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尊重的不是夢想,而是為其努力的過程
前段時間,看過一部由英國獨立電視台攝製的紀錄片《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從1946年開始對14個生活在不同階層背景中的七歲孩子的生活進行記錄,並且每隔七年對他們進行回訪,到2012年時,他們都已經56歲了。
在他們之中,有的人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實現了兒時的夢想;有的人卻漸行漸遠,早就沒有了當初的雄心壯誌;還有的人在回看自己兒時的影像時,沉默不語,隻是微微淺笑。
突然想起小的時候,我們總有很多的夢想。
夢想成為科學家,研究一切的理論和知識;或者,夢想成為一個詩人,徜徉在詩歌的海洋中;又或者,做一個為國爭光的運動員,用拚搏和汗水在賽場上奏響國歌;平凡一點的話,就是成為一個老師,答疑解惑,教書育人,等等。
然而,當時間過去這麼久,你實現了那些小小的、閃著光的夢想了嗎?
年少時的夢想,總是那樣的天馬行空。我們可以無所顧慮地暢想,成為任何想要成為的人,不去理會現實生活的艱辛與苦惱。
然而,夢想有很多個,但現實隻有一個,有些夢想注定無法實現。長大之後,似乎“活在當下”已經成為了關於夢想的唯一勸解。
其實每個人都不缺夢想,我們所缺乏的隻是為實現夢想矢誌不渝的努力和堅持,哪怕隻有一點點,都已經足夠珍貴。
著名華人導演李安,在獲得“奧斯卡小金人”之前,曾經曆過長時間的低穀期。那時候,因為沒有資源,畢業之後的李安沒能找到合適的導演或編劇工作,隻能在電影劇組裏做一些看管器材類似的雜活,後來甚至直接沒有了工作。
6年多的時間裏,隻能靠在美國留學的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此時,隨著兩個兒子的出生,一家人的生活日漸窘迫,李安甚至一度想要放棄電影夢,改學計算機養家糊口。
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的妻子林惠嘉,在一個工作日的清晨,對李安說了一句話,“我一直就相信,人隻要有一項長處就足夠了,你的長處就是拍電影。學計算機的人那麼多,又不差你李安一個,你要想拿到奧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證心裏有夢想。 ”
堅持夢想的過程,有時候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也是夢想對每個人的考驗。隻有經曆過這個過程的人,才有可能觸摸到它。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尊重,雖然每個夢想不一定都會實現。但是,更應該被尊重的是那些為了實現夢想的每一次努力。隻要心中還有夢,那麼每一次的努力,都會縮短你與夢想的距離,不要因為現實或者其他的理由和借口就輕易放棄他,人生就這麼一次,不努力,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
英國作家毛姆在小說《月亮和六便士》中說,“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隻要心懷夢想,不管你是年少時還是年近古稀,都不算晚。
書中的主人公斯特裏克蘭雖然年過四十,但依然有一顆追求夢想的心。他放棄自己證券經紀人的工作,離開了妻子和孩子,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追求自己的畫家夢的旅程。雖然毫無繪畫基礎,但他卻從未放下畫筆。
雖然他的一些行為和言語,並不為他人所理解,甚至遭到了很多讀者的口誅筆伐,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少有人能夠像他一樣如此執著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必須畫。”
“你這番嚐試不是在冒很大的風險嗎?當然,奇跡也許會發生,你也許能成為一位偉大的畫家,可你必須承認,這種機會隻有百萬分之一的可能性。要是到頭來你才不得不承認把事情給搞砸了,那可就後悔莫及啦。”
“我必須畫。”他重複道。
“假如你最多隻能成為一個三流畫家,你還會認為把一切都拋棄掉是值得的嗎?畢竟在人生其他的任何行業當中,你即使不夠出色,問題也不是很大:你隻要做到及格,就能把日子過得舒舒服服;可是作為一個藝術家就完全不同了。”
“你這個該死的傻瓜。”他道。
也許斯特裏克蘭看來,他就像掉入水裏的人,無論是否會遊泳、遊得是好是壞,他必須要從水中爬出來,要不然就隻能淹死。他毫不在乎別人對他的任何目光和看法,隻是想要完成自己對於現實的期待和向往。
小說最後,斯特裏克蘭因為感染了麻風病,死在了塔希提島上,臨死前還囑咐土著妻子燒掉自己的遺作,讓它們和他一起離開世界、歸於平靜。至於他是否算是實現了自己的繪畫夢,已經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對於他來說,在他決定拋棄一切,啟程從倫敦前往巴黎的時候,他的夢想已經實現了。
也許有人會說,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但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唯獨隻有他抬起頭看到了月亮的光芒。
說了這麼多,可能你的夢想已經實現,有可能你的夢想仍在路上。然而不管怎麼樣,有夢想很重要,它可以引導我們走向下一段人生旅程,但最重要的是那些在實現夢想道路上付出的努力,或許它積累得很慢,或許它仍需沉澱,但不要擔心,也不要灰心,剩下的,時間會還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