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礦工撐起安全通道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康紅普
在煤炭行業,特別是在煤炭企業,康紅普的名氣非常大,這不僅緣於他淵博的學識、豐碩的成果、高超的技術,更因為他十分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煤炭企業的技術需求,重視解決煤炭企業生產實踐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康紅普是《當代礦工》雜誌的老朋友,早在2002年,記者就對他進行過專訪。可即便有如此淵源,要采訪他也絕非易事。自2016年5月起,每次與他電話聯係,他都是在外奔波,采訪的事隻能一拖再拖,直到11月中旬才接到他接受采訪的電話。
2016年11月15日,在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康紅普接受了由中國煤炭學會主辦的《當代礦工》雜誌記者的專訪。十幾年不見,康紅普一如當年,文質彬彬,精力充沛,厚厚的眼鏡後麵透露出睿智的目光,給人的感覺是和善、謙遜。采訪過程中,他思路清晰,思維敏捷,語調平和舒緩,不急不躁,讓記者再次領略到了他剛柔相濟、孜孜探求的性格。
1991年9月,康紅普完成了中國礦業大學采礦工程係博士研究生學業,被分配到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開采研究所(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開采研究分院的前身),從事煤礦巷道支護理論與技術研究工作。在這個研究方向上,他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刻苦鑽研,已經整整25年了。
1991年是國家“八五”攻關的第一年,煤炭行業把“采準巷道組合錨杆支護技術”作為重點項目進行攻關,北京開采研究所成立了專門的巷道支護室。康紅普認為自己很幸運,剛參加工作就加入到了“八五”攻關項目的研究工作中。為加快項目進度,他長期深入山東新汶、遼寧鐵法等煤礦現場進行技術指導與服務,得到了局礦領導、工程技術人員的認可與好評,錨杆支護技術也在井下試驗成功,並得以推廣應用,解決了礦區回采巷道的支護難題。
1996年是康紅普最難忘的一年。這一年,他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獎學金,赴英國諾丁漢大學礦物資源工程係進行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這也是煤炭係統首次獲得該項榮譽。在國家“八五”攻關項目剛剛結束,技術和裝備都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提高的時刻,遠赴當時世界上錨杆支護技術比較先進的英國學習,他異常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為了在短時間內迅速了解和掌握國外的先進技術,他夜以繼日,廢寢忘食,進行計算機數值模擬03manbetx ,經常一幹就是一個通宵。一年中,他以驚人的速度掌握了當時兩種比較先進的計算軟件。諾丁漢大學圖書館,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裏茲大學岩石力學實驗室,部分錨杆支護材料生產廠家,一些國際會議和展覽,都閃現過他年輕而匆忙的身影。回國時,他的行李非常的簡單,除了滿滿一箱子的資料、樣品,便是滿腦子對英國的巷道支護技術的了解與體會。
1999~2001年,他主持完成了“潞安礦區煤巷錨杆支護成套技術研究”重大項目,從支護理論、地質力學測試、支護設計、材料、施工工藝及監測技術等方麵進行了全麵、係統的攻關研究,成功支護了多條困難巷道,在確保安全的同時節約了大量的支護費用。同時,該項目開創了“高起點、實用性和成套性,集中攻關、整體推進、產學研結合”的錨杆支護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模式。之後,全國多個礦區采用這種模式完成了本礦區的巷道支護工藝改革工作。此項研究成果獲得了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以後,康紅普對深部與複雜困難巷道支護理論及技術進行了重點攻關研究,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課題“大斷麵煤巷錨杆支護技術與材料研發”、國家863計劃課題“高地壓圍岩控製技術與裝備研發”及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煤礦鬆軟破碎煤岩體環保節約型化學加固材料及技術合作研發”等國家項目,在深部與複雜困難巷道支護理論、支護設計、支護材料與構件、施工機具與工藝等方麵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達到國際先進及國際領先水平,解決了多個礦區的巷道支護難題。2014年,“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采關鍵技術及裝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另外還有6項成果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煤岩體地質力學測試理論與技術是康紅普的另一個研究方向,從1999年到現在已進行了十幾年連續不斷的研究,先後主持完成了科技部科研院所技術開發研究專項資金項目、社會公益項目,以及國家973計劃課題“深部煤岩體應力場與采動疊加效應”。通過這些課題的研究,他提出了煤岩體地質力學參數快速測試方法,開發出我國煤礦第一套井下煤岩體地質力學快速測試係統,實現了煤礦井下煤岩體地質力學參數的快速、大麵積測量,並在全國完成了30多個礦區的地質力學測試工作,為礦井設計、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選擇、支護設計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參數。2011年,他主持完成的“煤礦井下地質力學原位快速測試及圍岩控製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實踐出真知,真理在現場。”這是康紅普的信條,也是他一到煤礦就要下井的真正原因。
康紅普說:“搞工程技術,實踐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出現了問題,到了礦上,不用多說,先下井看看,不然根本無從下手。看了以後,心中有數了,再上來解決問題。要把技術搞好,必須要到現場,下現場越多,了解越多,解決問題的方案就越多。在現場,有些問題很複雜,看得越多,幹得越多,經驗就越豐富。誰對現場了解,誰就最有發言權。”他說,“經常下現場,多向一線的技術人員學習,多向工人學習,理論聯係實際,才能使自己的理論與技術水平得到升華,然後再把自己掌握的理論與技術應用於現場,這是一個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很好機會。”當記者問起“哪一時期對您影響最大”這個問題時,康紅普很認真地說:“從1992年到1994年,這三年井下試驗的工作經曆,使我對礦山、對礦工了解很多,對自己所從事的科研工作的意義有了更深、更全麵的理解。那時,我們與工人一起下井跟班工作,有時在井下一幹就是十六七個小時,甚至超過二十四小時。煤礦工人一年四季都在井下,環境惡劣,打眼放炮嗆得人喘不過氣來。作為一名專攻煤礦巷道支護技術的科研人員,搞好巷道支護是我的責任。這不僅對井下工人的安全有益,而且能提高礦井的效益。一線工人那麼艱苦,工資待遇又比較低。通過我們的技術,能給礦井帶來效益,能讓礦工增加收入,我感到欣慰。”
康紅普用行動兌現了他的這番話。從1991年博士畢業至今,他的足跡遍布山西、河北、內蒙古、山東、安徽、江蘇、遼寧、河南、新疆、陝西、甘肅、寧夏等省(自治區)的數十個礦區。熟悉他的人都說:“康紅普的日程表上沒有節假日。”這種吃苦精神,這種對工作的熱情和投入,讓我們了解了一個煤炭科技工作者的太陽石精神。
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時,康紅普還十分重視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與工程化,使科研成果盡快轉化成生產力。他組織開發了多種巷道支護加固材料、安全與礦壓監測儀器,並建立了一定規模的加工廠。2003年,他牽頭組建了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第一支綜掘隊,實現了從技術、設計到產品、工程的全麵承包;2008年啟動了注漿加固工程承包,之後得到快速發展;2010年又組建了綜采隊,實現了煤礦整體生產組織與管理的承包。目前,巷道掘進與支護、注漿加固工程承包及煤礦生產運營已成為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開采研究分院的重要經濟支撐。
康紅普及其團隊的科研成果已廣泛應用於我國20個省(自治區)的60多個大中型礦區,應用條件幾乎涵蓋了我國煤礦的各種巷道類型,解決了大量巷道支護難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了我國煤礦巷道支護技術的改革與發展,提升了巷道圍岩控製技術水平。1990年,我國國有重點煤礦煤巷錨杆支護所占比重僅有5%。而目前煤巷錨杆支護率平均達到75%,有的礦區甚至達到90~100%。
2015年,康紅普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說:“這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作為院士,首先應該是某一技術領域的領軍專家,所以要繼續在煤炭安全高效開采、岩層控製技術方麵不斷攻關研究,不斷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二要加大培養年輕人的力度,任何一個工程項目,一個人是做不了的,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充分發揮團隊每個人的優勢,這樣才能取得高水平的創新成果。培養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三要繼續弘揚科學精神,維護科學道德,發揚優良學風,以身作則,唯真求實,淡薄名利,踏實工作,發揮表率作用。此外,在戰略谘詢和高端智庫建設方麵,要加強學習,不僅要學習專業技術,而且要學習本專業以外的知識,不斷拓寬知識麵,拓寬思路。要提高認識問題的水平和把握全局的能力,站在行業、國家的高度思考問題,增強全局意識,為行業和國家的發展建言獻策。”
除了承擔繁重的科研、經營、管理工作外,康紅普還肩負著培養研究生的重任。1998年,康紅普被聘為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采礦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導師,2001年又被聘為采礦工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導師。他說:“培養人才,特別是培養青年人才,是科學研究的源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為國家培養人才是需要,更是義務。”
康紅普培養研究生的方式基本上是“三步曲”。第一步是讓學生學習好基礎理論與先進技術,掌握從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第二步是要求學生必須肯吃苦,能夠深入到煤礦現場,了解煤礦井下的真實情況;第三步是盡量讓學生獨立承擔一些項目或者項目的一部分研究內容,促使他們快速成為獨當一麵的科研人才。另外,他還積極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參加各種培訓班和會議,以了解最前沿的技術動態。
康紅普說:“隻有充分了解煤礦現場,掌握前沿技術動態,才有可能把科研工作做好。”截至目前,他指導的研究生中,已有16位博士、17位碩士畢業。
康紅普長期工作在煤炭科研一線,通過潛心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先後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等榮譽,並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孫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獎等多項獎勵,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
就在記者完成這篇報道期間,康紅普已經離開北京,再一次趕赴礦區進行技術指導。
當他行走在幾百米深的井下時,人們不一定能注意到他,因為他和無數煤礦工人一樣樸實無華,卻又閃爍著烏金般的奪目光彩。在深邃的礦井下,在悠長的巷道中,在艱苦的工作麵,他帶領著他的科研團隊,為企業開發高效生產工藝,向礦工傳授先進生產技術。在他的心中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讓煤炭工業越來越蓬勃發展,讓煤炭開采越來越安全高效,讓煤礦職工越來越幸福。
人物簡介:康紅普,1965年生,山西五台人,1985年畢業於山西礦業學院(現太原理工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同年考入中國礦業大學采礦工程係繼續研究生學習,並於1988年、1991年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91年9月分配到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開采研究分院(原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開采研究所)從事科研一線工作,專攻煤礦巷道支護技術,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煤炭行業項目60餘項,提出預應力支護理論,形成了以煤岩體地質力學測試技術為基礎、以錨固與注漿加固為核心的煤礦巷道安全高效支護成套技術體係,有4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0餘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13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現為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煤炭學會常務理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開采研究分院院長,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來 源:中國煤炭學會
編 輯:嶽燕京 趙 奇 李 錦 朱曉莉 於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