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大學子暑期實踐走訪靈丘,攜手村民“比心”點讚政府精準扶貧政策
實踐團成員攜手村民“比心”點讚精準扶貧政策(四)
“現在不斷變好的生活離不開國家和政府精確扶貧政策!”8月7日,中國礦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靈丘紅色精神尋跡團”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趕赴靈丘在上下沿河村及燕家灣村等地接觸村民的實踐調研中,村民們紛紛感歎如今的美好生活離不開黨的幫扶政策。
三秩滄桑砥礪前行,喜看靈丘脫貧致富
靈丘縣擁有2300年的悠久曆史且因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而得名,作為平型關大捷的所在地,靈丘亦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但由於曆史及各方麵原因,靈丘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從1991年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以來,數十年的脫貧攻堅工作,才使靈丘全縣124個貧困村脫貧,15941戶41192人穩定脫貧,並在今年4月正式退出貧困縣。數十年來靈丘縣在黨的方針指導下進行脫貧攻堅,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項目、有機旱作農業“六大工程”建設等一係列政策正使靈丘這一“精神高地”走出“經濟窪地”。
“國家把我們的舊房翻新,前年又把路修了,現在的我們感覺很開心,很幸福”這是實踐團走訪下沿河村時一位老奶奶所說。
走在幾個村莊的路上,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處理箱,太陽能路燈、村莊文化宣傳欄等一係列的硬件設施是這些貧困村脫貧致富的見證。在車河有機社區實踐團一行品嚐了當地綠色有機蔬菜,作為靈丘縣立足自然生態優勢,把有機農業作為經濟轉型的戰略支柱來抓的試點村,短短幾年車河已經擺脫“窮山溝”走向“國際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車河,更是靈丘的真實寫照。
比心點讚扶貧攻堅,村民思想日新月異
“感謝黨,為祖國‘比心’”、“為黨的政策‘比心’”、“祖國我為你‘比心’”這是在燕灣村的村民問詢實踐團“比心”含義後,發自肺腑所言。燕家灣村也是幾個重點貧困村之一,特殊的地理環境,讓他們無法像其他村一樣依山傍水,打造“生態旅遊+有機農業”模式進行脫貧。但在國家的幫扶之下,燕家灣村在專家的指導下大力發展大棚種植,截至18年該村建設大棚350棟,人均年收入已達一萬元。
隨著生活不斷有保障,村民們的思想也是日新月異。當“十九大”、“脫貧致富”、“廣場舞”等一係列社會熱詞從村民口中而出,讓實踐團的成員們感到驚喜。實踐團李同學更是說道“我原本以為村民們的思想會很老舊,沒想到他們竟然會知道這麼多時代熱詞”。實踐過程中,實踐團還來到了郭大爺的家中,在實踐團成員試探性問詢當天是什麼節日之時,郭大爺脫口而出是七夕節,並在實踐團幫助下和大娘共同“比心”合影。在另一位大爺家中,實踐團還了解到這位大爺喜歡種花的閑情雅致,在幫他和大娘拍下“比心”合影後,大爺還拿出了他的微信,讓實踐團成員把照片發送給他留念。
“我感覺鄉村的提升不僅在於宜居宜業,更是這些村民在一個村風文明的農村中潛移默化的改變,當看到這麼多大爺大娘‘比心’點讚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我真的覺得不枉此行。”在總結會上,實踐團高同學看著手中“比心”照片說道。
抗戰時期向日寇宣戰,脫貧攻堅時期向貧困宣戰,靈丘這塊紅色土地的生命力不斷展現著他新的時代內涵,彰顯新的時代價值。在習總書記“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示下,靈丘這塊“思想高地”也將不斷走出“經濟窪地”。三天的實踐行程,讓實踐團成員們深刻認識到了新時代青年學子所應肩負起的時代重任,在回首中銘記,在緬懷中傳承,做發揚紅色傳統文化的新青年。