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文苑】端午情懷
端午節將至,故鄉的小鎮像往年一樣熱鬧非凡,街道兩旁的小販將攤位一字擺開,有粽葉、艾草、大紅棗、江米等,此時,粽葉的草香味早已彌漫了大街小巷。
小時候的端午節孩子們總是很快樂的,端午節那天,巷子裏的小夥伴們會三兩結伴,帶上自己喜歡的飲料、提上一串粽子去遊老雄山。自古以來,蔭城人就有五月初五端午節登山避署納涼、消災避邪的習慣。一路上呼朋引伴,歡聲笑語,鳥語花香,我們徜徉在山間鬆林之間,流連往返。或摘幾顆野桑葚、櫻桃含在嘴裏品咂,享受一種酸裏帶甜的香味;或是折幾根樹條,編成花環戴在頭上,顯出別一種清新香甜的美氣,全然不顧樹上的尖刺紮著了手腳,鉤破了衣衫。一路的打鬧,大半天的時間才能到山頂呢,那時的我們總是在心裏暗暗比拚,看誰能先到山頂,仿佛先到山頂的人象征著一種勝利。
時過境遷,我已到而立之年,再不是那個天真爛漫的年齡了。媽媽也是將近六十的人了,額頭早已鋪滿白發,我忽然想著自己也得學習一下包粽子,再往後的端午節就不用媽媽忙前忙後的張羅著包粽子了,讓媽媽和兒子每年坐等我包的粽子即可。於是我去年端午就跟媽媽學習怎麼包粽子,當然這要在媽媽的幫助下才行。江米是要提前一晚上泡發好的,粽葉也要提前洗幹淨,然後再煮上二十分鍾左右,等到第二天拿出來再清洗兩遍。媽媽說這樣粽子不容易壞掉。紅棗、葡萄幹、花生米現洗就可以了,把葡萄幹和花生米直接灑在泡發江米裏就行了。等到一切都準備就緒了,我和媽媽開始包粽子了,手拿一大一小兩片粽葉,對折折出像漏鬥的形狀,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上一小把江米,塞上兩顆大紅棗,再覆蓋上一層江米,用粽葉包裹起來,用繩子一係便可。看似簡單,感覺不是什麼難事嘛。可是當我親手操作時,那一粒粒江米像調皮的孩子一樣不聽話,接二連三的都從粽葉裏跳了出來。後來在媽媽的悉心指導下,我才能包出一個像樣的粽子,這時我才感覺到包粽子是個技術活兒,包起來可是不容易呢。經過反複練習,慢慢的我終於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的勞動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看著兒子津津有味地吃著粽子,滿臉滿嘴都沾著米粒兒,媽媽說這吃相和我小時候一個樣呢,眼裏充滿著疼愛。
時值端午,依然是懷念粽香,依然要去登那雄偉依舊的老雄山。但是懷念和登頂早已不是當年的那一抹單純,肩上多了沉甸甸的責任。懂得了粽香的背後蘊含了媽媽的無私和辛勞,每逢端午時不會忘記帶上媽媽和兒子,去感受老雄山的巍峨、去感受端午的熱鬧、去感受暖夏的驕陽。
窄小的粽葉包進去的不僅僅是江米,包起來的不僅僅是粽子,它包含了家的溫暖和兒子的期盼。這一刻,似乎感覺幸福的味道就是飄滿老屋的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