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之美
窗子是房屋的眼睛。我非常欣賞這句名言,也特別喜愛窗子。不論走進那種房屋,我總喜歡在那些大窗小窗圓床落地窗前逗留。或佇立、或靜坐、或俯瞰、或遠眺,有意無意地觀賞外麵變幻萬千、五彩繽紛的景觀。感情的潮水隨著那一幅幅圖畫奔瀉、湧動,搬遷到十六樓新居後尤其這樣。
十六樓新居是機關的住宅小區。它坐落在風箏城南麵的新護城河畔,青山作屏,綠水為帶,一片不甚寬闊的田畈展現其間。剛搬進新居時,我簡直被房前的景色迷住了。在炎炎夏日的晨昏閑暇時,我常常獨自徘徊流連於居室的南窗邊,貪婪的呼吸著田間飄來的芳香,欣賞著眼前鮮淋淋、活生生的田園風光。遠處,藍天似洗、青山如黛。茂林修竹浪濤起伏;參差的自然林綠中透黑;挺拔的人工林碧中現青;條墾的水平帶曲波迭迭,土黑苗俏,別具山裏風味的幹打壘民居伴山聳立,黃牆紅瓦、顯目耀眼;炊煙嫋嫋,雞犬之聲相聞;山腳梯田層層,大田平整,阡陌縱橫,玉米青青,瓜果金黃,塑料大棚銀光閃爍;從山裏鑽出來的寬闊公路上,滿載著木竹土產和化肥農藥的卡車、農用車東馳西往。近處,護城河提堅實整齊,淙淙河水青青亮亮,照的見浣衣女郎和垂釣老翁的身影;河畔上百花吐豔,千姿百態的樹,形成了綠色的海洋,遊人漫步林中,笑語聲聲。這是一幅鑲嵌在我居室南麵多麼亮麗的圖畫呀!他令我欣喜陶醉,胸中湧動著愜意的澎湃之情··········慶幸自己住在美麗的天然圖畫中。
鬥轉星移,風箏城一天天熱鬧起來了,大街上車水馬龍,商城裏商賈雲集,人流穿梭,我居室的周圍也漸漸地沸騰開來了。一天,當我站在南窗仔細端詳是,窗前的景色完全變了:田畈東頭山腳下成了市裏的高新開發區。寬闊的水泥路取代了昔日的簡易公路,平整的路麵上高檔轎車絡繹不絕。路的兩邊高科技企業櫛比鱗次,機器歡唱,一片喧囂。工廠門口的牆麵上貼著大理石、花崗岩、不鏽鋼,偌大的金字招牌在陽光輝映下閃閃發光:“中外合資公司”英漢文字對照格外氣派。“濰柴動力”、“福田雷沃”、‘歌爾聲學’、“恒安集團”,名人題書,別樣風光。還有“私營廠店”牌子雖小,倒也大方。全市工商精華大都在這裏彙聚拚搏,營造風箏城經濟的輝煌,昔日的山坳一躍成了大名鼎鼎的高新開發區,成了風箏城人民奔小康希望所在,我情不自禁地為這高興,為這喝彩。
當我的目光掃視整個田畈時,昔日詩意般的田園風光雖然少了些,但這畢竟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中必不可少的代價。更何況人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付諸於行動了,在剛剛拆除腳手架的地方,人們正在平整土地,播種蔬菜,新植的水杉翠柏透出新綠,馬路兩旁挺拔的白楊生機勃勃;那沉睡多年的荒河灘上,坑坑窪窪推平了,一大片新造的土地一天天在擴展,這是土地管理部門在實施“土地再造工程”,要把高新區占用的土地再造出來,種上五穀雜糧。到那時,我窗前的景色必將更加絢麗多彩,更加令我流連~~~~~
與人為善
人活在世上,免不了要與人打交道。百人百性,每個人都有獨自的生活規律,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沒有群體意識,不能融個性與共性之中,就很難順利地度過一生。
與人為善,既是中華民族的一句古訓,也是做人的準則之一;既是中華民族德之大成,也是德在生活中的具體化。人人都明白與人為善所涵蓋的人生哲理,但要真正做到與人為善其實並不容易。
與人為善,首先要有寬廣的胸懷和寬容的心態,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大度地理解別人。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一個具體的人總是由優點和缺點兩部分組成,與人共事或做朋友,必須具有寬容的思想境界,能接納對方包括缺點在內的一切個人特性。否則,就很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作為社會的人,說話辦事總離不開個人對生活的獨特感知和理解,由於社會本身的複雜性,也就決定了一個人待人處事的獨特方式。同樣一件事,由於認識上的差異,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些看似很簡單的事,處理起來卻很難,有些看似很複雜的事,有時解決起來卻十分容易。一些很複雜的事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有些很簡單的事卻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驗證。如果對某件事由於認識上的差異,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是很難達到統一的。愚以為,除了大是大非問題必須堅持原則外,一般小事都可付之一笑,讓時間和事實去證明,這樣做既體現了你的大度和涵養,也便於問題的解決,何樂而不為?
人與人之間實質上是一種利益關係,無論物質的,還是思想的,沒有絕對的平等。與自私自利、把個人得失看得很重的人打交道,首先要有敢於犧牲的勇氣。“褔兮禍所存,禍兮福所依。”許多情況下,都是不計較眼前利益者而最終占了便宜。一個斤斤計較蠅頭小利、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
謙讓是人的美德。謙讓也是與人為善。許多事情的得與失,就漫長的人生來說其實是微不足道的,一個樂於謙讓的人,一定是個德行高尚、胸懷豁達、誌存高遠的人。一個計較小得小失的人,也一定是個自私自利、目光短淺、胸無大誌的人。許多人就是因為貪圖蠅頭小利而失去朋友和發展事業的基礎的,最終落了個雞飛蛋打、身敗名裂的結果。
忍讓是比謙讓更高的境界。忍讓比謙讓更需要勇氣。特別是與那些有意製造矛盾、挑撥事端、惡意中傷者,如果與其爭鬥,不但於事無補,還會落得兩敗俱傷,這是個絕對賠本的買賣。遇到這樣的人,最好躲著走,隻要無礙大局,讓他幾分又何妨。當然,對於真正的惡人,一味的忍讓往往會助長他的霸氣,誤以為你軟弱可欺,適當的回擊也未嚐不可,這樣既維護了你的尊嚴,也維護了你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向他暗示了你強硬的一麵,他再行不義時便會有所顧忌。
與人路寬則與己路寬。傷害他人無異於自掘陷阱,傷害的人愈多,人生道路上的障礙就愈多,積土成山,最終將堵死自我發展的坦途。
幫人就是幫自己,為人修路就是為己修路。多一份愛心,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良,多一分同情,與人為善,和睦相處,人生的天空就會變得燦爛明媚,人生的道路就會變得平坦筆直。如果大家都能與人為善,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家鄉的相思樹
我的家鄉在小北山下,村子後麵數座小山多隻相思樹,可以說是開門見山,出門見相思樹。這種樹,是半島極其平常的樹,可是我對它卻情有獨鍾,以至於有時出差到外地,見到了相思樹,也會油然而聯想到家鄉的小山,家鄉的風物和令人神思的那一片綠的世界。
相思樹沒有木棉樹那般挺拔的雄姿,更沒有杉樹那直傲蒼穹的氣勢,然而,他卻有自己的獨特風韻,他身軀不高,但擁有永不凋殘、永不枯萎、四季常青的綠葉。相思樹還有頑強的生命力,在惡劣的環境中他仍然不屈地、頑強地生存下來。記得家鄉小山的一片布滿亂石的脊土,仍然長著大大小小的相思樹。隻要有一縷陽光,一點雨露,它就活的很好。不論酷暑籠罩,還是嚴霜鋪地,照樣無懼無畏,創造著生命的奇跡。
我讚美相思樹 ,更忘不了家鄉的那片相思樹林,那鬱鬱蒼蒼的綠葉,那金珠閃閃的黃花,把一片山坡繪成了“綠盤綴金珠” 的畫卷。清晨,在這如詩如畫的相思樹中漫步,陣陣金風送爽,縷縷花香撲鼻 ,似置身於 桃源仙景。午後悶熱之際,常常會突然降下一場傾盆大雨,把大片相思林淹沒在萬頃空濛之中,頃刻雨過天晴,相思林裏仍似雲鎖霧封,人在裏麵行走,又似到了一個清涼的世界。夏秋之夜,一鉤新月掛在中天,村後相思樹下的石頭是人們憩息聊天的“天然公園”,在翠葉搖拽,清影婆娑的樹林下,鄉親們迎著陣陣清風,吸著縷縷幽香,或倚石而坐,談天說地,或擺上小茶爐,泡上功夫茶,或月影樹下,拉弦吹簫,悠揚的弦樂聲,在山前村後回想,那情那景,令人心往神馳。
家鄉的相思林,也曾數度遭劫。“大躍進”時期,“全民大煉鋼鐵”,砍相思樹當燃料,相思林稀疏了,鋼鐵卻沒有練成。“文革”期間,開山造田,林木毀了,“田”仍慌著。幾番風雨,迭遭折騰,相思林已完全失去昔日的風采,此時此刻,雖無古詩所雲的“落紅萬點愁如海”的悲哀,卻讓人有幾分愁腸百結的感慨。好在幾年後,鄉親們又在山坡上種植相思樹,不久,幾座小山又是叢林盡染了,相思林又展現了它獨特的風采。
在我的記憶中,相思樹與山村人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近年它卻遭到了“冷落”,不過這回的“冷落”和前幾次的“遭劫”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哩!當我漫步在家鄉這久違了的綠的世界時,發現我所推崇的相思樹少了,而更多的是杏樹、梨樹、蘋果樹、青梅樹··········依然是一片翠綠,可相思樹獨霸一方的局麵卻變了。堂兄說:“現在的山是花果山了!”堂兄的話頗發人深思,我問:“不是說這片山林亂石多,土廋瘠,不易種果樹嗎?”堂兄哈哈大笑:“現在凡事講究”經濟效益,種水果效益比種相思樹高,因此這幾年村裏提倡逐步以果代林,還請來城裏的專家傳授種果科學技術,推廣優良果種,您看,現在山上種的都是金絲水柿、富士蘋果、紅紫大棗,這些名優水果,銷路好,進了水果加工廠,製成涼果漂洋過海賺洋錢哩!”堂兄說,時代變了,相思樹的“職能”也變了,過去種相思樹當燃料,現在村裏一半以上人家用上了天然氣,集市上賣柴賣草的沒有了。不過相思樹在我們村裏還是代代相傳的,堂兄指著對麵一片山崖說:“這裏還有一片相思林,是作為水土保持林而種的,還有那村後的一排相思樹,是專為美化村容村貌而種的,作為風景林。”聽完堂兄的話,我浮想聯翩,從相思林到亂石崗,從亂石崗到相思林,又從相思林到水果園,這幾度變遷,難道是曆史的偶遇嗎?政治決策的正確與否,從家鄉的小山的變遷已充分體現出來,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必將使家鄉的山更美,果更香。
非凡的姨夫
姨夫在我心目中一直是英雄,他在湘西剿匪,抗美援朝以及文革浩劫中的傳奇經曆使我小時候經常纏著他講故事。多少年過去了,他講的故事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一九五〇年初,姨夫帶部隊在湘西一個偏遠山村追捕一個匪首,匪首的家依山傍水,占地很大,後門連著山洞。狡猾的匪首半夜從山洞溜回家,天不亮又從後門躲進了深山。姨夫根據情報帶人剿了兩次,可部隊還未到,匪首就得到消息溜進了山。第三次,姨夫大張旗鼓的去追捕,在匪首一家亂成一團的時候,悄悄埋伏了一個班,然後帶著戰士在撤到半路時又悄悄折回來埋伏在院子四周。深更半夜匪首回來了,院子裏埋伏的戰士打了一發信號彈,院子外的戰士首先把住通往山洞的後門,然後裏外彙合一起搜捕,終於抓住了匪首。
姨夫抗美援朝四年,講的最多的是誌願軍戰士不怕苦,不怕死的氣概和保家衛國的崇高精神,硬是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及其幫凶。
一九六九年,轉業到遼寧省大連市工作的姨夫突然被打成走資派,開除黨籍,開出工作籍,遣送原籍勞動。苦點累點他到沒有什麼,最受不了的是不能參加組織生活,像“四類分子”一樣受人歧視。於是,他踏上了漫漫信訪之路。那時,沒有信訪辦,沒有人理他。無奈他找到時任中央委員,沈陽軍區副司令員的老首長,在老首長的幫助下,有關方麵終調查核實,恢複了姨夫的黨籍,並發放了兩千元生活補貼費。工作籍未恢複,姨夫也沒有要求。
一九七八年落實政策,大連市委派人千裏迢迢來山東濰縣找到姨夫,聲言恢複姨夫的工作籍和職務,全家七口人均可以遷回大連,符合條件的子女可以招工。但姨夫說,感謝為她昭雪,自己已經年過半百,就在家鄉度過餘生,不願再給組織找麻煩了。這樣,姨夫就平平淡淡地過完了後半生。
姨夫過世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講的傳奇式的故事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所以,姨夫在我心目中一直是英雄。
海濱即景
好久晚上未去海濱長廊納涼了,這是因為自從那裏成了夜市,氛圍已於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也就讓人沒了興趣。近日聞及有關方麵下決心通力整治,海濱又恢複了宜人環境。這天晚飯後,我興之所至,獨自來到有點久違的海濱長廊。
海風迎麵輕拂,沁人肺腑,沒有了往時的喧嘩嚷嚷,更是景色宜人,好個清涼世界,遊人陣陣,或男女老幼,合家大小;或親朋好友,三五知己;或麗人倩影,成雙成對。真是一派安寧愜意。我正流連這美妙的大自然中遐想,無意間一看,感到漸漸走進的一對男仔女孩與眾不同。那男仔個兒不高,文質彬彬,走路卻一拐一拐的;雖不同拐杖,但左腿殘疾不清,走起來翹得厲害。細細端詳,他的一隻手也不行,聳著肩斜托在身側。他身著雪白的襯衣,在夜色中格外顯眼,女孩苗條個,清清秀秀,黑發披肩。一襲淡紅底紫色碎花連衣裙,白色高跟涼鞋。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般清純可人。
他倆二十上下年紀,由於夜色茫茫,燈光依稀,看不清她們的容貌,正由此卻更添了一份朦朧的美。男仔與女孩在海邊憑欄而立,女孩伸手為男仔理整衣領。那一份毫不做作的真情,實在好動人。不一會,男仔徑自向亭子走去,大概是找座位。女孩獨自停立片刻,回頭望望不見男仔,她也走向亭子。才走幾步,突然輕輕地步入旁邊花叢中,頃刻,男仔走了回來,這時女孩在花叢中一躍而出,左手在男仔肩上輕輕一拍,“嘿”的一聲,兩人相視,開懷大笑起來。
女孩活潑大方,男仔文靜靦腆。他倆找了一隻石條椅坐下,依偎著相互私語。我轉移了目光,眺望著海港夜色,心中也宛如流過一股暖流。殘疾朋友與健全異性的友情太不易,找到真愛更是難。
終於,他倆站了起來,女孩挽著男仔遠去了。那情那景,格外地溫馨。我默默地祝福他們;願這溫馨永在,願人間擁有更多的愛,更健全的生活。
啊,十裏海濱長廊,景美人更美。
讀書的苦與樂
讀書苦。這恐怕是讀書人的共同感受。要不,“苦學士”一詞自何而來?
夏日炎炎,悶屋裏揮汗讀書;冬寒徹骨,陋室裏嗬手寫字;夜已深,孤燈下揉目伏案;天剛亮,晨曦中郎朗而誦。讀書,不苦麼?最苦的是突擊性讀書。為了考試,要升學了,莘莘學子每晚隻睡幾個小時,埋頭書堆,腦袋昏昏,目澀而痛。頭發長了沒空理,衣服髒了不能換——換下的尚沒洗。吃大鍋飯,睡集體鋪,在求學的日子裏,哪怕是不用功的學生,也要頂住因成績不好而來自家長的壓力、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不愛學而強學,不想吃而強吃,不苦嗎?古人讀書,“頭懸梁,錐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天大寒,嚴冰堅,手指不可屈伸,佛之怠”·······僅是百般吃苦中的幾個縮影而已。今人讀書,即便條件好些,也把多少明亮的眸子累成了近視眼。為讀書廢寢忘食,尋佳句撚斷胡須,於讀書吃苦而言,尚屬次要的。主要的是讀書人大多囊中羞澀,生活清苦。從前他們為喝酒要“典掉青衫”,在金錢倍受推崇的今天,也是難以“瀟灑”。
讀書也有樂。猶如梅花,清香總伴風霜而來。經曆了十年寒窗,迎來了金榜題名,其樂自不必說。讀書長了學問,添了見識,上了水平,有了能力和氣質,不樂嗎?讀書之時,我心中疑竇頓開,或於精彩處陶然忘情,手舞足蹈,拍案叫絕,不樂嗎?閑暇無聊,杯茶在手,將書慢翻細品,口有微香,書味共茶味悠然,心潮隨情節起伏,古今中外馳騁想象,悲喜中放飛情感,“精鶩八極,心遊萬仞”,不樂嗎?抱書而臥未嚐不是一種意境,藏書萬卷自是寶貴的財富,至於一本好書在手,如同故交,其樂無窮矣!
讀書有苦有樂,先苦後樂。無苦,則其人必淪為精神的乞丐,無樂,則其人仍不得讀書的真趣。於苦樂之中,品位讀書的真諦吧!
水中的石頭
朋友相聚,最好來幾盅好酒;酒興上來,免不了天南地北。一朋友談起山奇水秀的張家界,說在那奇異的環境裏,難免有迷離的情思,發生浪漫的豔遇。可當他來到清清的溪邊,從水中拾起一枚色彩紋路豔麗的鵝卵石時,卻發現出水後的石頭黯然失色,不禁頓悟:在特定的環境裏催化的美麗,是融不進世俗的氛圍的,就像水中的石頭,隻能接受水的滋潤,而沾不得空氣的汙染的。於是故事剛開頭便結了尾。
誠然,人的心靈,是最不受拘束的。迎風垂淚,對月傷情,特定的事物,總是易感的心萌生易感的情,所以李煜才叫我們“獨自莫憑欄”,憑欄時便有脫離凡塵的懷想。想想還可以,可不能去做,一做就“脫水”了。比如你想做“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你盡管去想象“戴月荷鋤歸”的瀟灑,可你斷然想不到施肥時的濁臭,捉蟲時的惡心的。又比如你想起初戀情人月光般的溫柔,萌生了去看一看她,回味一下青春的衝動,可真見麵時歲月的滄桑卻覆蓋了昔日的美麗,連做夢的素材也不複擁有了。
現實永遠比不上想象美麗,所以普希金才詠歎:“那失去的變得可愛。”在回憶中,在想象裏,黑色的瑕疵漸漸淡出,而那炫目的美麗因時間、心願的打磨變得更加亮麗,就讓我們保留屬於自己的一片思想的空間吧,在寂寞中顯出純淨的美好,別蒙上世俗的塵埃。
讓石頭留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