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吳運鐸 弘揚“大國工匠”精神 做創新意識強、技能素質高的“煤亮子”
近日,我在業餘時間閱讀了青少年時代夢寐以求的紅色自傳體小說《把一切獻給黨》,吳運鐸身殘誌堅、不向命運低頭的進取精神和頑強意誌深深感染了我。毫不誇張地說,我是飽含熱淚讀完這部小說的。
吳運鐸和我們一樣,也是礦工出身。由於家裏貧窮,幼小的他,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擔,挑煤、撿炭渣,下煤窯做苦工。1938年,吳運鐸投奔新四軍,開始了與槍炮製造緊密相連的一生。被派到修械所當工人以後,他和戰友白手起家,自學成才,經過不斷實踐探索,終於造出了自己的步槍、平射炮等很多武器。為了給革命隊伍製造武器,他三次負傷,左眼、四根手指和腿被炸壞,依然在病床上研究新武器,終於由一個文盲轉變成為掌握現代科學的軍工專家!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和全國總工會授予吳運鐸“全國勞動模範”稱號,邀請他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接見了他,人們親切地稱他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拚將殘軀酬壯誌,換來神州滿春色”。吳運鐸是我國軍工史上的傳奇英雄,也是我們煤礦工人的驕傲,更是新時期“大國工匠”精神的寫照。“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當年,革命軍隊使用的武器主要靠從敵人手中繳獲,但大部分彈藥還得自己解決。沒有經過正規學校培訓的吳運鐸和7個學徒,靠用鮮血交學費邊幹邊學,每年為前線生產子彈60萬發。連地雷是什麼樣子都沒見過的吳運鐸,靠著看書後再試驗,用迫擊炮彈空殼灌滿炸藥,再擰上用電燈泡做的電雷管研製出各種地雷。旋床是自己造的,槍管中的來複線是自己刻的。老鄉磨麵的石磨插上鐵棍當輪軸,靠人手把磨盤搖起來,就成了新四軍軍械所的首台發動機。“山溝兵工廠”製造的彈藥和修複、自製的武器,一批批送往前線,照樣使日寇心驚、蔣匪膽寒。吳運鐸克服讀書不多的困難和傷殘折磨寫成的自傳體小說《把一切獻給黨》,以樸實的文筆、翔實的事實、生動的故事,描述了他個人傳奇般的經曆和光輝一生。該書出版後風行一時,發行達500餘萬冊,深受青年一代的喜愛並從中受到教益,成了那個時代鼓舞人們奮發向上的教科書。吳運鐸,是一個閃爍在共和國68年曆史時空上平凡而光輝的名字,為億萬中華兒女樹立起一麵道德的旗幟,一座人格的豐碑!吳運鐸頑強拚搏、銳意創新的“中國保爾”精神,曾經並繼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為人生、為理想而英勇獻身、自強不息……
2016年3月29日,在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上,李克強總理強調,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費者滿意的知名品牌,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毋庸置疑,作為我軍軍工事業的奠基者,吳運鐸無愧於“大國工匠”的稱號。什麼是工匠精神?在設計上追求獨具匠心、質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藝上追求盡善盡美,這就是工匠精神!踏實嚴謹、專注耐心、敬業創新、拚搏進取,這就是工匠精神!
“有人說你們是‘煤黑子’,我說你們是‘煤亮子’。你們不僅是山西的脊梁,更是國家的脊梁。”2016年1月5日,李克強總理來我省視察期間,深入山西焦煤官地礦井下看望慰問煤礦工人時親切地說。當從報道上看到總理稱呼我們煤礦工人為“煤亮子”時,我的心裏猛地一熱。作為一名礦工,在我的記憶裏,“煤黑子”一直是人們對我們這個群體的蔑稱。是總理的一句“煤亮子”,為我們煤礦工人提了勁、鼓了氣、正了名。近年來,煤炭行業出現產能嚴重過剩、價格大幅下跌、經營全麵虧損等困局。要想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在“雙創”上下功夫,大力倡導吳運鐸精神,打造創新創效“煤亮子”品牌,就必須全麵提升礦井技術裝備、管理水平,全力打造集約高效生產體係,在煤礦傳統作業方式和模式上來一場根本性變革。
勞動美托起中國夢,勞動美芬芳中國夢。讓我們煤礦企業廣大幹部職工自覺向吳運鐸學習、看齊,以敬業執著、腳踏實地、精益求精作為價值追求,淬煉人生品格,爭當工匠人才,完成從“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煤黑子”到創新意識強、技能素質高的“煤亮子”的“華麗轉身”,成為吳運鐸精神的傳承者和踐行者,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晉能集團四通煤業 馬關鎖)
注:本文為我參加省總工會“中國夢·勞動美”係列讀書活動的征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