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煤業:以“釘釘子”精神讓綜采智能化行穩致遠
在今年5月份淮北礦業集團召開的礦區開發建設60周年慶祝大會上,安徽淮北礦業集團公司楊柳煤礦礦長徐瑞鄭重宣布:淮北礦業首個中厚煤層智能化綜采工作麵——1075智能化綜采工作麵建成投產。開啟了淮北礦業百裏礦區智能化綜合開采的春天。對於楊柳煤礦來講,綜采智能化開采模式,從無到有,僅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從設備安裝調試到建成投產,向外界展示了淮北礦業“速度”。綜采智能化隊伍的“鍛造”也更加體現了對“艱苦創新業、開拓爭一流”的企業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時光荏苒,如今,距離智能化工作麵建成投產又過去了半年的時間,這支經過了春夏秋曆練的隊伍。“現在發展了咋樣了?把智能化“玩轉”了嗎?”成了百裏礦區的“搜索熱詞”,讓幾輩淮礦人那麼的魂牽夢繞......
商品煤產量增加30%、單產效率更高,標準化創建穩步推進,安全係數更高,十來個人就能通過各控製係統將工作麵“打理”的“井井有條”......。這是半年多來,楊柳煤業以“釘釘子”精神在綜采智能高效安全和諧的發展之路上,提交的一份“成績單”。
厚植綜采智能化茁壯成長的沃土
淮北礦業地質條件複雜,災害嚴重,水、火、瓦斯如影隨形,時刻威脅礦井安全生產,這就要求必須提升開采的機械化、智能化水平,達到“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的目的。截至2017年底,該集團煤礦綜采、綜掘、巷修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100%、89.1%、84.9%。特別是以機械化開采代替人工作業為標誌,淮北礦業告別了“一把手鎬一棚窯”的時代,走上了用人少、效率高、安全好的發展道路,複雜地質條件下安全保障技術和煤炭高效開采技術走在同行業前列。
近年來,煤礦普遍存在著用工成本較高,招收采掘工人難度增大,安全要求越來越高。通過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提效迫在眉睫。
為提高采掘效率、效益,淮北礦業在大力提高采掘機械化程度的基礎上,積極穩妥發展智能化綜采技術。將建成運行楊柳、朔石礦井兩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麵,作為集團2018年“十件大事”之一重點推進。
作為該集團生產主力礦井之一的楊柳煤業把智能化放在礦井長遠安全發展的風向標,堅定不移走智能化開采道路,突出一切以智能化安全發展為中心。舉全礦之力讓綜采智能化生根、開花、掛果。該礦黨政在高度重視綜采智能化職工隊伍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管理層級的綜采智能化業務培訓,積極營造綜采智能化大學習、大提高的氛圍。每月定期召開智能化推進工作專題會議,礦領導每周至少4次到工作麵現場。礦職能科室業務部門每班有人員現場督導協助。在回采期間,利用礦幹部夜校及區隊學習例會時間,按計劃邀請電液控、煤機及其他設備的廠方工程技術人員前來進行技術培訓,就工作麵遇到的實際問題對設備的相關參數進一步優化,對部分設備進行改造升級。該礦綜采一區每月嚴格實行綜采智能化理論和技能實操考核,對液壓支架操作工、煤機司機、機電工等主要崗位競聘上崗。以點帶麵抓好綜采智能化“高精尖”技能人才的培養。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該礦綜采智能化隊伍初步建成,礦井層級管理人員逐步實現“外行”轉變為了“內行”。綜采智能化在楊柳“落地生根”。
摸索綜采智能化穩產高效的鑰匙
楊柳煤礦作為淮北礦業智能化綜合開采技術“第一個吃螃蟹的”單位,結合礦井實際和1075工作麵地質條件,製定詳細的工作規劃,按照時間節點,把工作流程安排到位。1075工作麵開采之初就進入斷層區域,在複雜的地質條件下,他們克服種種困難,根據煤層厚度的不斷變化,隨時更改跟機移架,確保實現智能化原始設計及一級護幫位移拉線傳感器、前梁位移拉線傳感器等各類傳感器按設計的要求工作,保證了數據和完好率的準確。在安裝位移傳感器時,安裝位置容易被矸石覆蓋,該礦一邊組織人力進行清理,一邊進行緊張安裝,在不影響生產的條件下,及時做好調試。同時,該礦積極組織職工進行智能化操作培訓,目前,綜采區職工已對智能化操作係統熟練掌握。
從4月初開始,楊柳煤礦開始對1075智能化工作麵係統進行安裝,4月19日,傳統電液控係統投入使用;4月24日,工作麵再添“慧眼”,遠程可視化係統安裝調試結束並正式啟用;4月25日,智能化控製係統安裝完畢開始調試;4月27日,綜合開采推溜、移架、割煤最後的三道工序順利實現“一鍵啟動”,至此,包括支架乳化液泵站、煤機淨水泵、轉載機、破碎機、運輸機在內的所有工序均實現“一鍵啟動智能開采”;4月28日,進行全麵調試,調試成功;4月29日,通過集團公司驗收。目前,整個係統運轉正常,調試運轉初期,與啟用智能化綜采技術前相比,煤炭產量增加30 %,質量穩定,人員大幅度減下來後,將加強培訓,充實到其他采掘單位。
智能化綜合開采技術是通過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提效,達到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的目的。半年多以來,楊柳煤業積極做好綜采智能化穩產高效的“加法”。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優化參數設計,讓智能更實用。充分發揮綜采智能化的穩產和高效目的。先後根據煤層厚度變化,優化了跟機移架,對支架一級護幫傳感器和前梁傳感器等進行參數整合,讓移架操作更簡單,安全保護更靈敏。移架工由原來的的4-5人,變為現在2人操作。積極做好降低煤質灰分水分的“減法”。對煤機智能化功能,優化改進,實現了5分鍾之內分裝分運,實現對原煤產量的精準控製,每月按計劃完成商品煤任務,達到智能化工作麵的最大效益。針對綜采智能化設備配件投入占比較大的情況,積極製定降本增效舉措,深挖各係統的降本增效的潛力,加強設備檢修管護力度,加工了先導閥防護罩、控製器防護罩,延長易損件的安全使用周期,發動職工積極開展修舊利廢及自製加工。
小革新省出的真金白銀。由於井下工作麵所使用的視屏係統攝像儀通訊電纜過重,不易保護經常損壞的問題,使用初期問題不斷,經過用網線壓接航空接頭的方式進行改進。將原來的通訊電纜,換成了網線壓接,這項措施不但大大的提高了視屏係統的穩定性,投入的費用有原來的電纜一根一萬左右,變成了一根電纜隻需要兩百的成本。整個工作麵有67根電纜。一下子就節省60多萬左右的成本投入,該項革新成功在其他礦區進行了推廣。
打造適應綜采智能化需要的隊伍
智能化投產以來,楊柳煤礦積極圍繞打造適應綜采智能化需要的隊伍入手,智慧決定智能。積極圍繞礦井安全生產發展大局,承壓奮進,並肩而行,以嚴細實精的工作作風,紮實抓好區綜采隊伍建設,注重職工素質提升和一專多能型技能職工的培養。“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駕馭綜采智能化設備有別於普通的綜采操作,需要操作技能的高度集成,必須要對視頻係統、通訊係統、集控中心和電液控係統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為便於設備操作和日常維護,實行了對電控和液控分開管理,實現了分工更明確、管理更精細,降低了02manbetx.com 處理的影響時間。
智慧決定智能,一張藍圖繪到底,經過短短半年多的曆練,逐步實現了從傳統綜采隊伍向綜采智能化的順利轉型,適應了綜采智能化發展的需要。實現智能化減人提效的目的,第一批分流40名職工支援到了兄弟礦井。“拚搏、創新、安全、高效、和諧”的區隊精神,如家風一樣在幹群中不斷發揚和傳承。
行穩致遠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建設首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麵,探索實現複雜地質條件下的智能開采,在淮北礦業的發展道路上具有裏程碑意義,讓采煤工藝向前邁出了最大一步。”淮北礦業集團董事長王明勝說。回眸企業成立60年來煤炭開采史,就是一段技術不斷變革的曆程。“煤炭生產效率、效益的大幅提升,主要歸功於開采方法的變革。”
何以解憂,唯有創新!為破解製約安全生產的難題,近年來淮北礦業一直在積極探索複雜條件下煤炭開采技術。製定出台了《淮北礦業科技創新五年規劃》,對未來五年科技創新工作進行了全麵推進。以深部灰岩承壓水上開采水害防治與地下水資源保護技術為代表的一批技術創新項目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朱仙莊礦“五含”帷幕截流、疏幹開采技術填補了國內煤層頂板側向補給水害治理領域空白。複雜地質條件下的大傾角綜掘、仰俯采工藝得到廣泛應用,煤礦兩巷臥底機、掘錨一體化機、無極繩單軌吊等先進設備在全礦區推廣,生產效率、效益大幅提升。以渦北礦為代表的煤礦“物聯網+”等信息化子係統運行。淮北礦業加速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為安全生產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