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集團興隆莊礦楊永慶家庭:用行動詮釋“大愛無疆”
清瘦的臉龐,樸素的衣著,坐在對麵的楊永慶夫婦不善言談。楊永慶,是兗礦集團興隆莊礦通防工區的一名職工,妻子陳迎春是這個礦武保中心內退職工,兒子楊蓋智,現就讀於濟寧市任城區特殊教育學校。
當說起他們照顧殘疾兒子的事情時,夫妻二人顯得更加靦腆。“我們與孩子之間是一種緣分,既然當初收養了他,那他就是我們的孩子,不管結果怎樣,我們都會堅持給孩子治療,隻要有一線希望,就不能放棄,我們要對他負責。”說這些話時,楊永慶的臉上流露出的堅毅神情。
精心照料殘疾兒子
自發現收養孩子患有腦癱後,楊永慶夫婦始終依然不離不棄,一直精心照顧孩子,積極為孩子作康複治療直到今天。說起2004年,對楊永慶夫婦來說是最幸福的一年,也是最痛苦的一年。這一年,婚後多年沒有孩子的他們,收養了一個男孩,高興得兩人整天合不攏嘴。但是幾個月後,發現孩子與同齡的孩子相比好像不太一樣,到醫院檢查後,確診為腦癱。這猶如晴天霹靂一般,夫妻倆像丟了魂一樣,一連幾天都沒精神。痛定思痛過後,他們下定決心給孩子治療,給他做康複訓練,便帶著孩子到濟南市兒童醫院做康複治療。為了節省開支,他們每天僅僅是啃個饅頭,就個鹹菜,喝的是醫院裏提供的免費熱水,睡在醫院的走廊裏。用楊永慶的話說“自從有了這個孩子,家裏的經濟一直都是負數”。然而孩子身上數不清的針孔,才是他最心疼的,“他其實知道我的難過,還會用他自己的方式來安慰我……”回憶起往事種種,楊永慶黯然落淚。
回憶往事 困難重重
孩子到了2歲時還不太會咀嚼,為了鍛煉他,夫妻二人變著花樣給孩子挑選一些既能磨牙,又不是太硬的餅幹,來增強孩子的咀嚼能力。“即使每天要不厭其煩地教他學會吞咽,教他咀嚼,教他站立,教他說話,幫他按摩,都不覺得累,隻要有一天他可以獨立行走,自食其力,那麼我們怎麼做都值得。”夫妻倆時常這樣鼓勵著對方。
楊永慶夫婦雙方父母都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顧,特別是楊永慶母親還患有心髒病,時常需要住院治治療。他們常常是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看孩子,再加上孩子巨額的治療費用和渺茫的康複希望,親戚朋友勸他放棄這個“無底洞”,不如小兩口開開心心、瀟瀟灑灑過日子。可他們卻說:“孩子既然來到我們家,我們就要對他負責,就要盡我們的心,不在乎別人怎麼想,隻是為了孩子。”就這樣,夫妻二人毅然辦理了收養手續,把孩子落戶到自己家中。
“要幹就幹最好”
楊永慶幹工作和他的人品一樣,從事井下工作,不論做什麼,他都告訴自己一定要勤勉務實,盡心盡職,嚴把安全關,帶頭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現場更是以身作則,總是衝在最前麵。
大家都了解他家裏的情況,每逢加班延點的時候,大家總是先讓他到點上井回家照顧孩子,他總是不同意,他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更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家裏還有你們嫂子呢,她和孩子也會理解我的。”遇到困難時,他總是咬緊牙關向前衝,因為他堅持一個信念:要幹就幹最好。
由於做事穩當,2018年8月,黨支部書記給了他安全自主管理班組一個小政委的任務,協助班長搞好班務工作及抓好安全生產思想教育、困難幫扶等各項工作。建立班組成員信息數據庫,摸排全班組人員的家庭情況,詳細了解班組成員狀況,排查安全薄弱人員等各項工作。
區隊有一名青工叫黨計順,平時工作表現很積極,但是對安全工作有時重視不夠,一到現場就忙著開始幹活,也不注意看一下安全措施,圖省事怕麻煩。發現這一情況後,他及時與黨計順結為對子,主動找他談心,以發生在身邊02manbetx.com 為例,進行耐心說教細算安全五筆帳。在他的耐心教育下,小黨變成了能夠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獨當一麵的帶頭人,安全意識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兒子第一次喊出“爸爸”
說到最難忘的事情,楊永慶說:“那就是孩子第一次喊爸爸”。說到這裏,他的聲音哽咽了,眼圈紅了。孩子那一聲並不清晰的“爸爸”,雖然來的太遲,卻讓他已是喜淚滿麵,欣喜萬分,永生難忘。
有人問過楊永慶是否後悔過當初的選擇,他說:“在沒有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會怎樣做,遇見了就要麵對,我還沒有時間去想後不後悔。現在,看著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就是我們最高興的事情。”
為腦癱兒子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十五年的風風雨雨,十五年的寒來暑往,楊永慶始終奔波在單位和康複訓練中心的路上,僅孩子花費的醫藥費就高達20多萬元。“以前還好說,在我們沒有時間的時候,我父母還可以幫忙照顧。”楊永慶說,“現在不行了,父母年紀大了,又有心髒病,今年年初就雙雙住了院,他們也需要我們照顧。”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夫妻二人輪流照顧,天天幫助孩子做康複訓練。這些年中,他從沒有一覺睡到天亮。
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就是未來。當別的孩子已會唱歌時,他還不會喊一聲爸爸、媽媽;當別的孩子會跑時,他還在學習邁步;當別的孩子坐在教室裏學習時,他還在父母的幫助下每天重複著同一個動作。枯燥的訓練絲毫沒有影響夫妻倆對孩子的寵愛。為鍛煉孩子四肢活動能力,他們給孩子買了一輛小自行車,夫妻二人一人扶著孩子的手,一人摁著孩子的腳,一點一點地教孩子蹬自行車,一遍一遍地重複練習著簡單的蹬車動作,每當看到孩子有一點點進步時,他們都會高興得直流熱淚。
如今,孩子十四歲了,已經學會自己吃飯,做一些稍微複雜點的動作。今後,孩子康複治療的路還很漫長,但楊永慶依然堅強的往下走著,不棄不離,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間真愛,這是一種超越血緣,超越親情,是不求回報的大愛。(謝紅玲 秦婧 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