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長壁工作麵采動壓力

作者:佚名 2017-12-28 09:15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長壁工作麵采動壓力

工作麵周圍岩(煤)體內的應力和作用在支護物上壓力的統稱,又稱工作麵礦山壓力或礦壓。在工作麵地壓作用下引起的一係列力學現象,如頂板下沉、支架變形與折損、煤壁片幫以及在特殊情況下發生的局部冒頂和頂板沿工作麵煤壁切落(大冒頂)等,稱工作麵地壓顯現或礦壓顯現。
煤係地層是由強度較弱的層狀岩石所組成。隨著工作麵的推進,上覆岩層將引起程度不同的移動,並波及到地表。上覆岩層中由破斷岩塊組合的岩體結構形式及穩定性,是決定工作麵地壓顯現的基本因素。
開采後的上覆岩層可分為冒落帶、斷裂帶和彎曲下沉帶。冒落帶呈規則或不規則排列,高度一般為采高的2~5倍;斷裂帶在冒落帶之上,雖已斷裂成塊,仍整齊排列,在彎曲下沉過程中互相鉸接平衡;彎曲下沉帶位於斷裂帶之上,岩層破壞較小。
從斷裂帶往上存在著一係列岩塊互相鉸接的岩拱,使上覆岩層的重量通過岩拱轉移到工作麵周圍的煤體、煤柱和采空區內逐漸壓實的充填物或垮落矸石上,形成支承壓力,使工作麵支架上的受力遠小於上覆原岩的重量。
頂板 煤層上方的岩層。根據上覆岩層的冒落情況及岩層和煤層的相對位置,可分為:
直接頂 位於煤層之上的一層或幾層岩層。通常為泥質頁岩、頁岩和砂質頁岩等較易冒落的岩層。
偽頂 位於煤層和直接頂之間,和采煤同時冒落的薄層岩層。通常為強度低的碳質頁岩、泥質頁岩等,厚度在0.3~0.5m以下。
老頂 位於直接頂之上的厚而堅固難冒的岩層,少數也有直接位於煤層之上。通常由砂岩、石灰岩和砂礫岩等岩層組成。在采空區上部老頂能維持很大的懸露麵積而不隨直接頂同時冒落。
地壓顯現 隨著工作麵的推進,地壓顯現程度不斷變化。直接頂第一次在采空區的大麵積冒落稱直接頂初次垮落。此時,工作麵切頂線到開切眼煤幫的距離叫初次落頂步距,可用來衡量工作麵頂板的穩定性。老頂第一次的斷裂與下沉稱為初次來壓。它將使工作麵頂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劇增加,支架壓力增大,地壓顯現程度比較劇裂。初次來壓後,工作麵每往前推進一定距離。老頂就相應地出現斷裂與下沉,支架壓力增大,工作麵地壓顯現明顯增劇,並呈周期性,稱周期來壓。
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是長壁工作麵頂板岩層移動過程中的現象。來壓期間,在工作麵采取相應的措施,就能保證安全生產。在煤礦的長壁工作麵,頂板下沉及煤壁片幫等均屬常見的地壓現象。中國的多數頂板02manbetx.com ,發生在老頂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階段,此時如控製不當,形成局部冒頂和大冒頂,將危及安全,影響生產。
工作麵發生局部冒頂,常是由於局部空頂過大、支護不及時和支架架型選擇不當所致。若支架工作阻力不足,將引起頂板的台階下沉,甚至沿煤壁切落,形成工作麵大冒頂。
當頂板為砂岩、礫岩等厚實性岩層時,頂板常能在采空區懸露數萬甚至數十萬平方米。當煤柱逐步失去支撐能力後,頂板會產生瞬時大麵積冒落,形成強烈震動與暴風,稱頂板大麵積來壓,是礦井的嚴重災害。中國大同煤礦自1956~1980年共發生大麵積來壓達40餘次。
影響工作麵地壓顯現的主要因素有:直接頂、老頂的岩性與厚度,采高,煤層傾角,采深,節理,裂隙與地質構造,工作麵推進速度,煤回采工藝包括支架型式與規格、控頂距大小等參數。
長壁工作麵地壓假說 長壁工作麵地壓現象最一般的科學概括,它對於理論研究和作業指導具有一定的意義。
壓力拱假說 傳播最廣泛的經典假說之一,德國人哈克(W.Hack)和吉利策爾 (G.Gillitzer)於1928年提出。借用巷道頂板岩石的成拱作用,認為長壁采煤工作麵自開切眼起也形成壓力拱,隨工作麵不斷推進而擴大,直至拱頂達到地表為止。此後,壓力拱繼續擴伸(圖1[煤層頂板和底板中的壓力拱]),在工作麵前方煤體內形成前拱腳a;後方垮落岩石上形成後拱腳b。a、b均為應力升高區;工作麵則處於應力降低區。支架承受的壓力僅為上覆岩層重量的百分之幾。底板和頂板一樣,也存在相似的壓力拱。
壓力拱假說能正確解釋圍岩卸載原因,但未能說明岩層變形、移動和破壞的發展過程以及圍岩和支架的相互作用。
懸臂梁假說 它是另一經典假說,受許多學者擁護,是由德國施托克(K.Stke)於1916年提出,後得英國弗蘭德(I.Friend)、蘇聯格爾曼(..)等支持假說認為工作麵和采空區上方的頂板可視為梁,一端固定在前方煤壁

上,另一端可自由懸露或支撐在支架和垮落岩石上(圖2 [頂板懸臂梁])。當頂板由幾層岩層組成時,形成綜合懸梁,在變曲下沉後,被垮落的岩石支撐,可能僅產生彎曲而並不折斷。當懸伸長度很大時,發生有規律的周期性折斷,可能引起周期來壓。懸臂梁假說可解釋以下事實:工作麵近煤壁處,頂板下沉最小,支架載荷也小;隨著離煤壁距離越遠,下沉與載荷越增大;工作麵前方存在支承壓力和工作麵出現周期來壓等。但計算所得的頂板下沉和支架載荷與實際情況不盡吻合。
鉸接岩塊假說是蘇聯庫茲涅佐夫於19501954年提出,認為工作麵上覆岩層的破壞可分兩帶,即不規則垮落帶和其上的規則移動帶。不規則垮落帶分上下兩部分,下部垮落時,岩塊雜亂無章;上部垮落時,則按原有方向較規則地排列。兩者的高度是采厚、鬆散膨脹係數與垮落岩層厚度的函數。規則移動帶的岩塊相互鉸合形成一條多環節的鉸

鏈,規則地在采空區上麵下沉,見圖3[鉸接岩塊假說的頂板岩層不同分布]。假說認為工作麵支架存在兩種不同的工作狀態。當規則移動帶(相當於老頂)下部岩層變形小而不發生折斷時,不規則垮落帶岩層(相當於直接頂)和老頂間就可能發生離層,支架最多隻承受直接頂折斷岩層的全部重量,故稱支架處於“給定載荷狀態”。當直接頂受老頂移動影響折斷時,支架所受載荷和變形取決於規則移動帶下部岩塊的相互作用,載荷和變形將隨岩塊的下沉不斷增加,直到岩塊受已垮落岩石的支承達到平衡為止。這種情況稱為支架的“給定變形狀態”。假說對支架和圍岩的相互作用作了較詳細的03manbetx ,但它缺乏岩塊與岩塊之間力的03manbetx
中國學者在鉸接岩塊假說基礎上進行研究,發展了該學說。認為對工作麵地壓顯現影響較大的是斷裂帶岩層。帶中已破斷的岩塊如同磚石結構的砌體,形成的平衡結構可稱為“砌體梁”。外形是梁,實質是拱。
他們提出開采後的上覆斷裂帶岩層可分為三個區,見圖4[a砌體梁平衡假說的斷裂帶分區b結構力學模型]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