇恨,兩相和好!”從此以後,狐偃真心改過,翁婿比以前更加親近。為了永遠記取這個教訓,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請回閨女、女婿團聚一番。這件事情張揚出去,老百姓紛紛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閨女,應個消仇解怨、免災去難的吉利。天長日久,相沿成習,流傳至今,人們稱為“姑姑節”,又稱為“回娘家節”。溯其原因,家鄉一帶盛產小麥,六月六日前後,小麥已經收打完畢,正處在一個農閑階段,是探親的絕佳時期。民間就有“六月六,走罷麥”的俗語。六月六姑娘回娘家,要用新產的小麥麵粉,蒸一個大月形的角子饃,意喻自家又獲得了豐收。丈母娘招待姑爺,要做七、八樣飯菜。主食有涼粉、涼麵、蒸饃、烙餅等等。
六月初六日,民間還有“洗曬節”、“曬衣節”或“曬書節”之說。是日有很多民俗,如洗浴、曬物、曬經、看穀秀等。農曆六月初六節後,恰逢小暑大暑節氣,氣溫升高,有時高達40℃左右,已超過人和動物的體溫。漢代劉熙曰:”暑,煮也,熱如煮物也。”因這時天氣已非常悶熱,再加上進入雨季,氣候潮濕,萬物極易黴腐損壞。所以在這一天從皇宮到民間,從城鎮到農家都有很多洗浴和曬物的習俗。有錢人家要將自家保存的皮大衣、皮套子、毛衣之類統統拿到太陽底下曝曬,據說這樣可以一年之內不生蛆,不返潮。記得小時候,如果是大晴天,老祖母和母親會在這一天,翻箱倒櫃,把被褥、枕頭、棉衣棉褲、春秋衣服,抱一大抱,晾曬在院子裏的晾衣繩上。晾不下的,就搭在牆頭、籬笆上、幹柴垛頭。紅的綠的,五彩繽紛,像百花齊放一樣。黑棉布鞋、滿口布鞋、方口布鞋,則擺在粗長的木頭上、簷坎石板上、牆根下。於是,滿院都彌漫著母愛溫馨的味道。讀書人這一天則要曬書,還要給先生送禮,或是烙餅饃、做菜盒請先生吃飯。而做先生的講究給學生反饋一枚桃,或麵桃、或鮮桃,含桃李滿天下之意。當年一般百姓家沒有洗浴設備,但人們也很講清潔衛生,習慣在每個節日或節氣時,都要進行沐浴潔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潔淨之軀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誠。農家這一天還盛行作曲。說是用這一天做的曲拌醋,做出的醋特別酸,味道特別醇美。佛教與道教界還把六月初六日稱為“天貺節”。傳說宋代此日曾有天書降臨。後來,寺觀望的僧道要在這一天翻曬經卷,據說可得靈氣,讀起來悟解要深。六月六這天還有許多專門的食俗。從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藥鋪和一些寺廟開始施舍冰水、綠豆湯和用中藥製作成的解暑湯。主婦們也在這一天開始自製大醬。每到六月六,當天的飯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餅等。
在我們家鄉還有一句農諺,叫做“六月六,看穀秀。”農曆的六月,已是異常炎熱,莊稼在高溫中和充足的光照下,長勢很快,已是吐須秀穗之時。此時,有經驗的老農隻要到地裏轉一轉,看一看,無論是大豆、玉米還是穀子、高粱,他們都能大致估算出秋後的產量是多少。道理也很簡單,六月雜物長勢良好,好多植物吐須抽穗,植物的產量當然就會初見端倪,所以天長日久的經驗積澱,老農當然可以得到準確的判斷了。六月初六日,民間亦稱“牛羊節”或“敬山神”節。這天東家要設宴延請牧工,小牛倌、小羊倌要攜點心到山上擺供,求山神保佑牛羊的安全。相傳是日為山神生日,山神管狼,祭祀山神是為了祈求它管住野狼,使百姓免受野狼的危害。
如今,老祖母、父母親已先後故去,童年記憶中的彌漫著陽光味道的六月六,也被帶走了,再也沒人把這個節日當回事。現在農村的條件好了,兒女們都有了車,回娘家就是一袋煙的功夫,對“六月六”回娘家就不再重視。人們空閑也多了,被褥棉衣,也曬得勤、管得細,不再是一年翻騰一次的暴曬,一次翻箱倒櫃的整理。新衣服都穿不完,舊衣服也不那麼珍惜了,當寶一樣收藏在箱子裏。六月六,誰還翻箱倒櫃再去折騰那些舊衣物呢?這正是:
六月初六話舊情,前塵往事如煙雲。華發倚閭盼嬌女,美娘騎驢看至親。
黃酒捧出黃橙橙,被服曬來暄騰騰,老農偷閑逛地頭,手撫穀穗兆年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