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閘門硐室施工與試壓工藝
防水閘門硐室施工與試壓工藝
1、注水
注水加壓試驗,使用NBB-250/60泥漿泵4台,泵量分為40、80、150、250L/min4檔,泵壓6.0MPa。布置2趟φ108mm× 4mm 管路,向水閘門前 40m 巷道內注滿水後逐漸加壓。開始試壓用3台泥漿泵同時啟動,壓力增至1.0MPa,並穩定20min,混凝土無滲漏;當壓力增至2.0MPa時,門牆西側出現2處滲水點;再增壓力至2.6MPa時,漏水量為 0.138m3/h。這時改用4台泥漿泵同時啟動,繼續加壓試驗,當壓力增至3.2MPa時,硐室主體段和後室接茬處的頂部開始漏水,預埋的滲壓計有壓力顯示,說明硐室四周進水,漏水量為 1.32m3/h。此後,隨著壓力增大,漏水量增加,直至壓力達到4.5MPa,漏水量為 10.62m3/h。最終壓力增至5.0MPa,持續15min,然後將壓力穩定在4.0~4.2MPa,經24.5h,實測漏水量為 8.8m3/h,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圖3)。
{C}
圖3 注水試驗係統平麵圖
1—防水閘門硐室;2—安全繩;3—探照燈;
4—木垛;5—測水堰;6—測試硐室;7—水壓表;8—注水管;
9—供水管;10—水倉入口;11—擋水牆;12—水溝中心線;13—泥漿泵
卸壓力後,打開閘閥放淨巷道裏的積水,再打開防水閘門檢查,發現前室巷道四周有滴水,約5h後滴水才不明顯。同時觀察到在前室和硐室連接處周圍有一道環形裂紋。
2、測試
在混凝土內埋設CJP應變計,3個為1組,布置成L形,分別代表沿巷道軸線方向、垂直軸線方向及45°方向。按設計要求,應變計埋設在硐室拱部13組;硐室左側牆(順來水方向)16組;硐室右側和底部各埋設6支鋼筋計和3支滲壓計,表麵應變片20片,分別測硐室近水麵巷道混凝土體內與門框附近混凝土內鋼筋計應力,以及側牆肩部與拱頂肩部滲透壓力情況。從鋼筋計和應變計測得的數據03manbetx ,硐室頂部結構及配筋等設計是安全可靠的。在相同水壓下,工業性試驗的應力高於模擬實驗應力。當水壓力超過2.1MPa時,滲壓計壓力突然升高,說明硐室承受的載荷增加,作用於 16m2 淨斷麵上的高壓水逐漸滲入混凝土,迎水斷麵逐漸擴大,直至 60m2 左右。另外,頂部的應力小於側牆上的應力,是因為頂部為拱形結構,其空間作用麵小;門硐斷麵狹窄且成矩形,兩側牆高,其空間作用麵大。這一測試結果和理論計算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