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文化應大力提倡——對“首屆臨沂社區文化節走進沂南”活動的思考
“沒想到,和當地居民的互動能夠給我帶來那麼深刻的印象!”一位參與“首屆臨沂社區文化節走進沂南”活動的誌願者激動地說。近日,這項活動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張莊鎮和莊社區展開,吸引了眾多當地居民前往。一曲葫蘆絲《映山紅》、中英結合的現代詩《鄉愁》、經典歌曲《絨花》、充滿互動感的書法創作,無一不引起觀眾的陣陣掌聲……其實,這樣的社區文化,我們應該積極鼓勵,並讓其參與到我們的社會現代化構建過程當中。
處於現代社會的我們,總會有那麼一些時刻,感到與外界的隔離,甚至想要逃避現實……分工化的社會現狀,決定了我們原子化的生活方式。傳統社會裏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不再,現存的隻有下班後每家每戶響亮的“哐當”關門聲。夜晚廣場舞聲音過大而導致的擾民事件,也表明了當前公共文化與私人文化交流過程中的一些矛盾……麵對這樣的社會現實,我們不能否定,而應該首先看到其進步的一麵。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發展,人們對於個人權益的重視開始體現。一起又一起涉及個人隱私官司的產生,一部又一部關於個人隱私法律條例的表決通過,表明我國社會公民意識的逐步形成,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可喜表現。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記得,作為社會性的動物,人類天生就需要與外界進行互動交流。在高度分工的今天,社會交流不僅仍是人類本能,而更是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基本要求。缺乏了互動交流的社會,隻會猶如原子碰撞一般,產生各種摩擦,難以進行有效溝通,最終形成不了社會合力,更何談及中國的兩個一百年!
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社區文化或許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文藝表演、社區茶話會、村居委會自治、文體比賽……人們並非天生拒絕交流,隻是在外界環境如此複雜的現今,缺乏交流場合而已。我們完全可以嚐試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利用這些活動,幫助大家創造交流機會,構建集體記憶,最終形成社會合力,將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首屆臨沂社區文化節”便是在此背景下的有力嚐試,而參與者們也將十分受益:既得到了審美上的提升,又能有相互交流的機會;既能有文化上的熏陶,又能促進社區文化、公共文化的建設……看似平常的瑣碎細節,將在關鍵時刻發揮強大的凝聚作用。
而我們也期望這樣的好活動能夠形成慣例,並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