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礦業湧鑫礦業公司(沈瑞傑)魏國的悲劇
夕陽西下,殘陽如血,深秋的原野上,躺滿了剛剛戰死的秦魏兩國將士,呼呼的冷風無情的吹過,遠處幾隻烏鴉在枯樹枝上嘰喳哀鳴著……
沒落的魏國終究還是又敗給了強大的秦軍,死寂的魏王宮內,魏王垂頭喪氣地呆坐在王座上,他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困惑了很久的問題,為什麼魏國總是敗給秦國?
想當年,戰國初期,魏國政治、軍事、經濟實力強大,為三晉之首,地形險要,大有稱雄天下之氣勢,魏國又是一個人才雲集的諸侯國,因此,魏國占有地利、人和之優勢。當此之時魏國屢勝秦國,然而,魏國建國初期幾代國君連續性棄才不用的戰略失誤,導致了魏國的衰敗,並最終走向被秦國滅亡的悲慘境地。
魏文侯,魏國的第一代君主,在他主政時期,魏國人才濟濟,文有翟璜、李克,武有西門豹、吳起,是位有為之君,但其亦有棄樂羊而不用,埋沒英雄的用人失誤;魏武侯繼位之後,自毀長城,對鎮守河西的吳起不甚信任,使吳起被迫逃往楚國;魏惠侯繼位,不識人,不用賢,在他主政時期,魏國產生了嚴重的內憂外患,對外戰爭的一連串失敗使魏國徹底淪為戰國時期的二流國家。相國公叔痤臨死前,極力推薦衛鞅,說他雖年幼,卻有經天緯地之才,要麼大用,要麼殺之,而魏惠侯卻當作是他臨死前的一席昏話,使衛鞅不得不無奈地投向秦國,衛鞅在秦國時,厲行變法,獎勵耕戰,使秦國國力大增,基本上奠定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基礎,後來,衛鞅對魏國發動進攻,奪取魏國河西,使魏國不得不放棄安邑,遷都大梁。龐涓,孫臏辭鬼穀子下山之後,都先後到了魏國,魏惠王認為龐涓為天下奇才,封他為元帥,將兵權交給他,封孫臏為客卿,但龐涓嫉妒孫臏之才,擔心他危及其地位而陰謀陷害時,魏惠王不分青紅皂白,一味相信龐涓,對孫臏加以迫害,最後使孫臏詐瘋逃往齊國。後來發生的桂陵、馬陵道之戰,孫臏用圍魏救趙、減灶之計打敗龐涓,龐涓自刎,太子申自殺,魏國徹底被削弱。張儀離開鬼穀子之後,也到了魏國,希望在魏國大展宏圖,然而,在魏國無從上進,不得不失望的離開魏國,到楚國,再到秦國。在秦國,以合縱之計離間東方六國,使秦國得以各個擊破,創下不世奇功。
曆代治亂興衰,其得其失甚多。但歸根到底則是:得人者興、失人者崩。由魏流失入秦建功立業者,如商鞅、張儀、範雎等,在一定意義上說,魏國簡直成為秦國治國大才的培養基地。無怪乎,宋代洪邁所言:“樓緩趙人,……蔡澤燕人,呂不韋韓人,李斯楚人。皆委國而聽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諸人之力也。”而“六國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國人”,在用人上搞親疏遠近、不能舉賢任能,導致六國成為賢能之士的淨流出國。
唐太宗希望封德彝舉薦賢才卻久無所舉,問之答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太宗則斥道:“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誠然,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想達到“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矣”這樣的境界,須有伯樂般識人的慧眼、薦人的雅量、用人的膽量。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要想贏得競爭,贏得未來,必當打破用人唯親的小眼界、有一顆識人的“火眼金睛”、用人的“鐵膽雄心”,也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魏國的悲哀,不使後人複哀後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