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寶貝疙瘩”
“創新來自難題,創客行在一線。”唐口煤業公司重點工區施工的730集中軌道大巷裏,一塊醒目的牌板懸掛於巷道的頂端。
“之所以在精益管理現場會上得到集團公司領導的認可,我們工區的‘創客’們功不可沒啊!”該工區黨支部書記劉孟給筆者介紹。
王家行的“緩衝料鬥”
“來,王區長,介紹一下你的那個緩衝料鬥。”走到皮帶機機頭,龐永鵬看到筆者對那個新鮮的“家夥”來回打量,喊來了正在忙碌的王家行。
經介紹,原來這個精致的料鬥就是出自眼前這位30歲左右的機電副區長王家行之手。
上個月初,王家行去維修房的時,正巧路過運搬工區裝噴漿料的攪拌站。引起了王家行的注意:攪拌站前僅一人放料,作業人員既幹淨又利索,還不撒料。
回到工區後,王家行開始琢磨。
該工區綜掘機出矸石太快,上矸量又大,原來的料鬥是直著推拉式的。矸石一多,料鬥的門子經常拉不動,需要停機處理。皮帶機機頭漏矸石嚴重,需要兩個人工去清理矸石。何不跟攪拌站學一下,把井下的料鬥改為“抄手式”。
“啟動皮帶裝矸石。” 王家行向皮帶司機下達“命令”演習。一會兒,皮帶機開始轉動,“嘩嘩嘩”的矸石輸送進料鬥。隻見皮帶機司機有條不紊的打開料鬥,兩條長約80厘米的氣缸經過高壓風的作用,分左右兩端將料鬥底部的倉門拉開。待礦車裝滿後,皮帶機司機又將氣缸操作把手打向反方向,兩條氣缸又輕鬆的將倉門關死。90秒後,礦車裝滿了,一塊矸石也沒掉落下來。
“緩衝料鬥使用後,僅人工每年就節約了17萬餘元。”王家行算著“經濟賬”。
魏兆坤的“自動門”
“‘這家夥’不賴!”剛走到防塵水簾前,噴霧關閉,防塵水簾門自動開啟,走過以後,噴霧開啟,防塵水簾門關閉。筆者連連說好。
該工區黨支部書記劉孟見狀,忙介紹道:“這是維修工魏兆坤研究的‘自動門’”。
據劉孟描述,該工區綜掘機截割硬岩的時候,產生岩塵大,後部用紗網設了全斷麵防塵水簾來有效捕塵。截割頭開啟,利用傳感器作用,防塵簾的噴霧自動開啟,但需要人工從迎頭跑出100米來關閉防塵簾。
看在眼裏的維修工魏兆坤,腦筋一轉,他在防塵簾的前後各5米處安設一個紅外線傳感器,紅外線傳感器傳給風動氣缸,氣缸的另一端用2分鋼絲繩拴一墜砣,用滑輪固定在巷道的一幫,墜砣的另一端拴在防塵簾上。當人走近防塵簾前後5米處,由於傳感器和定滑輪的原理,防塵水簾就會自動開關。
“魏兆坤的‘自動門’不僅每年年節約80多個人工,還可節約一萬餘元人工費用呢!” 劉孟喜喜地說。
侯培養的“風動調節器”
走到迎頭,筆者看見綜掘機正在“嘩嘩”截割,皮帶上滿滿的矸石經綜掘機二運傳到一運。筆者驚奇地發現,傳輸的轉載點一塊矸石都不掉,轉載點料鬥的兩邊各有兩條螺絲,自動地調節著料鬥,滾動的矸石就像一條線,正對著一運皮帶中間均勻的流淌。
“這是我們技術員侯培養設計‘風動調節器’出現的效果。” 劉孟介紹。
以往,綜掘機出矸石的時候,每班需要拿出兩個人在料鬥的兩旁,用鐵鍬頂住料鬥口,來防止綜掘機調頭時矸石灑落。時間一久,作業人員身體吃不消了。麵對地麵灑落的矸石,費力去清理。現場跟班的技術員侯培養,卻來了倔勁,非要改變這一現象。
於是,他用4條高強螺栓與二運料鬥連接,調節料鬥通過回轉銷連接料鬥,氣缸固定在料鬥側擋板外側。出矸的時候,二運的皮帶機司機根據二運與主皮帶相對位置操作氣缸把手,隨氣缸推拉調節料鬥左右擺動,保證矸石始終流淌到一運的皮帶中心。
“侯培養的‘風動調節器’,每天可節約3人工,每年能節約人工費16萬餘元啊!” 劉孟樂嗬嗬道。
創新路上沒有終點,隻有把現場難題當做創新的動力,才能有不斷的“奇跡”出現。(唐口煤業公司重點工區 王玉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