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芳華一路歌 ——嵩山煤礦黨務工作者劉俊鋒的多彩人生
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
——習近平
這裏,有一位員工,他拿起筆來能寫——膾炙人口的通訊、詩歌和散文,他走進區隊能唱——班前會領唱教唱《企業之歌》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他開起會來能講——樸實的語言常常把企業文化宣貫的淋漓盡致,他掂起樂器能演奏——用笛子口琴葫蘆絲和巴烏的旋律,拉起了一支文藝社團,他血液裏流淌著文藝基因——剪紙、碑拓是他多彩業餘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他就是洛陽煤業嵩山礦黨務工作者劉俊鋒。
這位在煤礦幹了近12個年頭的樸實漢子,做過鄉鎮行政、私企打過工、自己辦小公司破產、落魄時還在大街擺過地攤兒,後來輾轉到集團公司煤礦一線工作時,他慢慢的被企業發現了。
源於枯木逢春,逢於文化厚重。
在心懷感恩之中,他常常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中,盡情發揮著自身才藝,為弘揚企業的發展理念,不斷注入著精氣神。
一筆揮灑礦山情
美麗的浪花在撞擊暗礁時才更繽紛迷人,成功的星火在大氣層磨煉後才更閃爍耀眼。
沒有家傳與稟賦,在文學求索中就愈發顯得崎嶇而漫長。雖然常常吟誦王國維“人生三部曲”的名句聊以自勉,但苦苦追尋了多年後,卻依然沒有什麼成果,正當他快要放棄時……
在礦井工作剛剛半年,他無意間向《河南煤化報》試著投了篇《62路車上為我刷卡的那位姑娘》,這篇不成樣子的小作品,竟刊登了。他那聚集了好多年的寫作情結,一下子象火山岩漿噴發般,重新燃起了追求文學的理想。憑著自身積澱與融入的感動,他堅毅了寫下去的勇氣。
帶著對礦山的熱愛,他常常走一線、到現場,麵對麵聆聽、記錄工友們的樸實話語,把他們對安全生產的心裏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對和諧礦井建設的謳歌讚美,總結成文字、提煉出精華,積極地推介了出去。
慢慢的,從《笛緣》、《母親的祈禱》、《又逢臘八節》、《感動,儲藏在保鮮的記憶裏》、《莫讓愛的“奉獻”變成愛的“風險”》等一篇篇散文、小說,到《爸爸的礦靴》、《春去春又來》、《再致青春》、《我驕傲,我來自河南能源》、《夢在江南》等一首首詩歌,先後發表在《中國煤炭報》、《中國應急管理報》、《河南能源報》、《班組天地》、《中工網》、《中國煤炭網》、《中國詩歌網》、《河南工人日報》、《中國煤炭新聞網》、《詠梅》、《大亻丕山文藝》等線上、下的媒體之中。
他那顆象燭光一樣搖曳的心沉穩了,隨之而來的是自我加壓,一定要多創作高質量的作品,為企業壯大立責,為奉獻工友立心。
他還注冊了公眾號,把這些文學作品通過“互聯+”,向礦內外的同道中人推送、交流,共同探討礦山文學積極向上的發展之路。
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朱禎先生,閱讀後曾這樣評價,小劉的作品清新亮麗,使人耳目一新,想不到礦區裏竟有這樣難得好詩。
擔當作為長歌行
他充分發揮宣傳工作者的政治喉舌作用,在每次重大節日和大型活動到來之際,他都深入到基層區隊班前會,用自學過的樂理知識,教、領唱《國歌》、《國際歌》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抒發愛黨愛國情懷之際,作為下井前的提神曲,使大家提振精神意識,消除萎靡不振,加強安全防範。
《企業之歌》征集之際,他圍繞企業精神和企業信念,走訪一線員工,詢問大家愛唱什麼,愛聽什麼、向往什麼。編寫出的《忠黨報國金光無限》歌詞並獲得優秀獎,被集團公司永久性收錄。傳唱中,他幾乎走遍了每一個區隊、班組,親自教唱漢、維族職工達500多人,通過科務會、班前會的傳唱,歌聲築牢了開工前的第一道思想意識防線。在集團公司《企業之歌》大賽中,他發揮自己特長,加入自創詩歌串詞,為入圍獲獎錦上添花,受到了極大的好評。
至今,提起班前會三首歌與《企業之歌》的傳唱,禹州礦區老員工張紅山、孔憲陽、丁占興;新疆礦區的漢維族工友劉長虹、張衛東、熱紮克·依明等,仍津津樂道、嘖嘖稱讚。
齊心協力促發展
芝蘭生於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窘困而改節。
越是爬坡過坎,越要信心百倍;越是千辛萬苦,越要豪情萬丈。
隻是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從禹州礦區的雲蓋山巔到南疆庫車的帕米爾高原,從沃野萬裏的神州大地到古都洛陽的少林嵩山。
劉俊鋒,這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黨務工作者,無論形勢的平穩與嚴峻,都能象露珠一樣,始終折射著提振精神的文藝之光。
他曾經用自己的一把口琴、一支長笛、一個葫蘆絲和一管巴烏,帶出了一支由7名工友組成的礦區“烏蘭牧騎”。這支吹拉彈唱、小品相聲、一人多能的文藝輕騎兵,主題鮮明,寓教於樂,將一個個安全文化與經營發展的文藝節目送到了一線,在廣大員工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在邊疆礦區,因為每天下班後,他都要組織夜間廣場舞,即便誤了晚飯,也要堅持為漢維族職工及家屬們,調好音樂、開好燈光,讓大家載歌載舞,盡享團結和諧帶來的快樂。直至結束,被維族同胞稱作“阿達西”的他,才最後一個離開。
在嵩山煤礦,以他為主組建了樂器、口技、戲曲、歌唱的文藝社團。在日常休閑、安全活動中,他不但送上了自己的口琴與葫蘆絲聯奏,還積極組織社團成員踴躍參與。特別是洛陽區域公司去年的四季度安全文藝送基層巡演中,他們社團成員的精彩表演,得到了領導與兄弟單位的一致好評。
當然,他還把自己的音樂、國學、演講特長,融入到了擊鼓傳花安全搶答賽、新員工入職培訓與員工集體過生日當中去,用音樂活躍宣教氛圍,用國學豐富文化理念,不斷激發廣大工友愛企愛家、擔當作為的精神和信念。
墨香風雅共傳承
觀麵相,四方大臉的他,是一個地道的中原漢子。知根知底的都知道,他是個門裏兒出身的人。八十多歲的母親自小就擅長剪紙、刺繡等女紅。耳濡目染的家風裏,他也學會了剪紙、紮染的技法,還受二月河一篇文章的啟發,自己鑽研了碑帖傳拓的技能。
“三八”婦女節、春節和工友新婚慶典,他不但組織礦區女工,義務傳授民間剪紙工藝,把祝願祖國繁榮昌盛和企業美好發展的窗花、人物、花鳥等作品,手把手的教給女工;還自己掏錢買來紅紙,給大家創作出一幅幅作品,祝福工友節日快樂和新婚之禧。用實際行動傳承、詮釋了“一種追求、一個愛好、一項才藝”的高質量生活方式。
慢慢的,知道礦上有剪紙藝術的還真不少。有領袖人物像、有古代仕女圖、有巨幅團花、有十二生肖等,在與兄弟單位、地方政府交流中,他的作品“偉人像”作品極受歡迎,常常被作為搭建友好橋梁的饋贈禮品,為扮靚企業窗口做出了貢獻。
二月河從軍之際,不但多次到駐地的野外拓製石刻,而且還研究碑拓上的文史知識,並做好經史記錄,日積月累,奠定了《帝王三部曲》的寫作底蘊。
正因如此,多年前,在故鄉的他也慢慢迷上碑拓。參加工作後,他托關係查資料,粗學了一些傳拓技能的皮毛。當然,不可能再拓製出《蘭亭序》、《淳化閣帖》等千古絕唱,更進不了文博院內拓製國寶級文物。並不氣餒的他,一有閑暇,就帶上工具到家鄉的野村古廟、溝渠河堤,有時甚至跑到古墳荒塚上拓製碑文,技慢慢藝提高了,拓製的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有寺廟碑文、旌表德政碑、詩文詞碑文、修造碑文、紀念碑文、古代石刻藝術,涉及到政治、民俗、文化、佛教、道教等。通過學習、請教與不斷引經據典的研究,發現所拓內容作者、涉及人物、影響事件等都是沒有在教科書上學到的東西,有的甚至完全可以補充正史。於是,在編寫當時所在行政單位的鎮誌及某些文史研究中,客觀矯正了一些曆史謬誤。
當然,現在的老劉已沒有多餘時間再出去拓製了,但貯存在他大腦裏的典籍知識,又讓他擔起了一項新使命——嵩山煤礦企業誌編修總纂……
這麼多年了,他依舊默默耕耘在礦井黨務、宣傳的那份責任田裏,不為名利報困,不為物欲所誘。
清靜無為,四季輪回。
無論才藝如何綻放,他始終沒有荒廢本職工作。先後撰寫過省級五優礦井、中國最美礦山、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範企業等評比通過材料,連續兩年被評為“河南省檔案學優秀論文成果二等獎”,連續兩屆獲得永煤集團級優秀培訓師稱號,多次被評為企業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管理工作者、文化建設先進工作者、宣傳工作先進個人。
不教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
最後,用《墨梅》這首詩,祝福我們每一位默默無聞的煤海英才,自信從容,踏實前行,用不斷產生的高質量文藝作品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嵩山礦劉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