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處煤礦要關,3209座待定!
我國9萬噸及以下的煤礦產能1.26億噸 2018年去產能任務依然艱巨
3月27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2017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止目前,全國30萬噸以下煤礦數量仍有3209處、產能約5億噸,其中9萬噸及以下的煤礦數量1954處,產能1.26億噸。2018年煤炭行業淘汰落後、提升優質產能任務依然比較重。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京發布《2017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年度報告指出,2017年全國原煤產量自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恢複性增長,全年原煤產量35.2億噸,同比增加1.1億噸,增長3.3%。
2017年,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占全國的94.3%,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內蒙古、山西、陝西、新疆、貴州、山東、河南、安徽等8個億噸級(省區)原煤產量30.6億噸,占全國產量的86.8%。其中,晉陝蒙三省區煤炭產量占全國的66.82%。
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54萬億元,同比增長25.9%,利潤總額2959.3億元,同比增長290.5%。
以下是發展報告內容摘要:
1 行業改革發展取得新進展 (一)化解過剩產能取得成效。2017 年,煤炭行業超額完成年初提出的1.5 億噸目標任務;據相關部門數據,2016年以來累計完成煤炭去產能 5 億噸以上。煤炭產能利用率達到68.2%,同比提高 8.7 個百分點。
(二)煤炭開發布局不斷優化。2017年,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占全國的94.3%,同比提高 0.6 個百分點。內蒙古、山西、陝西、新疆、貴州、山東、河南、安徽等 8 個億噸級(省區)原煤產量 30.6 億噸,占全國產量的86.8%。其中,晉陝蒙三省區煤炭產量占全國的 66.82%。
(三)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2017 年底,全國煤礦數量減少到 7000 處以下。其中,年產 120 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達到 1200 多處,產量占全國的75%以上;建成千萬噸級特大型現代化煤礦 36 處,產能 6.12 億噸/年;在建和改擴建千萬噸級煤礦34 處,產能 4.37 億噸/年;30 萬噸以下小型煤礦減少到 3200 處、產能 3.2 億噸/年左右。前 4 家大型企業產量 9.33 億噸,占全國的 26.5%,同比增加1.12 億噸、提高 2.4 個百分點。
煤電聯營與煤電一體化發展迅速。2017 年底,煤炭企業參股、控股電廠權益裝機容量 3 億千瓦,占全國火電裝機的27.1%。煤炭由單純燃料向燃料與原料並重轉變取得成效。煤製油、煤製烯烴、煤製氣、煤製乙二醇產能分別達到 800 萬噸/年、800 萬噸/年、51 億立方米/年、270 萬噸/年。
(四)企業兼並重組有序推進。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合並重組;中煤能源兼並重組國投、保利和中鐵等企業的煤礦板塊;中煤平朔、山西大同煤礦、晉能集團3 家煤炭企業與大唐、中電國際、江蘇國信等發電企業合作共同組建蘇晉能源公司,推動了煤電一體化發展的進程;甘肅省推動企業重組,組建能源化工投資集團,競爭力明顯提升。
(五)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產業協同創新共同體、煤炭行業礦區土地整治與生態修複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國際卓越煤礦瓦斯治理中心等相繼成立。
我國首座 TBM 施工長距離煤礦斜井(神東煤炭集團補連塔煤礦 2 號輔運斜井)建成啟用,首台全斷麵矩形快速掘進機投入使用,首台礦用全斷麵硬岩快速掘進機、首套煤礦大型護盾式快速掘錨裝備研製成功,8 米大采高采煤機、8.2 米超大采高智能輸送係統、3~4 米煤層千萬噸級智能化綜采成套裝備實現了國產化。全國大型煤炭企業采煤和掘進機械化程度達到 96.1%和 54.1%,同比分別提高 0.18 和 0.49 個百分點,回采工作麵單產、掘進工作麵單進分別達到 8.05 萬噸/(個·月)、156 米/(個·月),同比分別提高 0.2 和 7.6 個百分點;井工和露天煤礦原煤生產人員效率同比分別提高10.94 和 1.4 個百分點。
神華寧煤 400 萬噸/年間接煤製油、神華百萬噸煤炭直接液化項目等現代煤化工示範工程實現平穩運行,潞安高硫煤清潔利用示範項目打通全流程;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業示範項目建成投產,低階煤分級轉化、煤電/煤化工廢物協同處置與循環利用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2017 年,全行業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5 項、中國專利獎 14 項,其中,“煤製油品/烯烴大型現代煤化工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種旋流幹煤粉氣化爐”項目獲得中國專利金獎。
(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2017 年,全國原煤入選率 70.2%,同比提高 1.3 個百分點;礦井水利用率達到 72%,同比提高 1.4 個百分點;煤矸石綜合利用處置率達到67.3%,井下瓦斯抽采利用量達到 48.9 億立方米,大中型煤礦原煤生產綜合能耗、生產電耗分別達到11.6 公斤標煤/噸、21.2 度/ 噸,煤矸石及低熱值煤綜合發電裝機 3600萬千瓦;土地複墾率達到 49%,同比提高 1 個百分點。
建成了以同煤塔山、神華寧東為代表的一批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以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和徐州賈汪區潘安湖為代表的國家近代工業博覽園和生態旅遊示範區。
(七)煤炭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2017 年,煤炭經濟運行監測與協調機製不斷健全;《煤炭購銷合同示範文本》得到越來越多煤炭供需企業認可和采用;“煤炭中長期合同”製度和“基礎價+浮動價”定價機製、防範價格異常波動製度、最低和最高庫存製度、調峰和應急儲備產能製度、社會責任企業製度等市場化、法製化機製逐步確立,為保障煤炭穩定供應、維護行業平穩運行發揮了積極作用。
(八)國際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與美國西弗吉尼亞州簽署框架協議,投資837億美元開發該州頁岩氣、電力和化工生產項目;兗煤澳洲報價高達 26.9 億美元並購力拓資產,兗礦集團獲得厄瓜多爾多個有色金屬礦權;陝煤化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布局石油煉化、煤炭資源勘探、煤化工、煤電一體化等項目;盤江集團承擔“長沙—布達佩斯”整個線路的運營、銷售以及貨物清關配送任務,我國煤炭工業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2 2017 年煤炭經濟運行情況 (一)煤炭產量增加。全國原煤產量自 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恢複性增長,全年原煤產量 35.2 億噸,同比增加 1.1 億噸,增長 3.3%。(圖 1)。
圖1 2006-2017年全國煤炭產量
(二)煤炭進口增加、出口下降。2017 年全國共進口煤炭 2.71 億噸,同比增加 1547 萬噸,增長 6.1%;出口煤炭 817萬噸,同比下降7%;煤炭淨進口2.63 億噸,同比增加 1609 萬噸,增長 6.5%。(圖 2、圖 3)
圖2 2017年全國煤炭進口量
圖3 2017年全國煤炭出口量
(三)煤炭運輸量大幅增加。2017 年全國鐵路發運煤炭21.55 億噸,同比增加 2.53 億噸,增長 13.3%。(圖 4)
圖4 2017年全國鐵路煤炭運量
(四)煤炭庫存恢複到正常水平。2017 年全社會存煤繼續下降。年末,重點煤炭企業存煤 6100 萬噸,同比減少 2284 萬噸,下降27.24%。全國統調電廠存煤 10712 萬噸,同比增加 295 萬噸,增長2.8%,可用 18 天。(圖5)
圖5 2017年重點煤礦及統調電廠煤炭庫存量
(五)煤炭市場化價格機製形成。2017 年 5500 大卡下水動力煤中長期合同平均價格 568 元/噸,在綠色區間。市場煤價格震蕩波動,CCTD 秦皇島 5500 大卡動力煤價格由年初的639 元/噸下降至 6 月 12 日 565 元/噸,之後逐漸回升至 9 月 18 日的623 元/噸,年末價格 617 元/噸,比年初下降 22 元/噸,降幅3.4%;全年均價 611.7 元/噸,比 2016 年上升 138 元/噸,增長 29.2%。山西焦肥精煤綜合售價全年均價 1356 元/噸,比2016 年上升 569 元/噸,增長 72.4%。(圖 6、圖 7)
圖6 CCTD秦皇島煤炭價格波動情況
圖7 山西焦肥精煤綜合售價變化情況
(六)煤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回落。自 2012年以來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降,2017 年投資總額 2648 億元,同比下降 12.3%,降幅比上年收窄 11.9個百分點;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 1471 億元,同比下降 20.4%。
(七)行業效益增加。2017 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54 萬億元,同比增長25.9%,利潤總額2959.3億元,同比增長290.5%(2016 年同期利潤 757.8 億元)。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煤炭企業(產量占全國的 70%)實現利潤 1451.9 億元(2016 年同期利潤320.6億元)。
(八)煤炭市場景氣指數平穩。2017 年 12 月全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為 7.7 點,景氣程度總體處於正常區間。(圖8)
圖8 2015年以來煤炭市場景氣指數走勢圖
展望今後一個時期煤炭供需走勢:
從供給側看
一是全國煤炭產能仍然較大,但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突出,落後產能仍占較大比重。全國 30 萬噸以下的煤礦數量仍有3209 處、產能約 5 億噸,其中,9萬噸及以下的煤礦數量1954 處、產能 1.26 億噸,淘汰落後、提升優質產能的任務依然較重。
二是區域供需矛盾凸顯。隨著煤炭去產能步伐加快,南方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退出較多,原煤生產逐步向資源條件好、競爭能力強的晉陝蒙地區集中,區域供應格局發生變化,對運力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戰,煤炭鐵路運輸的壓力加大。
從需求側看
宏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將進一步拉動能源需求,隨著國家治理大氣環境、優化能源結構、控製煤炭消費總量,非化石能源對煤炭的替代作用不斷增強,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將繼續下降,但受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約束,煤炭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需求總量依然較大。
從近幾年煤炭經濟運行情況03manbetx ,氣候因素、煤炭轉運能力及市場預期對短時煤炭供需平衡的影響越來越大,值得高度關注。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