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廟礦業公司:複工複產點燃新希望
在毛烏素沙漠西南邊緣,有一群人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播種希望,漫漫黃沙被一片綠色浸染。座落在寧東—上海廟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的內蒙古上海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國雙維投資公司與山東能源臨沂礦業集團共同出資組建,距寧夏省會銀川市38公裏,距銀川市河東機場26公裏,距青銀高速10公裏,三新鐵路貫通礦區,與東烏鐵路、包蘭和太中銀鐵路相,交通便利,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建設條件優越。
艱苦創業,披荊斬棘
“這裏以前是一片沙漠,幾乎每天刮風,漫天細沙,還沒有澡堂洗澡,別提有多難受了。”老於是第一批到上海廟的職工,提起往事是一鼻子的心酸,“不過,現在看著這麼漂亮的礦區,我覺得很自豪,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是我們建的。”
在上海廟建設之初,臨礦集團第一個進駐毛烏素沙漠,在大漠深處支起了第一頂帳篷,他們發揚沂蒙精神,為臨礦的未來不辱使命、不畏艱辛,在極其荒涼、枯燥的環境下,拉開了上海廟礦區開發建設的序幕。
軟岩支護問題是困擾我國乃至世界煤礦生產建設的主要難題之一,該礦區不僅位於高水平應力帶,而且屬富水軟岩,其岩石遇水即泥化,巷道底鼓、變形十分嚴重。為此,他們成立了大學生軟岩支護研究課題小組,采取“技術、業務、一線”三位一體團隊機製,國內首次提出“富水軟岩”的概念和“治軟先治水”解決方案。
“上海廟礦業公司在軟岩支護方麵取得了全國乃至世界性的階段性成果。”國際岩石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科技大學教授宋振騏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天有不測風雲
然而好事終須多磨,榆樹井煤礦正式投產不久,煤炭市場便來了一場“暴風雪”。該公司在這股“寒潮”中,也遭受了嚴重打擊。他們奮起自救,采取了人員分流、減產降耗、精細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等措施,然而受煤質差售價低、治軟成本高等因素影響,曾經的“樣板工程”,最終還是沒能扭轉虧損局麵,成為了臨礦集團的“沉重包袱”“心腹之患”。
吹響複產複工號角
今年年初,臨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孝孔要求:“要把上海廟礦區打造成臨礦新舊動能轉換的試驗區、先行區、創效區。”
然而,處於困境中的上海廟礦業公司如何治虧創效、改革脫困、擔當新使命,考驗著新班子的智慧。
“要不斷改進、創新各項工作,不僅要有顛覆性、革命性,而且還要具有代表性、引領性。”該公司副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肖慶華下達了複工複產“死命令”。
在臨礦集團“四個領先、四富臨礦”的引領下,該公司用先進理念打破慣性思維,將工業3.0和大數據相融合,全麵對標紅柳煤礦,導入效益開采、價值開采,積極推進大數據平台建設,形成標準統一的數據管理體係、合規高效的流程管理體係,以“數據處理”代替“經驗式管理”;自動化快速裝車係統、智能化地麵運輸係統、自動化運銷係統等一批動能轉換工程迅速啟動……
路在腳下希望在前。該公司不斷加快配套項目建設進度,努力構建“煤、電、水、配、技術服務”全產業鏈項目,爭取借上海廟礦區煤電一體化的“東風”,乘勢而上,形成多領域、跨行業的發展格局,逐步向集煤炭開采、熱電、水資源利用、物流產業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能源化工集團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