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早上還未起床,已聞到廚房裏飄來的陣陣清香,抽動鼻翼深吸幾口氣,有糯米的清香,大棗的甘甜,還有花生米、豆子那特殊的香味,是母親在廚房熬粥。不僅納悶,母親怎麼一大早就起來熬粥呀,一般不是下午喝粥嗎?拿過手機看看時間,還尚早,打開朋友圈,鋪天蓋地的“臘八節”問候迎麵撲來,原來今天是“臘八節”,難怪母親起得大早,記得以前奶奶說過:臘八粥一定要在太陽升起之前喝,不然小孩會得紅眼病,雖然已經知道這毫無科學依據,但這個習慣卻一直保留了下來,而母親之所以這麼早就起來熬粥,隻是為了在我上班之前能喝上一碗熱粥。我猜想母親昨晚一定又晚睡了,因為臘八粥的食材要提前泡好,熬好的粥才更好喝。這時我們家的傳統,隻是熬粥的那個人從奶奶換成了母親。
“臘月八,眼前花,還有二十二天過年啦,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年的臘八節,奶奶站在爐子旁,一邊用鐵勺緩緩的攪動著鍋裏的粥,一邊哼著這首民謠,爐火照在她的臉上,安靜慈祥。就像民謠中唱的那樣,喝了臘八粥,過完臘八節,紅紅火火的年味就拉開了序幕。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 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一般臘八節過後,學校就放寒假了,對於愛吃愛玩愛熱鬧的孩子來說,還有比過年更激動更興奮更開心的事嗎?
還記得小時候,奶奶給我講關於“臘八節”的由來,不同於樹上記載的是為了祭祀,祈求五穀豐登。相傳有那麼一家人,老兩口吃苦耐勞,節儉持家,攢下萬貫家產,誰知道生了個兒子不爭氣,娶了個媳婦又敗家,父母走後,沒幾日就將家業揮霍一空。隻能靠親鄰接濟過日,到了臘月初八這天,天氣寒冷,突降大雪,夫妻二人饑寒交加,家裏實在找不到吃的,正餓的頭暈眼花時,卻看見牆角一隻小老鼠,叼著半個玉米棒子鑽到了洞裏,小兩口扒開老鼠洞,找到了一堆五穀雜糧,玉米、黃豆、麥粒,小兩口不禁感慨,連一隻畜生都知道辛勤勞作,積攢口糧,何況人哉?熬了一鍋熱乎乎的雜糧粥,靠著老鼠積攢的口糧,小兩口度過了寒冬,來年耕種田地,借種播種,辛勤勞作,獲得了大豐收。小兩口為了讓子孫後代牢記這個教訓,每年臘月初八,就用雜糧熬粥,祭祀祖先,告誡子女,久而久之,這一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奶奶說:這熬粥呀就像過日子,食材要精挑細選,不能摻一點沙子,不然這一鍋粥就不能喝了,做人也一樣,再好的人,染上了惡習,這一輩子也就毀了。食材放進鍋裏,要大火燒開小火慢熬,千萬不要心急,過日子就要心平氣和,不能毛躁。前幾天看到一首詩,“人生好比粥一鍋,煎熬滾煮耐琢磨,宜疾宜俗看火侯,酸甜苦辣自張羅”。將熬粥比擬為人生不無道理,人生的意義就像這臘八粥,重在熬,而自己就是那個掌勺煲粥的人,放什麼材料全看你,放蜜甜,加鹽鹹,粥的滋味全在自己,隻有步驟分別,有條不紊,精挑細選,慢火細熬,才能從容自在。
正思索間,母親的粥已熬好,一小碗一小碗放在餐桌上,冒著香氣透著溫暖,紅白相間的熱粥盛在藍青花瓷的碗裏,一粒粒米、豆珠圓玉潤,在黏糊糊的稠液中透著瑩瑩的亮光,霎時美觀。嫋嫋的熱氣像仙女的輕紗升散開來,空氣裏彌漫著甜絲絲、香噴噴的味道,未曾入口已甜至心裏,還有誰能抵擋這香味的誘惑,滿滿的舀上一勺,美美的送入口間,入口即化,咂一砸,品一品,那味道那感覺,簡直就是人間美味。母親熬得臘八粥真是豐盛,糯米、大棗、花生米、蓮子、百合、葡萄幹、各種豆類,還放了我最愛吃的麥仁,差不多有十二三種之多。臘八這天很冷,人常說:臘八臘八,凍掉下巴,但喝了母親這碗粥,從頭到腳都透著溫暖,這不僅僅是碗營養滋補又裹腹的臘八粥,這碗粥裏盛著的是母親滿滿的愛。喝過熱乎乎的八寶粥,我出門上班,路上還有積雪,迎麵吹來的風依然寒冷刺骨,但我一點都沒覺得冷,帶著暖暖的心踏上工作之路,迎著曙光,走向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