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下基層身要到心也要到
為轉變工作作風,全麵解決基層難題,今年4月初,河南省鄧州市全麵開展了“千名幹部下基層、訪民情、解難題”活動,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從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挑選1734名優秀黨員幹部組成了578個市派工作隊,深入全市有貧困人口村、治安亂點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開展工作,並部分進入村級脫貧責任組。(《農民日報》9月15日)
到基層、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工作作風。工作中的許多決策都是通過下基層調查研究,反複征求群眾意見,集思廣益而產生的,群眾的許多困難也是通過深入基層時發現並解決的。隻有經常到基層去,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才能夠不斷增長才幹,促進工作,才能保持我們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魚水情深。
當然,到基層不是簡單地走一走,看一看這麼簡單,既要身到又要心到。如果隻是為了追求形式,博一個親民的名聲,這樣的下基層就是形式主義,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真要讓下基層成為領導幹部聽民聲、集民智、解民憂的有效方式,還需用心用情用力。
要用心解決好棘手問題。看似“無品無階”的村幹部,一直是農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班子優不優、幹部強不強顯得至關重要。第一書記們要把建立一個鋼鐵般的基層堡壘、能打硬仗的村幹部隊伍作為首要要求,全麵深入查找軟弱渙散的具體原因,找準問題的根源、本質,有的放矢、對症下藥,疏通思想“瘀結”,打破問題“壁壘”,把村幹部的思想、行為凝成“一股繩”合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全麵提升村“兩委”的戰鬥力、凝聚力。
要用情做好群眾工作。做好農村工作,群眾基礎是關鍵。機關幹部接觸基層一線的時間少,農村工作方法不多、經驗不足很正常,幹部要勤於深入基層調研,主動積極地拜群眾為師,與群眾交友,學會說“農村話”、幹“農村活”、當“農村人”,多與群眾坐坐長板凳、嘮嘮知心話、掏掏心窩子,深入掌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不管是問題訴求亦或是瑣碎小事,都當成頭等大事來辦,那你自然就會贏得群眾的認可和讚譽。
要用力推動致富奔康。俗話說:農民富不富,關鍵看幹部。幹部下基層要注重本土實際與區域發展規劃的有機結合,深入調研、多方驗證,既要講究“高速發展”,也要突出“細水長流”,畫好致富發展的“規劃圖”。要突出“精準扶貧”,注重“一對一”幫扶、“點對點”發力,與貧困戶一道製定脫貧計劃,幫助落實生產資源,積極爭取幫扶資金,切實做到不脫貧不脫鉤。要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及派出單位優勢,積極爭取政策扶持,引進致富項目、發展致富產業,幫助村民踏上致富”“快車道”。(劉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