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疏幹水處理綜合方案
第一章總論
第一節工程概況
1.1工程名稱
府穀縣***煤礦60m3/h井下疏幹水處理
1.2 主管單位
府穀縣***煤礦
1.3 建設場址
府穀縣***煤礦主斜井口規劃區域
第二節工程規模及水質
2.1 處理規模1440m3/d,按日運行24小時計算,按60m3/h計算
2.2 處理後水質:達到《汙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黃河流域(陝西段)汙水綜合排放標準》(DB61-224-2011)二級標準。
本方案主要針對水質懸浮物指標:SS≤500mg/L,濁度≤300NTU
第三節設計依據
3.1府穀縣***煤礦疏幹水處理工程設計委托書
第四節設計內容
府穀縣***煤礦疏幹水處理係統
第二章井下疏幹水工藝設計
第一節設計依據
設計基於減少投資、降低運營成本、維護及保養簡便、運行安全等角度,同時結合多年設計經驗設計優化組合。
1.1水質設計依據
井下水水質依據甲方提供的“井下疏幹水原水水質報告”。
1.2設計依據的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
《黃河流域(陝西段)汙水綜合排放標準》(DB61/244-2011)
《室外給水設計規範》GB50013-2006
《室外疏幹水設計規範》GB50014-2006
《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
《給水疏幹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範》GB50332-2002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06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
《水處理設備技術條件》JB/T2932-1999
《水處理設備性能試驗總則》GB/T13922.1-1992
《接頭焊接標準》HGJ17-89
《管路法蘭技術條件》JB/T74-94
《供配電係統設計規範》GB50052-2009
《低壓配電裝置及線路設計規範》GB50054-95
《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範》GB/T 50062-2008
1.3設計理念
1.3.1針對目標水質及國家的汙水排放標準要求,考慮並保證處理後水質達標排放;
1.3.2設計科學、合理的處理工藝,經過國內外驗證、成熟的水處理工藝,適應水質波動變化,水處理係統經濟安全運行;
1.3.3工藝設備配置齊全、緊湊,滿足現有場地占地要求;
1.3.4結合實際,合理利用現有場地取水構築物;
1.3.5完成新建井下疏幹水淨化處理,滿足排放要求,工程具有科技示範效應。
1.4 處理規模的設計
府穀縣***煤礦井下疏幹水處理規模:設計60m3/h每天工作24小時,日處理量1440m3。
第二節、工藝設計要求
2.1廢水來源:煤礦井下疏幹水是指在煤礦采掘中,由於地層構造在井下湧出的廢水,為保證采煤工作安全,將井下廢水提升至地麵排放。
2.2水源水質:由於是礦井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主要含有較高的懸浮物,水質較渾濁,主要汙染物是:懸浮物。
2.3關於淨化處理工藝:對於井下疏幹水處理,主要采用物理淨化處理工藝;設計采用混凝反應,采用高效穩定的低脈動斜板沉澱淨化工藝,到達淨化水質淨化的目的,滿足水質排放要求。
2.4關於加藥設計
采用成套加藥設備,藥劑的投加實現自動化,減輕工人勞動強度。
設備器材選型及材料選型方麵兼顧以下幾個方麵的因素:
滿足工藝選型條件、在工藝使用條件和可操作性的基礎上,選擇國產優質器材;加藥計量泵選擇進口產品或合資產品。
第三節疏幹水淨化水處理工藝
3.1工藝流程
井下疏幹水(湧水量為30 m3/h),處理的主要工藝為混凝、沉澱、氣浮、過濾、消毒。見井下疏幹水處理工藝流程圖3-1-1。
井下疏幹水從井下水倉用泵排至地麵,加混凝劑PAC(堿式氯化鋁)用管道混和器充分混和,進入輻流式沉澱池, 池直徑為φ5m一座,半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為防止池水凍結, 沉澱池外建尺寸為20.1×9.9×3.5 m3的建築物。
輻流式沉澱池上設ZXG-5型中心傳動的刮泥機,汙泥由汙泥鬥用管道排到汙泥池中。經輻流式沉澱池處理後的水流到中轉水池1,用潛水泵兩台QW30-10-2.2(Q=30m3/h,H=10m,N=2.2kW)一台工作一台備用,將水經加絮凝劑PAM(聚丙稀酰胺),加到管道混和器充分混和後送到RWQ35渦凹式高效氣浮機(處理量Q=35m3/h),經氣浮後清水送到中轉水池2,再用潛水泵(QW30-10-2.2)送到水力自控過濾機中,過濾後的水經二氧化氯消毒器(HTSC-Y-5型,N=1.3 kW)消毒後用泵IS65-40-250(Q=15、25、30 m3/h,H=82、80、78m,N=15kW)加壓送到高位水池(兩座400m3)。
汙泥經離心式渣漿泵(50ZQ-21型,Q=36、45、54m3/h,H=22、21、20m,電動機型號Y160M-4,N=11kW),將汙泥送到轉鼓濃縮帶式壓濾一體機中,經壓濾後幹汙泥排出場外。
所有處理設備設在井下疏幹水處理聯合建築中,詳見井下疏幹水處理平麵布置圖(圖3-1-2)。
圖3-1-1井下疏幹水處理工藝流程
圖3-1-2井下疏幹水處理平麵布置圖
3.2水量核算
疏幹水處理量Q=1440m3/d,每天工作24h,則每小時進水量為Q=60m3/h。
3.3低脈動斜管沉澱池
3.3.1淨化工藝參數:
一體化淨水器設備一台,設計參數:
設計進水水量:60m3/h
設計出水水量:60m3/h
設計進水濁度:C4≤:3000NTU
設計出水濁度:C5≤3NTU
設計絮凝時間:≥12min
3.3.2反應工藝
本工程設計為高效低脈動斜管沉澱池,采用二級攪拌反應工藝,設計水量按60m3/h計。為強化混凝反應效果,設計2個絮凝反應區, 每個反應區設置漿式攪拌機一台,采用二級攪拌完成混凝反應過程。反應時間12min。
3.3.3沉澱工藝
本工程采用低脈動斜管沉澱工藝,該工藝無側向約束、不積泥。較小的間距可以保持礬花的高去除率。同時,低脈動斜管間阻力增大使配水更趨均勻,避免短流,其獨特的排泥特性使淺池的優化運行得以保證,有效保證了水廠出水濁度指標。
沉澱區池底設置集泥鬥,每鬥設置排泥管和排泥閥,采用重力排泥,泥砂經排泥管自流排出。排泥管型號:DN80,L=2.0m,共2根,排泥管上設手動排泥閥,沉澱池排泥和反應池排泥一起彙入排泥濃縮箱;
沉澱池出水設1條淹沒孔出水槽,孔徑25mm。
出水濁度:3.0NTU以下。
3.4汙泥處理
沉澱池排出的汙泥,采用重力自壓至,排泥濃縮箱,經設置汙泥螺杆泵提升,送至板框壓濾機固化,定期外運。
壓濾機排出的濾液,回流至原水集水池,進入處理係統再次淨化處理。
3.5 藥劑投加係統
淨水斜板沉澱池加藥係統
3.5.1、混凝劑投加工藝參數
絮凝劑采用:P·A·C (堿式氯化鋁)
加藥量:正常15-40 mg/l
最大投加量:40mg/l
3.5.2、助凝劑投加工藝參數
助凝劑采用:P·A·M(聚丙烯酰胺)
加藥量:
正常情況下:投加量至0.5-1.0mg/l
進水濁度高於3000NTU時,按需要投加,最大投加量至2mg/l
3.5.3、加藥係統設計設計說明:
淨化池藥劑投加裝置藥劑箱,藥劑箱每種藥劑設置1台,一用一備。
藥劑計量泵設計為一用一備形式,以保證藥劑投加連續,保證水質處理效果。
第四節供配電設計
4.1用電負荷
係統負荷:三級,總裝機容量:7.17kw,常用工作容量:2.14kw,同時需要係數:K=0.65。
4.2供電設計
負荷等級為三級,單回路供電,電源由廠區配電室低壓側引入控製廠房內配電屏,低壓側設隔離開關以便於檢修,低壓配電設備選用GDD型開關櫃及動力配電箱。
4.3 供電線路敷設
供電采用放射狀引入各用電設備點,以提高供電的可靠性。
室外線路均采用電纜沿電纜溝或直埋方式敷設,室內電力電線穿鋼管敷設。
4.4 照明
房間采用廣照型工廠燈照明。
第五節、自動控製
為降低初期投入,本係統暫時不上自控係統,但所有電氣控製水泵攪拌機的電氣控製回路均考慮程控接口。
第六節、廠房建築
廠房建築物
汙水處理站廠房500m2,采用輕鋼結構,層高7m。
第七節、工藝設備估算表
7.1工藝設備估算表
序號 |
名稱 |
單位 |
規格 |
數量 |
備注 |
1 |
原水提升泵 |
台 |
50WQ50-10-4 |
3 |
|
1 |
靜態管道混合器 |
台 |
SGH150,Φ159*700 |
2 |
碳鋼防腐 |
2 |
自衝洗式淨水器 |
台 |
ZNYG-50型 |
2 |
|
3 |
二氧化氯發生器 |
台 |
HB-400,400g/h |
2 |
|
4 |
排汙泵 |
台 |
QX10-10J N=7.5km |
1 |
|
5 |
管道泵 |
台 |
65SG50-65 |
3 |
|
6 |
PAC投加裝置 |
套 |
JNY2/2-100/0.5 |
1 |
總成套 |
7 |
PAM投加裝置 |
套 |
JNY2/2-100/0.5 |
1 |
總成套 |
8 |
超聲波液位計 |
台 |
XB210-5 |
2 |
|
9 |
流量計 |
台 |
LDB-150 |
2 |
|
10 |
濁度儀 |
台 |
1720E |
2 |
|
11 |
板框壓濾機 |
台 |
XMY10-630 |
2 |
|
12 |
電氣控製係統 |
套 |
7.2土建設施估算表
序號 |
名稱 |
單位 |
規格 |
數量 |
備注 |
1 |
廠房 |
座 |
500m3 |
1 |
輕鋼結構 |
2 |
設備基礎 |
座 |
共3個 |
1 |
|
合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