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李士傑:癡迷追求書法藝術 傾心奉獻文化事業
工商導報、安徽經濟新聞網記者 範為民 發布——癡迷追求書法藝術 傾心奉獻文化事業——走近安徽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陳光曙 路 平
2013年12月28日,全國數百名著名書法家齊聚合肥,共同見證了中國書法大廈奠基儀式。中國書法大廈是經中國文聯同意、中國書法家協會批準命名、巨資打造的全國領先的綜合性高層次書法創研基地。大廈將集書法創作、研究、展覽、培訓於一體,兼具文房四寶供應和徽文化傳播等多項文化功能,它的落成,不僅是安徽文化事業提升的標誌,更對全國書法事業的發展與推動,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和積極的社會影響。
這項大手筆的文化工程,正是由李士傑擔任院長的安徽省書法藝術研究院引資建造。
李士傑是一個癡迷追求書法藝術、傾心奉獻文化事業的突出代表。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安徽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安徽省書法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書法院特邀研究員、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他成長在農村,青年從戎,壯年從政;自幼癡迷於書法藝術,積極參與書法事業的各項活動,成為中國書法事業戰線不可多得的奉獻型人才和優秀的書法家,在全國書壇贏得了較高的聲望。
“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是李士傑非常喜歡的《論語》裏的一句話。他的人生之路,處處體現著一個智者、仁者和勇者的足跡。這位來自草根的漢子,並不相信什麼先知先覺的唯心論、天命論,他具有超強記憶力和超凡的理解、判斷、決策能力,他的專注與不舍,來自於他的人生積澱與信念升華。李士傑說:“我愛書法,我願為中國傳統文化奉獻自己的一切……”
讓我們走近李士傑,走近他墨海飄香、大氣磅礴的文化人生。
出身軍營鍾情文化
李士傑天性好學,知識和書籍對於他就像陽光和空氣,不可或缺,構築了他神聖的文化追求。他在貧瘠的歲月中完成基礎學業,1969年當兵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入伍後,他利用一切可自己支配的時間,刻苦自勵,堅持學習。除漢語言文學外,他特別迷戀哲學和藝術類圖書。在杭州服役期間,幾乎通讀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經典著作和能找到的書帖。一部艾思奇編著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原理》的主要論點,他幾乎倒背如流。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浙江省圖書館門前的廣場台階上都會有他的身影,在那裏他一讀就是一天……
李士傑的癡愛書法,發端於幼時偶得的一部《康熙字典》———同村一位鄉賢贈給他一部影印本《康熙字典》,這套豪華的精神大餐使年少的李士傑不光迷戀上了讀書,字典中雋秀的楷書字體,更使他初識書法之美。自此,書法的情愫在他心中滋長,他遍尋名帖,開始了苦中尋樂的臨帖生涯……
幾十年後的今天,老戰友們相聚,還時常會提及士兵“書癡”李士傑的趣事:“那時候津貼不多,舍不得買墨汁,他就到炊事班收集煙囪灰,用水摻和在舊報紙上練字……在野營拉練的間歇,他也有用樹枝在地上劃字的習慣……想想從前,難怪他有今天的書法成就!”
沒有速成的文化品質,一個人的文化品質的形成,是一件貫穿始終的辛苦修為。李士傑不僅善思敏悟、聰慧過人,更是公認的勤奮型典範。外出途中,從來都是手不釋卷;寄宿旅館,也不間斷臨摹研習。他工作上果斷利落,雷厲風行,學術上孜孜矻矻、精細如發,貫穿著典型的軍人風範和文化達人的雙重性格。日常生活中,書法滲透到他生活的全部,他習慣於用毛筆批寫公文、寫信、做筆記,並廣臨碑帖,深入學古,鍥而不舍。
組織任命曾經商海
1982年,李士傑從部隊轉業,先後出任宿州市(原縣級市)燃料公司人事股長、副經理、經理、物資局長等職務。1992年,已經在商業管理崗位淬煉十年的李士傑,被提拔為宿縣地區商業局副局長。時值鄧小平同誌南方談話不久,市場經濟建設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寫入了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此時的李士傑,已表現出了前瞻性的市場意識。在上級有關領導的支持下,他馬不停蹄地考察了沿海的“三資企業”,考察的結果讓李士傑豁然開朗,更堅定了改製的信念。雖然宿州當時還沒有擁有獨立自主經營權的有限公司,但有關領導還是認為:李士傑的想法符合改革精神!於是,地、市體改委以“試點”的名義批文同意他成立“有限責任公司”。他堅持“意識領先、立足市場、產業定位、重在效率”的戰略思想,努力捕捉市場的亮點,適時調整資本運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短短5年時間,一個僅幾十萬元起家的小公司,迅速發展成為在華東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中型能源類商貿企業。
對事業的執著,對市場的超前定位,雷厲風行的工作效率,使得李士傑成了當地知名的扭虧和資本增值專家。2003年,李士傑調入煤炭工業合肥設計研究院任處長,從此脫離了商海。告別了商海的喧囂,終於又有時間投入到他最鍾愛的書法事業和文化追求中去。
精誠所至鑄就書法與人生的雙重豪邁
熟悉李士傑的人都知道,他研習書法,有一個不是竅門的竅門:勤奮!別說一個業務活動密集的領導幹部,就是普通人也很難做到常年每日必揮毫三四個小時以上。幾十年來,他廣臨碑帖,深入學古,尤喜行草。諸如懷素的《千字文》、《自敘帖》;孫過庭的《書譜》;張芝的《冠軍帖》;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及近代於右任的《草書歌訣》等等,均愛之如命,潛心研磨。在出差途中,他常於車內暢背《書譜》等書法理論,他說:“《書譜》洋洋數千言,書論精湛,筆法精熟,墨彩奕奕,達到心手相忘之境界。孫過庭第一次提出書法藝術可以‘達其情性,形其哀樂’。縱覽曆史名帖,無一不是乘興揮寫、抒發感情的典範。”這些心得,已超越一般層麵上的泛泛之談。
2010年,《李士傑書法集》正式出版,著名書法家李鐸、周俊傑先生為該書作序。李鐸先生評其書、其人“基於傳統,廣收博取,不失己意,從而形成渾厚灑脫、寓巧於拙之厚重書風……觀其率真坦蕩、人品書品兼修之態,必將在書學道路上走出一條可喜之路。”周俊傑先生用充滿文學氣息的語調評述道:“從不斷接觸中,我深深感到,這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不以書法為生,不參加任何展覽以博取名利,他也從不以對人的資助索要任何人的作品,隻是在濡墨揮毫過程中享受著創造性的快樂……他的作品以勢取勝,字形跌宕,線條飛動,神足氣暢,頗具震撼力。”
文如其人,書亦如其人。
李士傑以他博大的胸懷、豪邁的性格、軍人的鬥誌和勤奮務實的人生態度不斷進取,積累融彙了豐厚的書法營養,造就了他氣象萬千的書法麵貌。其作品筆墨腴潤,恢弘大氣,特別是對於巨幅作品的把握和控製,做到了宏中見微,雄強中不失儒雅,厚重中又不失靈動。他像一位馳騁疆場的將軍,揮舞著如椽之筆在宣紙上縱情驅馳,表現出法度和才情有機的統一。
2009年,在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屆理事會上,李士傑當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2012年,李士傑在合肥煤炭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崗位上光榮退休。
退休後,組建了安徽省書法藝術研究院,成為一名專職書法人士。
2013年底,李士傑當選為安徽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至情至性忠誠真誠奉獻
在常人的眼中,李士傑是一個傳奇的人:他當兵從戎、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在槍林彈雨中洗滌過青春;他經商從政、報效國家,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過渡中得到了雙重曆練,且成就斐然;一生不懈的文化追求使他的書法藝術已厚積淳熟,退休之後,組建安徽省書法藝術研究院,又當選為安徽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引資建設中國書法大廈……他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皆能寫下輝煌的成功典範,著實令人豔羨,因而備受矚目,甚至被人猜忌。
然而,走近李士傑你才會發現,這個至情至性的漢子,骨子裏流淌的是文化的血,湧動著的是對家鄉、對文化真誠的愛!
李士傑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良好的品質修養,他常說:“我是一名部隊培養的黨員幹部,忠誠和奉獻是我的天職,而文化是我進步的力量!”因此,他在加強自身文化追求的同時,經常告誡他的從事家族企業經營的幾個弟弟妹妹,是黨的政策讓我們的企業有了發展機遇,要不忘黨恩,回饋社會,回報家鄉,反哺文化。因而在家鄉他和他的弟弟妹妹都有著慈善家的美譽,對社會公益事業有著突出的貢獻,對文化事業更是熱心備至。十幾年來,已有數千萬善款,通過他的引導捐獻給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特別在文化事業上,作為書畫之鄉、中國觀賞石名城的宿州,每逢籌辦重要展覽、節會,李士傑總會動員家族企業捐款資助,成為地方文化事業最忠實的積極推動者,受到中共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普遍讚揚。
一個從不賣字卻矢誌奉獻的書協主席印證著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積極踐行者的光輝形象!
作為一個文化大省的書協主席,李士傑從沒賣過一張字,卻拿出許多作品奉獻給書協,這在全國實屬罕見。
2013年當選為安徽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後,李士傑以老驥伏櫪的精神風貌更加熱情地投身於他一生鍾愛的書法事業。他心中裝著的不唯是個人的藝術追求,更是安徽書法事業的宏偉藍圖!他殫精竭慮謀發展,一心一意作奉獻,按照省文聯“出精品、拿大獎、推大師、強服務”的要求,率先在合肥舉辦了書法藝術培訓班,邀請國內名家授課,免費為全省書法新秀作輔導;他打破陳規,大膽選用德才兼備的基層書法人才到省書協任職;免費為全省近20個地市舉辦了《中國夢·全省各地市書法晉省展》,既檢閱了全省書法實力,推動了地方書法創作熱情,也為發展和扶植新人做好了鋪墊;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的講話精神,李士傑積極倡導並以身作則,嚴明律己,表率示人。他不慕名利,不索回報,積極奉獻,帶領書法家下基層,深入群眾,把書法藝術回饋給社會,獲得了積極的社會影響;他在公開場合莊嚴承諾,絕不用自己的書法作品謀取個人利益,並每年捐獻一批自己的書法作品,支持省書協的工作交流;特別是引資建設中國書法大廈,備受書壇關注,更為同道激賞,這一壯舉必將給書法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015-03-08期《人民政協報》2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