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校園,獻出愛心 ——礦大愛心支教團第三天活動
今天礦大愛心支教團的第三天,成員們終於來到了支教地點——五岔路民族小學,開始為期三天的短期支教。此次支教主要針對留校的四十名小學生。同學們都是第一次講課,大家既緊張又興奮,準備了許多有趣的課程與課外活動,迫不及待地想與孩子們分享。
上午八點,實習團來到五岔路民族小學,正式上課前,支教老師和學生們進行了簡短的交流介紹會。同學們對大家的到來表現了極大的熱情,這也讓實習團感到信心滿滿。
第一節課文化知識課,駱心田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諸子百家的與詩詞等的講解。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老子為首的道家等都是諸子百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中國曆史發生了巨大變革,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發生,也流傳出了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婦孺皆知的詩句。駱老師在講解過程中穿插著動畫片《中華傳統小故事》和《秦時明月》,極大的激起了同學們的興趣,一個個瞪大了雙眼,認真聽講。
第二節課的手工課,是由張瀠心老師給大家帶來的剪紙課。
中國民間剪紙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支教團通過把學生們引入剪紙的世界,讓他們對這種藝術形式熟悉甚至感興趣,拋磚引玉引導學生主動探尋和感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為了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加深同學們對剪紙的了解,支教團在課上先對剪紙的曆史、演變過程、以及剪紙的藝術手法以及各種圖案的寓意進行了介紹講解,然後給同學們分發剪刀,並強調了剪紙課程的注意事項和安全問題。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之下,伴著音樂,支教老師指導著學生們慢慢地折出相應的形狀,在紙上描繪出圖形。下課時,每位同學都剪出了自己的成果。
這次剪紙課既讓學生們學會仔細觀察,培養了他們關懷生活,善於思考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同時在另一方麵也讓同學們增加了對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喚醒學生獨立的創造性的願望,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第三節課是由當地的周佳林老師帶來的民族曆史文化課,她聲情並茂地給大家講述了景頗族的曆史由來。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有“景頗”、“載瓦”、“勒赤”、“浪峨”、“波拉”5個支係,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與緬甸克欽邦接壤地區。
古代起,景頗族的先民勞動生息在康藏高原南部景頗族稱為木轉省臘崩(意為“天然平頂山”)的山區,約自唐代始沿橫斷山脈南遷至雲南西北部、怒江以西的地區。該地的居民包括景頗族先民在內,被稱作“尋傳蠻”。當時的尋傳人居住在山野森林中,持弓挾矢,從事狩獵生活。
明朝在這裏推行土司製度,設立了裏麻、茶山兩個長官司,任命景頗族山官為長官16世紀以後,大量景頗族遷移到德宏地區。在漢族和傣族先進生產技術和封建經濟影響下,景頗族開始有了犁耕農業,使用了較先進的鐵質農具。
新中國成立前夕,景頗族社會在保留了較多原始公社製殘餘的同時,出現了階級分化。國民黨政府和傣族土司通過山官實現其統治,他們通過山官壓迫景頗族人民,強征各種苛捐雜稅,景頗族人民過著民不聊生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在景頗族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廢除了山官製度,景頗族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的願望,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貧窮落後的景頗山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下午,支教團給大家精心安排了團輔遊戲。
晚上,團隊全員和學生們一起觀看電影《尋夢環遊記》,看完電影後,許多孩子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正值中元時節,實踐團的老師們將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與電影中的亡靈節放在一起向同學們講演:在最早,中元節是慶賀豐收,向祖先報告收成,並請求祖先庇佑來年豐收的日子。慢慢慶收的含義淡了下去,中元節更多的用來寄托思念逝去先人,這和《尋夢環遊記》裏的亡靈節很相似,就像電影中所傳達的一樣:隻要有人記得,就不會從世界上消失。
精彩的一天過去,支教團成員與學生們都收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