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如何養生
小暑為每年7月中旬前後,今年為7月7日始,至21日結束。其反映暑熱程度,暑即炎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小暑正是民間繁忙的時候,種植蔬菜,備足過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也都在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管理。炎熱的氣候,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所以一定要注重養生。
小暑是小熱,還沒有到十分熱度,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在節氣中,小暑有著比較重要的地位。中醫認為,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人體的飲食、運動應該有與此季節相對應的改變。那我們要如何根據體質進行身體調養?小暑養生又需遵循什麼原則?
飲食以清淡為主
小暑節氣,天氣炎熱,連吹來的風都是熱的,很多人都會感到食欲變差。專家指出:“小暑時節,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但不等於追求飲食的絕對清、素或隻吃蔬菜、瓜果。最重要的是注意營養均衡,因為炎熱使人的代謝能力相對變差。任何一種營養物質都要適量攝入,為了清淡不沾葷腥隻會讓人抗高溫和疾病的能力下降。”
專家建議,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點“苦”,如苦瓜、芹菜等,這些苦味菜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的作用。同時,飲食要有節製,應側重健脾、消暑、化濕,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少動多靜 勞逸結合
俗話說,“熱在三伏”。按照中醫理論,小暑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專家提醒,高溫天氣下,人體心髒排血量明顯下降,各髒器的供氧力明顯變弱,一定要注意養“心”。起居有常,適當運動,多靜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並利用午睡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晨練不宜過早,以免影響睡眠。夏季人體能量消耗很大,運動時更要控製好強度。
這個節氣適宜遊泳、散步、郊遊等活動,能起到健脾、養生、生津之效。小暑節氣遊泳,既能消暑取涼,又能得到鍛煉。但是要注意不能空腹或者飯後立即遊泳,而且遊泳時間不要過長,以半小時為宜,下水前要做些適當的運動熱身。
另外,盛夏最易發生的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為氣溫高、所處環境通風條件差,體熱來不及向外發散所致。建議大家平時多喝水,少外出以避暑氣。
心態平和 調節情緒
中醫“四季養生”的理論認為,夏屬火,通心,人容易煩躁不安,出現疲勞、胸悶、睡眠不好、頭痛、心悸等症狀。而從現代醫學角度解釋,人體溫度過高,容易引起內分泌改變和心態不穩定,讓人感到煩躁不安、思維紊亂、易怒甚至行為失常等,表現為失眠、健忘、情緒低落、食欲不振等。
小暑節氣,也是最適合養心的季節。那怎樣才能養心,做到心緒平靜呢?王誌敏說,有規律的作息可以安定情緒。如果失眠,可以在仰臥或側臥時,放鬆全身肌肉,或者注意腹部呼吸的起伏,排除雜念後,心靜了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進入高溫炎熱的天氣後,要養成不抽煙、少喝酒、適當控製體重、優化飲食結構等生活習慣,保持平和、快樂的心態。
濕熱重 謹防皮膚疾病
濕熱重是小暑特點,也是皮膚病的高發期。因此要做到預防為主,以安度伏天。小暑時節,最容易長痱子,這是夏天常見的皮膚急性炎症。它是由汗毛孔阻塞引起的,多長在人的脖子、胸背和肘窩等部位,小孩可發生在頭部、前額等處。
專家建議,平時要勤洗澡,保持皮膚幹燥,特別是頸部、腋下等皺褶部位。清洗後薄薄撲一層痱子粉可預防痱子發生。
另外,小暑節氣,紫外線很強,人體皮膚又暴露在外,很容易引起皮膚損傷。曬傷一般的表現是在日曬後數小時至十餘小時後,外露的皮膚會感覺到灼熱、瘙癢、刺痛,皮膚紅腫,很快還會脫皮,有的還會有色素沉著,在皮膚上留下雀斑。中午是一天裏紫外線照射最為強烈的時段,此時應盡量避免外出。若必須外出,應在暴露的皮膚上塗抹防曬霜、打遮陽傘或穿長袖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