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艱苦歲月,砥礪奮鬥精神 ——“初心之路”暑期實踐團延安行
為了更好地感受習總書記的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7月22日上午9點,中國礦業大學“初心之路”暑期實踐團走進梁家河,尋訪知青友人,砥礪奮鬥精神。
一路前進,幽幽青山,千溝萬壑;知青淤壩,綠水悠悠;信天號子,回蕩山間。到達目的地後,隊員們首先學習參觀了知青水井、沼氣池、鐵業社、知青淤地壩和村史館,認真聽解說員講述當年習總書記帶領村民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事跡。“習總書記當年作為村裏的黨委書記,帶領村們造井、打壩,到四川學習讓全村人用上沼氣池,這就是他實事求是,為人民幹實事的精神體現,值得我們去學習和體會”,實踐隊隊員感慨道。
走在村子裏,隊員們采訪到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用樸實的話語向隊員講述那段知青歲月,稱讚現在的美好生活,不禁泛起眼淚,教導隊員們要珍惜眼前來自不易的生活。“他是一個書記,勞動要帶頭,晚上搞到兩點,那個時候早上他不吃飯,餓得不行,還得去地裏拉那個耕地的壟耕”,談到習總書記,老奶奶對他稱讚有加。習總書記當年帶頭勞動,雖是從北京來的學生,但再苦再累也沒有抱怨,而是勤懇地與村民們一起勞動,把這裏當作第二故鄉。
接著,隊員們學習參觀了知青故居,了解了他當年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裏是總書記當年休息的地方,也是見證他無數個挑燈夜讀的地方。一位隊員在認真參觀完知青故居後感慨道:“白天勞動,晚上讀書到深夜,當時的煤油燈簡陋,經常到了第二天連吐出的痰都是黑的。習總書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當代青年樹立了榜樣!”建功新時代,青年正當時。作為當代青年的隊員們,在習總書記的初心之地,回想自己的初心,在知青之地重讀十九大報告中的關於青年的部分,以此來砥礪奮鬥精神,擔起時代重任。隊長彭亮讀完後深情地感歎道:“青春是用來奮鬥的,讓我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祖國建設奉獻一生”。
習總書記曾說:“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鄉”7月23日上午,隊員們到達延安革命紀念館,毛主席偉人像赫然而立,門前的市民唱起山歌,扭起秧歌。入門時的一排偉人青銅雕像莊嚴肅穆,鮮豔的菊花表達對革命烈士的敬仰與懷念。合影留念後,小隊跟隨解說員進入紀念館。從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隊員們看到當時人們對於馬列主義的堅定信念。紅軍長征,曆經萬苦最終在陝北勝利會師。之後小隊進入抗日戰爭曆史展區中,那時紅軍的武器裝備不如國民黨軍隊的製式武器,土槍土炮,小米加步槍,卻贏得了勝利。唯有親眼見證才能體會抗戰的艱苦。建立抗日軍政大學,整頓黨風鑄黨魂,奠定解放戰爭的勝利。從此延安的紅色便愈發鮮豔亮麗。它是一段黨史。這段黨史詳細地記載了中國共產黨如何在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下步步壯大。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的表達了對廣大青年的殷切期盼。作為當代青年的實踐隊員們,重走總書記初心之路,走進習總書記當年插隊住過的梁家河村,走訪探尋知青友人,切實感受革命老區發展建設變化,感受習主席不忘初心、心係人民、實事求是的精神,並將這些東西融入到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中去,以做新時代青年為目標,,將自己初心與中國夢緊密聯係,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