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澇池”
“澇池”其實也就是俗稱的池塘。我的家鄉在陝西合陽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屬於黃土旱塬,是一個靠天吃飯的地方,所以在我們那裏村村都有澇池。他是早期鄉村的基礎設施水利工程和地處旱塬的標誌。
近期我回了家鄉一次,站在家鄉的土地上,聞著熟悉的土腥味,看著家鄉的變化,不由人感慨萬千。幾年不見,原來的舊房子幾乎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氣派的大瓦房,路也比以前更寬了,村裏人的穿著也基本與城裏人沒什麼區別,許多地方變得我都有點陌生了,但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那村中的澇池,由於他已經多年沒用了,池底已經幹枯,池底的淤泥咧著大嘴,似乎還在回憶他當年的風光與繁榮,站在池邊,微風襲來,仿佛又看到了那個波光粼粼、池水潺潺的澇池。
我出生在這個小山村,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我一直在外公外婆身邊,直到上學前回來到父母身邊。由於年幼對於少時的事情,已經記不起多少了,兒時的玩伴也不知道在哪裏。但是唯一沒有忘記的玩伴就是這裏的澇池,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我幾乎是在澇池邊長大的。那時的農村沒有什麼玩的地方,孩子也沒現在這麼金貴,澇池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玩耍的地方。
家鄉的澇池是集儲水、洗衣、澆地、飲牲畜等功能於一體,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早春季節,澇池裏基本沒有或是很少水,大人們下到池底進行清淤,等待著瀟瀟春雨,孩子們則是興奮地跟隨大人們跑到池底玩稀泥、追打玩戲,往往等到收工時大人和孩子們都是一身泥水。到了夏季,如果是雨水充足,澇池中又是一副風光旖旎,風景萬千的景象。霞光萬道的太陽剛露頭,村中的婦女們就三三兩兩來到池邊洗衣服,男人們則是忙的取水澆地、飲牲畜,旁邊的小樹和草地上晾曬滿了花花綠綠的衣服,說笑聲、洗衣聲、棒槌聲不絕於耳。不時有取水、飲牲畜的飼養員和路人與熟悉的婦女插科打諢,引來捧腹大笑和嗔罵。此時的孩子們或是蹲在池邊戲水玩耍,或是在旁邊的草叢中撲蝶、逮螞蚱,膽大則是脫得赤條條的撲進池中遊泳戲水,好不涼爽。極目遠望,鄉村的藍天、遠處起伏的蒼山、眼前的碧波蕩漾、澇池的嬉鬧、不遠處的人歡馬叫,給我們勾畫出了一副其樂融融、歡樂祥和的田園風景。但是要是遇見大旱之年,澇池裏沒有一滴水,村中的老人們就會領著村中的成年人,抬著龍王的牌位,擺上祭品,在澇池邊的麥場上舉行求雨祭典,大人們跪倒一片,祈求龍王降雨。孩子們則是好奇的跟在他們後麵或是跪拜或是嬉戲玩耍。甚至有膽大的會跑到隊伍的前麵,趁著大家不注意時站在牌位前接受“行禮”,老人們則會氣急敗壞的拿拐杖追打,呻斥。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時的人們是多麼的愚昧和無知!秋天的澇池略顯清靜,水麵上漂浮著秋葉,大人們忙著在果園裏收獲,孩子們則是用土疙瘩打水漂,同時激起層層漣漪。大家都從自家的果園裏帶來果子,在澇池洗洗幹淨,或是交換或是合夥分而食之。冬天的澇池又是另外一幅迷人的景象,水麵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層,就像一個待嫁的大姑娘穿著漂亮的婚紗,婀娜多姿。大人們忙著鑿洞而取水,孩子們就更瘋狂了,大家成群結隊的在冰上溜冰、追逐打鬧,直到大人們的一聲吆喝,孩子們才轟然而散。
如今,村中早都用上了自備井或是自來水,澇池也逐漸失去了他的功能和容量,無人清理的淤泥也日漸成為平地,在此洗衣、取水、玩耍的熱鬧繁盛的景象可能隻能成為永遠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