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讓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走近重慶巨能集團楊曉峰勞模創新工作室

作者:彭光淑 胥奎 2017-10-14 14:57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這是一支年輕的創新團隊,成立僅有3年。

這是一支富有激情、勇於創新、勇於探索的團隊。

這又是一支高產科技成果碩果累累的團隊。“科技創造效益,創新激發活力”是他們始終如一的目標。

這就是重慶能源巨能集團楊曉峰勞模創新工作室。

骨幹上下聯動, 催生隊伍新力量

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於2014年10月,現有研究人員9人,其中正高2人,高級工程師2人,工程師5人,實驗室人員有103人。目前,從集團到各子分公司,再到項目部班組,參與科技工作人員已達300多人;在子分公司成立了8個科技創新領導小組,在項目部設立了23個創新工作點。

創新工作室聘請了國務院津貼享受者、重慶市勞模楊曉峰任工作室主任,辦公地點設在巨能集團川九公司,現有研究室5間,展示廳1間,使用麵積150 ㎡。

搭建交流平台,勞模引領添活力

楊曉峰還有一個身份是重慶煤炭學會理事長,他介紹說: 巨能集團深藏很多科技方麵的專家級人才,如“中環公司吳懷林、千牛公司張鋼、川九公司副總工程師(武漢大學教授)楊渝宜等。他們的科技成果,有的得過國家專利,有的獲過大獎,但因分散在各子分公司及工地上,沒機會交流信息和技術,導致一些急需急用的新知識、新技術推廣應用滯後。”

楊曉峰舉了個例子,他本人就是全國瓦斯治理方麵的專家,曾擔任《鬆藻礦區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綜合技術》一書主編、《重慶地區煤與瓦斯突出防治技術》和《全國瓦斯治理經驗50條》副主編。因缺乏交流,有的單位還在研究過去研究過的成果,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創建,搭建起了科技攻關、技術谘詢、交流、推廣、培訓等的平台,實現了技術交流、人才資源共享。

楊曉峰還介紹說,我們正在加緊完善重慶煤炭係統科技專家信息庫,利用“互聯網+”技術,將行業內科技專家信息上網,根據技術專長分門別類,互聯互通到各項目部,將實現跨空間、跨地域、跨時間點對點服務一線技術指導工作。

三年創新之樹,結出碩果累累

據了解,在科技創新工作中,以各單位勞動模範、高技能人才、優秀工程技術人員為帶頭人,在現場生產中開展“傳、幫、帶”活動,加速培養一批企業需要的技術骨幹,帶領團隊不斷開拓創新意識,提高科研開發能力,進一步擴展科研渠道,各類成果頻頻在全國、項目所在省市獲獎,技術成果領域廣泛,涵蓋了礦建、市政、橋梁、房建等項目,科技興企得到充分體現,科研項目申報、立項、鑒定和獲獎項目逐年增加,科研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科技成果層出不窮。

2015年,軟弱圍岩隧道洞口外套拱吊模襯砌方法、井巷工程三心圓拱岔口施工控製開挖輪廓線的畫線方法、三心圓拱巷道施工開挖輪廓線的畫線方法、大型網架結構施工支撐裝置、暗斜井上車場自動摘鉤和脫鉤裝置等9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一種旋挖咬合鋼筋混凝土防滲牆、一種適用於礦用水幕降塵器的可轉向噴霧頭、一種用於大型網架結構施工支撐裝置、橋梁懸挑支撐體係壓力盒等5項創新項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成果;斜井流沙層施工工法、環狀單元施工工法、斜井工作堵水施工工法、大斷麵隧道施工工法、低透突出煤層施工工法被評為實用新型工法。

2016年,《0號塊組合支撐體係懸澆施工技術研究》、《BIM技術在高層房屋建築施工中的應用》、《鑿岩台車應用技術研究》等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一年來,研發科技成果10項,其中7項達國家和行業先進水平;主持參編國家、行標和地標13部;創杯9項,其中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1個;企業級工法2部,獲得專利5項、文明工地1項;集團參評科技論文49篇,對外發表論文63篇,QC成果在重慶能源參評27項,對外參評省(市)級及以上QC成果獎勵28項、勞模工作室創新成果37項。創新成果直接或間接地為企業節約經營成本600多萬元。先後獲得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建築業協會等技術創新成果多項獎勵。

2017年,計劃完成65個創新項目,實際通過審核有75個,同時申報了5個實用新型專利。今年3月,獲得了首批重慶市能源產業“勞模創新示範工作室”榮譽稱號。

在科技創新路上摸爬滾打多年的楊曉峰對未來工作也有了更深的思考。他說:“要強大,不依靠科技創新不行,但科技創新不能隻是技術人員,要做到全員參與,全麵覆蓋,力爭在全國建築行業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脫變,促進企業科技發展邁上快車之道。”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