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水長流的小日子
“我的東西搬哪去了,怎麼不見了?”2014年我們家因拆遷,搬進了樓房,我往家裏添置了幾件新的家具,感覺原來住平房,家裏的大立櫃、組合櫃等擺進去不太“配套”。幫忙搬家的人很多,大多是親朋好友,新樓房寬敞明亮,新家具鋥光瓦亮,大家都很高興,也很滿意。“我的東西搬哪去了”媽媽見沒人理睬自己,加大了嗓門問道。
“嗯,你是說你的那些‘古董’吧,已經很舊了擺在樓裏也不般配”,“看你閨女多好,給你買來這麼多新家具,多好”“是啊,不錯,挺好……”聽著親朋好友的誇讚,我自己很是受用,也非常得意。“這孩子,買東西也不打個招呼,我的東西呢,我還要用呢?”媽媽似乎不太高興了,衝出去找她的“寶”去了。最後,在媽媽的執拗下,硬是把縫紉機和兩個扣箱從地下室搬進了新家,原本協調的家,被媽媽搞得“麵目全非”。
我當時就有些不高興了,可媽媽壓根沒理我。直到晚上,親朋好友都散了去,媽媽才肯理我。“孩子,咱家那些家具都好好的,你說你,一聲不哼,買那麼多,不是浪費嗎?企業形勢又不好,你總是這麼亂花錢,顧首不顧尾的,什麼時候才能長大,跟你說了多少遍了,日子要細水長流才能過好……”
那一晚我和媽媽一起睡,也許是忙了一天,累了吧,媽媽很快入睡了,可我卻翻來覆去睡不著。“日子要細水長流”,媽媽的治家之道,我曾引以為傲,卻不知曾幾何時卻將其拋在了腦後。
還記得小時候,媽媽給我改製的背帶花邊裙、小洋裝,拚接的長短不一的毛衣等款式各異的服飾,一度引來小夥伴們的羨慕,那時的自己是那樣的“神氣”,也因此多了些許自信。
就是在97年的時候,在原兩渡礦上班的爸爸,工資發放不是很正常,而我們這個四口之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緊靠爸爸一個人的工資來維係,當時我上技校,弟弟讀高中。然而媽媽並沒有因此讓我和弟弟受“委屈”,她一邊操持著家務,一邊接一些裁裁剪剪、縫縫補補、編編織織的活來補貼家用,我們依然有零花錢用,依然有“新衣服”穿,當時的自己過得很是“安逸”,也因此更加自信。
慢慢地自己長大了,參加工作了,掙工資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隻喜歡穿自己買的新衣服,而不再喜歡媽媽準備的新衣服。這時候的媽媽更多的是將我不穿的衣服改製後來穿,給她買了新衣服也不穿,還招數落,總喜歡穿“自製牌”的,還說自製的穿起來舒服。
那時對媽媽似乎有些不理解,覺得家裏條件好些了,完全沒有必要那樣節約,認為媽媽思想古板,不懂享福。兒子也總問“姥姥,咱們家沒那麼窮吧?”媽媽卻不厭其煩的像說我似得和兒子念叨:“日子要細水長流,爸爸媽媽掙錢不容易,你要懂得節約……”
過年了,侄女穿著小翻領中袖皮衣,“蘿卜形”皮褲,下配一雙小皮靴,很是“帥氣”。兒子不禁有些羨慕了,問道:“誰給你買的新衣服,真漂亮,一定很貴吧!”侄女嘴一撇驕傲的答道:“我奶奶給我買的”。兒子有些生氣了,姥姥真偏心,聽著兒子的嘟囔,我不免有些臉紅,熟不知侄女的漂亮新衣是用我不穿的衣服改製的。
回家後,我解釋給兒子聽,兒子覺得有些神奇,佩服地說道:“姥姥真厲害,你還有沒有不想穿的衣服,趕緊讓姥姥也給我也做一套……”原來媽媽的“手藝”,很得零零後追捧,一直引領時尚,從沒過時。是我錯了,又是一個難眠之夜,從小到大,一路成長,沒有媽媽的“手藝”,哪來我的“安逸”,沒有媽媽的“勤儉”,何來我的“舒適”,沒有媽媽的“細水”,又怎換來全家的“長流”。
天氣冷了,該穿棉鞋了。“呀,這鞋子的皮蹭掉了些許,不行,出去重買一雙吧”,“不用了媽,還能穿,過年再說吧”,“知道了兒子,不買了。”將鞋子擦亮,與兒子攜手出門,十二月冬寒料峭、臘梅飄香,一場初雪過後,空氣是格外的清新,心情是異樣的好,送兒子坐上通往學校的火車……
生活的智慧從媽媽的“細水”裏得到積累並升華,不用任何言語表達,卻是一筆價值不菲的“長流”財富,賜予我自信,教會我成長。(汾西礦業兩渡煤業公司 張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