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稿,永遠在路上
寫稿,永遠在路上
——參加公司(局)2017年通訊員培訓班後所想到的
我從2009年開始業餘寫稿,如今,也算得上是個“老通訊員”了。
18日,我有幸參加了公司(局)舉辦的基層通訊員培訓班。通過集中式“充電”和“零距離”式交流,使我開拓了視野,對新聞寫作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和認識——寫稿,我們永遠在路上。下麵,我結合自己當了近8年通訊員的感悟和膚淺認識,與大家一同分享。
首先,寫稿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通訊員作為一個單位的新聞“哨兵”,如果沒有發現新聞的能力,十天半月甚至幾個月無法向新聞媒體提供新聞線索,至少是不稱職的。具備善於發現和細心觀察的能力,才能從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看不到的角度,捕捉到新聞線索。有的朋友會問,我身在機關,足不出戶,哪有那麼多題材可寫呀。其實,新聞就在基層、在一線、在群眾當中,關鍵是你能否發現它,抓住它。多年來,我在新聞宣傳工作中比較注意用“記者”的眼光看人看事,從“新聞”的角度去抓取有價值的“珍珠”。無論是參加會議,還是閱讀材料等等,我都注意用腦思考,做到“有所發現”,從而使腦子不斷豐富起來,不斷閃出活脫脫的報道題目。我以為,通訊員隻要善於發現新鮮事物,處處留意,用心思考,新聞隨手可得。
其次,寫稿要有一雙勤快的手。有人打趣說:“白天奔波磨鞋底,晚上燈下坐禁閉,耗時費力看不見,苦為他人作嫁衣,酸甜苦辣誰知曉?招惹是非活受氣。”這正是通訊員工作的寫照。有的人受不住煎熬,半途棄筆改行。然而,我卻認為從事這項工作,是鍛煉自我、豐富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佳平台。我初學寫稿時,也跟剛學騎自行車一樣,到了癡迷的程度,隻要是單位發生了大小事,我就馬上去采寫,一些“豆腐塊”、“火柴盒”散見於報端。當一篇好題材出現時,選好標題和開頭語是關鍵。有時,為了一個標題,我常常閉目思考半天,哪怕睡下了,也要從被窩裏爬起來,用筆把它記下來,否則,靈感一過蕩然無存。當然,我也有困惑的時候,有時“吃了上頓愁下頓”,尤其是有時間但沒什麼值得可寫的東西。怎麼辦?或是靜下心來嚐試寫寫言論稿,或是補一些新聞業務知識,細讀慢品精彩文章,從中汲取營養,豐富完善自己。通訊員寫稿是個苦差事,需要甘於奉獻的犧牲精神和崇高的敬業精神。為了不中斷這個“愛好”,我曾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讀書、學習、寫作。就這樣,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陸續撰寫一些文章,既達到了練筆的目的,也充實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有時趕寫稿件,孤守寒夜,挑燈夜戰,將那點“結晶”發給報刊,一旦文章見報,就有種難以言狀的喜悅和成就感。
最後,寫稿要有一雙不知疲倦的腳。通訊員身處“一線”,對廠礦乃至整個行業的情況較為熟悉,采訪起來比較方便快捷,這是專職記者無法比擬的。除了勤奮好學外,還要緊跟時代節拍。經常深入基層,融入職工火熱的生活中去,做有心人,在現場找到切入口,並把它變成文字。大家知道,新聞是跑出來的,有很多會議本身就是新聞源。我們要做有心人,積極爭取各種機會,盡可能地參加一些本單位的各種會議,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會議信息,掌握並積累大量的新聞素材。會前要得到領導的理解與支持,靜下心來集中精力參會。會議期間,要多與領導交流,捕捉並梳理各種信息,為會後多寫稿、寫好稿做好鋪墊。
俗話說“幹一行愛一行”,基層通訊員搞新聞報道不乏興趣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種工作使然,既然承擔了這個角色,就要肩負起這份擔當,有了擔當和責任,就要堅定信念,想辦法幹好,幹出特色。
寫稿,我們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