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我們協同奮鬥
這一刻,我們協同奮鬥
連日來,筆者在榆北曹家灘公司進場道路上看到,一輛輛拉煤車排成兩隊長“龍”,等候裝煤,銷售人員心裏樂開了花:“這陣勢,終於‘揚眉吐氣’了”,6年的艱苦創業,終於迎來原煤生產係統設備試運行。
2018年6月29日,時間定格在這裏,定格在了近300名曹家灘人的記憶中。隨著綜采區煤機旋轉的滾筒揮向煤壁,滾滾黑色的烏金通過刮板輸送機向皮帶輸送機流去,輸送到了原煤倉汽車快速裝車站,被等候在那裏的拉煤車源源不斷的往外運輸,日銷售量節節攀升,最高銷量達22000噸,一個安全高效綠色智慧化煤海新星正蓄勢待發,準備起航。
綜采“首秀”後的壓力與挑戰
原煤生產係統設備試運行期間,綜采區實現單日出煤20000多噸,雖然離期待值有很大的偏差,但這樣的“首秀”成績單,對於這支需要適應新設備、新環境,工作處於磨合期的的隊伍而言,已經彌足珍貴了。談到工作做法,韓存地用“逼出來的辦法和道路”作了生動而真實的概括。
“人員不夠”是他開門見山主動向筆者談起的第一個話題。
如何用好這80多名大學生員工,高效的組織生產,變短板為效益?綜采區開出了怎樣的藥方?
對工作麵生產布局進行調整,從每一道工序、每一個工作環節上扭緊‘發條’,最大限度的減少誤時,發揮人員的最大效用。這是他們開出的首劑良藥。
結合初采工作實際,人員實行三班倒,一個小班檢修,兩個大班生產,確保正常出煤。將煤機速度提高到6-8m/min,係統皮帶調整到2.7m/s,以此提升工作效率。超前做好頭頂大事,人為有計劃的控製頂板脫落,防止大麵積冒頂影響安全生產進度。
在談到隊伍人員的成長和塑造,誠如韓存地所說,這隻隊伍的平均年齡隻有31歲,大學以上學曆占到了70%,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在當下,是要讓他們安心,順心的工作,要讓他們對未來看到發展和希望。
“現在的條件,感覺讓這些兄弟跟著我受苦了”。這位錚錚漢子說到這裏,難掩內心的波瀾。他轉身指向了一塊煤,激動地說,這是我們割的第一刀煤裏的一小塊,我準備用這塊煤給兄弟們每人做個掛件,紀念他們在這裏付出的汗水和青春。
機電隊的“無所不能”
煤礦裏有“抓住機電就是煤”的俗語,在曹家灘還有一句“有問題找機電隊王劍”,一句人人口口相傳的口頭語,既說明了王劍這個人的能量,又突出了機電隊的關鍵位置。
井下到地麵64部皮帶大約10000米長,每天的檢修與監護需要機電隊;五台大泵需要特殊關照;兩個變電所出現問題,機電隊得隨叫隨到;外委單位人員入井前的安全檢查需要機電隊;一些機電設備與生產不匹配還得機電隊改造·····機電隊剛上任的書記李進朝,一口氣羅列出了一長條需要機電隊幹的工作。
56人組成的機電隊,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了這個礦井無數次,枯燥、無味,可沒有人說怨言,隻有無數個“五加二,白加黑”的堅持,問原因,他們笑著說,現在是礦井建設的特殊時期,得特事特辦。
的確,認同是一件充滿魔幻力的工作狀態,機電隊的員工對這樣的工作內容已經習以為常,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對崗位的責任心,這也是這個無所不能的團隊被大夥廣泛需要的原因吧。
“與子同袍”的團隊讚歌
“出煤的終極目標是能夠順利銷售,銷售部當期工作的重心是合理安排煤炭銷售工作,為生產創造條件”公司領導對銷售人員說。
為了舞好銷售這個龍頭,緩解人員緊張的困境,銷售部對所有銷售人員工作重新進行了分工,14名銷售人員,被分成了三班,每個人需要在八小時的工作時間外,利用休息時間熟悉係統操作,達到1分鍾開一張票的標準才能上崗。
茫茫夜色裏,滂潑大雨,瘦瘦小小的朱豔隻身一人在開票,她動作麻利,這個夜班總共銷售了9000多噸煤,每30噸煤一張票,她已經連續開了300張了,為了緩解害怕,筆者走後,她起身將門反鎖了。
李進朝是機電區的書記,在這之前他在機電部主要負責原煤快速裝車係統的設備安裝工作,為了方便溝通,他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充實到銷售隊伍裏,幫助銷售人員隨時解決突發狀況。
諸如這樣的事例,在銷售部已經屢見不鮮,對公司而言,舉全員之力,做好銷售這件事,是勢在必行的,一場沒有硝煙的銷售長期戰已經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