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人民群眾中去——實踐團走入鄉間體察雄安變化
清晨一早,有些隊員就被高亢的雞鳴聲叫起。今天的天氣有一點多霧,不過這並不會影響今日的考察行程。在早上起來用過早餐後,實踐團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來布置今天的工作。
今日的行程是前往雄安新區的新農村地區,進行關於雄安新區新農村建設的民意調查。
實踐團出發
實踐團隊乘車前往本次考察的目的地,雄安新區的明星鄉村——張崗鄉。張崗鄉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張崗村引資招商,成立了自己的鄉村企業,其中石雕產業、塑膠產業聞名全國。在路上司機指著路邊的一個公司大樓向我們介紹,說人民大會堂的椅子,就是由這家公司統一生產的。
很快我們到達了張崗村,也就是張崗鄉黨委的所在處。“進入村莊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裏車真多。”實踐團的小夥伴笑著說道。“感覺這裏的人們生活應該挺好的。”說著,實踐團就來到了村衛生院的門前。
張崗鄉衛生院
這棟土黃色的建築在村鎮中並不顯眼,但是門口“保定市醫保定點機構”的牌子卻是熠熠生輝。走進衛生院中,實踐團發現這座衛生院真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一進門就是一個健康普及宣傳點,往裏走腸道科、口腔科、內科、外科一應俱全。村民們告訴實踐團,自從衛生院建立以來,極大地解決了鄉村居民看病的老大難問題。成為醫保定點機構後,連醫藥費的負擔都減輕了極大部分,做到了讓人民群眾“看得起病”。
走出了衛生院,前麵不遠就是鄉農業局。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排布整齊的農產品和農藥化肥等產品。其中亮眼的是一對藍色和綠色的二維碼——微信和支付寶的支付二維碼。“現在村民們購買農藥基本都會使用電子支付手段。”負責人告訴實踐團,“微信支付普及的更早一些,大概有了好幾年了。支付寶要晚一些,大概是兩年前普及的。不過咱們村裏也有農村淘寶店,因此支付寶的使用頻率並不比微信支付要低。”
走出了農業局,隊員們肚子都餓了,於是實踐團走進了路邊的一家漢堡店。在填飽肚子的同時,實踐團也采訪了漢堡店的店主,她說:“這家店我們大概開了兩年了,生意還算不錯。近些年村裏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消費得起這些大城市裏的洋食品了。”
張崗村中的漢堡店
在采訪的過程中,村民們也提出了一些對未來的期望。“希望可以好好治理以下環境問題吧。”農業局的村民告訴我們,“現在雄安地區在大規模植樹造林,希望以後可以繼續下去。”普通村民說道:“現在新區建設關閉了一批企業,但是遷入的企業還沒有到位,希望政府可以在新區規劃上再細致一些。”
“我的孩子也是像你們一樣的大學生,所以我看到你們就特別親切。”農業局的村民這樣對實踐團的隊員們說道:“我希望他畢業後可以回來建設家鄉。一定要堅持雄安新區規劃的千年大計不動搖。”
離開村莊的路上,實踐團遇見了村裏中學放學的孩子們。陽光下奔跑的孩子們就像雄安這片土地,雖然尚還幼小、不完美,但充滿了活力與希望,使人堅定地相信,雄安的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美好。
實踐團在張崗村合影
作者:張柏翕
攝影:陳炎炎 張柏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