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的“烤”驗——山東能源重裝集團魯南裝備公司ZY20000支架結構件生產小記
本報棗莊訊 8月初,受台風“海棠”減弱後的低壓環流影響,魯南地區出現強降雨天氣,雖然陰雨連綿對出行不便,大家卻依然感謝雨水給炎熱的“三伏天”降了溫。但在山東能源重裝集團魯南裝備煤機製造部,電焊工們卻並不“領情”,反而“懷念”起前段時間“炎熱的時光”。帶著疑問,筆者來到該公司煤機製造部的生產現場,探尋高溫背後的故事。
8月3日,煤機製造部ZY20000支架結構件樣架的焊接工作正式開始,這是此次生產最難、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按照高強度板材工藝加工要求,此次支架底座要在加熱爐裏加熱到近200℃後才能進行焊接工作,且焊接過程結構件不得低於80℃,否則就要回爐重新加熱。為了重複加熱造成的資源浪費,電焊工們必須長時間麵對100℃的板材不停作業,尤其是底座結構件箱體的焊接工作,由於箱體又深又窄,最深要1.5米,高度隻有0.63米,因此電焊工不能像往常一樣蹲在工位上進行焊接,而是貓著身子或跪或爬在地上,有的甚至要整個人鑽進箱體內,且因箱體空間狹窄,鋪上稍微厚一點隔熱墊人就鑽不進去,隻能用薄木板代替隔熱墊,躺在木板上完成焊接任務。四周是100℃的板材,手裏的焊槍噴射出3000℃的火焰,身上還要“全副武裝”,悶熱的作業環境讓人感到窒息,幾乎每隔10分鍾,電焊工都要出來透口氣,而他們身上的防護服和手套也早已被汗水浸透。電焊工孟鵬鵬指著箱體笑著說:“我們現在就像是被煎烤的‘鐵板燒’一樣。但是再苦,也得把活幹好。”
“既然作業環境溫度很高,為什麼還要懷念高溫天氣?”聽到筆者的提問,該公司煤機製造部黨總支書記李輝解釋:“車間濕度大對焊接工作十分不利,隻能用加熱後的高溫將水分蒸發掉,才能保證焊接效果,而且天氣熱結構件降溫的速度就會減慢,這樣就為焊接贏得了時間”。李輝還介紹,為了保證結構件溫度符合標準,車間的質檢員帶著測溫儀,緊跟生產、實時監測,嚴格確保工作質量。
電焊班班長王娜告訴筆者:“這是公司第一次生產這種型號的支架產品,生產難度大,我們都有思想準備,可真正幹起來,才發現我們想的太簡單了。”原來此次生產的工藝要求非常高,焊接電流要控製在300A—320A之間,焊縫采取多層多道焊接,有的焊縫要進行21道焊接,且層間溫度要控製在80℃—200℃範圍內,既不能連續集中焊接,更不能長時間休息。整條焊縫焊完後要清除藥渣,經質檢員檢查無誤後,方可繼續作業。在現場,電焊工每四個人一組,采取左右對稱的方式同時進行焊接作業,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證了箱體應力均勻。
據悉,該公司按照專業和崗位劃分,專門針對新產品的工藝流程開設了技術、質檢、安全、生產等培訓課,講清標準參數,明確任務分工。同時該公司加強對加工過程的質量控製和監督措施,每道工序製定了更加嚴格、細致的檢查標準,落實人員責任,大大提高了職工對質量的重視度,使工藝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